网络直播课堂促进城乡师资水平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2021-09-10 17:35裴拾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模式策略

裴拾阳

【摘 要】基础教育城乡师资水平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是长期困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难题。“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为改善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以河南省内乡县为例,结合该县近年来在网络直播课堂建设中的实践研究与创新,阐述了网络直播课堂建设过程中探索研究出的运行模式和策略,实践总结出了一条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的立体化、信息化路径。

【关键词】网络直播课堂;城乡师资水平;均衡发展;模式;策略

城乡师资水平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

河南省内乡县地处豫西南山区,属国家级秦巴连片特困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特殊地理条件下,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地处偏远山村,这些山村学校底子薄,留不住优秀教师,体音美学科师资严重不足,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的现象比比皆是。与之相反的是,由于虹吸效应,全县优秀教师云集城镇学校,他们在业务素养和成长速度上明显高出一截,造成了城镇和山村的教育水平两极分化愈来愈严重。基于问题,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多轮次的教师集中培训、“国培计划”和“送教下乡”活动,尽管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着培训时间短、内容多,参培需求大、指标少,大班额、粗放化,理论多、实践少等不足,既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并增加了开支,还耗费教师们大量精力和时间,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山村学校师资水平,促进城乡师资水平均衡发展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网络直播课堂促进城乡师资水平均衡发展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引发教育革命,成为新时代推动教育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聚焦城乡学校师资不均衡现状,围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运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着力探索实施网络直播课堂建设,大力促进县域优质资源的共享辐射。一方面网络直播课堂具有远程化、高效化、低投入、直播点播的优势,另一方面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实录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可以把优质资源快捷有效地传递到区域各学校,跨越时空障礙,能够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1.探索建设网络直播课堂运行机制

为了保障网络直播课堂的效果,在大规模开展网络直播之前,开展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准备工作。一是组织网络直播互动教室管理员培训。以“问题导向”“按需培训”“精准培训”为主导,使培训内容贴近一线需要,确保培训效益最大化。培训内容涉及录播系统的组成、各种设备开关机、录播控制操作,还有日常简单故障维护以及视频资源平台的登录、审核、编辑等。通过培训使录播管理员能录好每一节课,也使学校有更多的教师能熟练参与到录播管理中去。二是开通网上直播平台。在区域教育信息平台首页设置链接,方便教师可以一键观课评课。

2.凝练网络直播课堂应用策略和模式

坚持分步走的应用策略,“调讲点课”模式常态化运行。一是提高网络直播课堂的播出率。要求所有网络直播互动学校每周至少播出10节以上,提前一周上报公示,安排专人在线巡课,对发现的问题定期通报。经过近三年来的运作,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网络直播课运行机制(图1)。二是强化名校名师播课。要求县内名师每人每月必须播出4节以上直播课,定期公示通报名师播课情况,积极实施名师带新教师,强校带弱校的网络帮扶活动;三是部门联动提高播出质量。网管中心结合县直播室,开展了多次集中网上听课评课活动,摸索出了随机“调讲点课”(图2)的督导策略,即在某个时间段由学科直播员随机指定某个学校的某位教师到网络直播互动教室上直播课,提前30分钟电话通知到教师本人,并且讲课的题目也由直播员随机指定,避免教师提前磨课作秀,实现真正的名师优质课堂;四是引导乡村教师积极在线听课学习。要求山区教师每周至少在线听评2节名师课,与名师结对,开展网上“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借力促进山区教师专业素养快速提高。

3.围绕直播课堂系统形成科学管理体系

网络直播以学科备课组的集体成长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说课、上课、议课、反思课”为表现形式,通过“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听懂一节课”“尝试一节反思课”的逐步落实,提升网络直播课堂的教学效果。围绕网络直播课堂的应用,基于不同人员的权限,规范有序推进网络直播课堂的应用,主要包括区域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查看本区域学校直播活动并进行督导。权限主要为:查看本区域学校开展的直播活动;查看教师提交的直播成果;查看教师直播统计等;推荐直播成果。

区域直播员(专家)的主要职责:开展区域直播活动;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帮助学校解决难题;加入学校直播活动,指导开展直播活动。权限主要为:发布区域直播活动;加入学校直播活动;评价学校直播活动;发起直播;推荐研修活动;推荐研修成果。

学校管理员的主要职责:管理学校直播活动;组织开展全校直播活动。权限主要有:发布直播活动;查看学校开展的直播活动;评价研修活动;推荐研修活动;推荐研修成果;上传资源;开展直播。

直播小组成员可分为直播组长和组员两种角色。直播组长的主要职责:确定直播主题;组织开展集体直播活动;指导组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权限:发布直播活动;评价直播活动;上传资源;发起直播;组管理等。

组员的职责主要是根据直播计划完成直播任务。权限主要是参加直播活动并发表相关评论,完成在线评课。同时根据活动的开展,将组员分为主备教师、辅备教师以及主持教师。

4.积极实现精品录播和简易录播全覆盖

依托教育信息化扶贫整县推进PPP项目,建设精品网络直播互动教室,达到每乡镇至少两个网络直播互动教室。虽然精品录播效果好,但投资大,难以铺开建设。为此,正在探索利用全县所有教学班安装的两个高清摄像头和拾音器,把每一间普通教室都变成简易录播教室,既便于教师随时随地的录课存储,也便于各级教学行政部门通过网络远程督导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开展网上远程巡课、听课、评课活动。在精品录播和简易录播的基础上积淀大量的教学资源。依托这些资源进行“一校一品”打造,结合一线教师培训需求,探索自主选学等。

5.协同推进“专递课堂”工作

深入发展进一步突破软硬件条件限制,选取试点乡镇,依托乡镇中心学校探索“专递课堂”应用,还将借助县内名校资源和内乡教育云平台推动“网络名校课堂”的落地,把全县“三个课堂”建设推向全新的高度。根据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制定本区域“专递课堂”应用实施方案,系统推进常态化应用。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模式,组建实体机构以“联校网教”的方式集中开展“专递课堂”应用实践,提升“专递课堂”的适应性与针对性。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建立优质学校教师和顶岗教师的联系,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基于教学的实际问题,交流教学信息,开展线上教研,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师范生的精准培养。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安排、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质量监测、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确保“专递课堂”教学质量。基于训用结合的原则,重点解决顶岗教师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于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和教学质量监控等关键维度,建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的信息交流机制。

通过网络直播课堂建设,精品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和高速网络覆盖内乡县各个乡镇,既为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提供便利,为区域开展“三个课堂”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提供了必备条件,城乡师资水平不均衡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网络直播课播出节数连年递增,农村教师扩大受益。城区优秀教师走上展示舞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得到发挥。偏远山区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师资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通过在网络直播课堂方面坚持不懈地探索应用,有效促進了师资水平均衡发展,使全县学校现代化品质明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整县跨越,城乡师资水平差距缩小,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实践探索出的利用网络直播课堂开展“名师课堂”应用的有效模式和策略,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有效路径,具有高效性、可复制性,对其他城乡师资水平差异明显的地域提升师资水平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谢梦菲. 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平台系统建设与应用[J]. 软件导刊,2014(8): 169-171.

赵磊. 中小学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建设与应用研究[J]. 时代教育,2018(6): 97.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模式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