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企联盟的实践类课程群建设的探索和实现

2021-09-10 04:27钱琳琳张福贵宋静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2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

钱琳琳 张福贵 宋静华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部分应用型高校目前存在教师对实践类课程群建设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环节与工程应用相对脱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保障措施匮乏以及“双师型”教师难以满足发展要求等诸多问题。作者所在学院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校企联盟为依托,设计了以“优势互补-对接反馈”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运行流程,以能力为核心重构实践类课程群,通过企业实践提高教师实战指导能力,使毕业生在就业率、签约率和专业吻合度稳步提升,有效发挥了应用型人才服务首都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 实践类课程群;校企联盟;“双师型”教师;实践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北京联合大学卓越教学建设项目校内专项(12205561110)

[作者简介] 钱琳琳(1968—),女,山东肥城人,工学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控制、现场总线技术应用研究;张福贵(1971—),男,河北沧州人,软件工程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音响工程、工业网络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2-0103-05    [收稿日期] 2021-01-21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目前,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多所中,已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特色最直接的体现,如何强化实践环节,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1]

二、实践类课程教学及工程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践类课程教学和工程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实践类课程群建设重视不够,造成课程联系承接不够,课程教学设置欠合理、欠科学。不少教师对课程尤其是实践类课程建设重视度不够,且对教学质量缺乏足够关注,导致教师之间在相同课程的教学上往往各自为政,有逻辑联系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衔接不好,也造成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课程教师不能进行顺畅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加强实践类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也能使不同专业背景教师彼此之间优势互补。[2]

2.实践教学环节与工程应用相对脱节,教师用于实践教学的工程案例资源不够,教学达成度不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力度不大,针对性不强,与工程实际仍有一定距离,使学生缺乏设计思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全面训练,缺乏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课程群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让学生的知识、素养、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等在课程群建设中得到统一筹划和高度关注。[2]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的协调机制和保障措施匮乏,造成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工程能力的过程中作用不强。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训的并不多,大多以观摩为主,或者为学生安排的通常是重复性较高、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与学生预想的能够学习更先进的技术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的工作相差甚远。为此,只有从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基地建设和课程开设等方面进行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建立“合作共赢”的长远战略,才能保证校企合作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作用。[3]

4.“双师型”教师在人数上难以满足应用型高校发展要求,教师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积极性不高和工程项目融入不够等问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更强调实践教学的演示、操作、企业实习等环节,不仅需要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还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固有思维,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实践课堂与学生实时性、交互性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师对学生实践课程、工程实践的指导能力。[4]

三、依托校企联盟的实践类课程群建设的具体措施

笔者所在学院的实践教学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问题。近年来,学院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和“中国通信工业协会轨道交通产教联盟”为依托,对实践类课程群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初步解决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不够具体、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综合实践课程案例教学资源、项目化教学资源,从而解决实践课程缺乏针对性、实战性、关联性的问题;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提高教师在实践课程和实习环节的实战指导能力;毕业生在就业率、签约率和专业符合度三方面稳步提升,有效发挥了应用型人才服务首都經济的作用。

1.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和深度,融入校企联盟阵营,设计了以“优势互补-对接反馈”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运行流程。(1)提升校企合作水平,融入校企联盟阵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开放性日益增强,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被逐渐提上高校议程,并在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校企合作目前仍存在合作不够深入、不够具体、效率低下的问题,双方都在寻找更好的合作模式和方法。校企联盟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也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其宗旨是将学院纳入企业实践,在生产与研发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则把实际项目和企业内的专业性人员实质性地融入高校课堂和教学之中,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学院分析各专业在行业中的覆盖面和发展方向,以“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承办方的身份融入“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同时被“中国通信工业协会轨道交通产教联盟”授予理事单位。(2)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拓展校外育人基地。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原有校外基地群的基础上,各专业进一步聚焦北京市重点发展产业,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如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培养轨道交通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捐款100万元作为学生奖学金,成立了交通安全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心;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学院PLC实验室,学院实践教学中心获得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中心);合作企业与我院教师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用企业前沿的科技带动学校教师发展,顶尖技术创新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反哺教学。(3)确定校企联盟的运行流程,实现校企合作高效运转。确定校企联盟的运行流程,是推进此项工作的重要一环,图1所示为以“优势互补-对接反馈”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运行流程。首先,在联盟各主体明确各自责任的基础上确定校企联盟合作领域,明确合作方向;然后进行资源整合,签署正式的联盟协议,确定合作内容,实现校企文化、双方人员、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目标五个方面的对接;最后,进行双向动态的绩效评价,强调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并将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形成闭环,实现校企联盟各方的协同发展。[5]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CDIO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离散数学课程的改革研究与探索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