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 夯实专业人才培养基础

2021-09-10 04:37杨新宇张强李孝全李大喜邵思羽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2期
关键词:课程群信息平台实践创新

杨新宇 张强 李孝全 李大喜 邵思羽

[摘 要] 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对促进军队人才培养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核心支撑作用。探讨了在信息化条件下,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通过合理规划学科专业课程群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托优秀教学团队,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构建多层次信息化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等方法,促进军队院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与部队实际工程需求的有效对接。最终通过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服务于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第一任职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课程群;信息平台;体系建设;实践创新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空军工程大学项目资助“‘电气控制及PLC重点课程建设”(19-279)

[作者简介] 杨新宇(1979—),男,陕西西安人,工学硕士,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作战保障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研究;张 强(1973—),男,陕西西安人,工学博士,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作战保障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研究;李孝全(1968—),男,陕西西安人,工学博士,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作战保障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從事电气工程专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2-0128-04    [收稿日期] 2021-03-27

一、引言

随着国家倡导的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系列战略举措的实施,新工科建设成为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新的希望和要求。相对于地方高校的“新工科”建设,伴随着新装备的不断应用,党中央关于军队院校培养能打仗、打胜仗合格人才,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指示精神,突出了新时代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也对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院电气工程专业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装备作战需要,具有专业技术学历和军官基本素质,系统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突出强调具有较强的电源装备使用、维护、管理、应用、研究能力的工程专业人才。可见,部队对学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人才能力培养的载体,课程建设对促进军队人才培养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核心支撑作用。然而,传统的课程建设内容、案例、实验都是各自为政,理论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课程资源信息化融合更为普遍。从专业整体角度出发,围绕核心能力需求,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构建立体化工程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对于提高军校电气工程专业学员的实践能力,完善专业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规划学科专业课程群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于同一培养能力范畴的同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组进行建设,从技能培养目标层次上,有效地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的实现,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思想。课程群的特点是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连续性和交叉性。课程群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使群内各门课程协同作用,发挥整体效益,通过教学使学员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优化构建创新型的专业课程群体系

面向部队装备实际,我院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气控制及PLC”“电气测试技术”“内燃机原理与构造”“内燃机维修工程”“电源设备原理”“装备使用维护”等。专业课程覆盖电气工程及动力工程两大学科,专业覆盖面广。为适应部队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电气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强和富于创新的电气人才,需要对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我们根据课程性质以及课程间的联系,将专业课程划分为多个课程群:(1)电气类课程群:由电机学、电气控制及PLC、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和电气测试技术等课程组成,是电气专业的主干课程群,主要教学目的是掌握电气工程专业核心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手段实现对电力电子电路、电机等典型对象的控制,从而具备基本的专业实践能力。(2)内燃机工程类课程群:由工程热力学、内燃机原理与构造、内燃机维修工程等课程组成,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内燃机动力机械运行原理及结构的掌握。(3)装备运用课程群:主要针对部队现有各型装备的结构、原理等进行介绍,熟练掌握所学装备的使用和基本维护方法。建设过程中,首先,对课程群的建设做出整体性规划,通过任务划分,明确每门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然后,把相关课程组合在一起进行整合。尤其注重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培养目标能力的衔接,合理分配可增强学员创新能力的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

(二)基于课程群目标规划教材体系建设

首先,对课程群教材建设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确定教材建设方向,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带动整个学科梯队,群策群力,确保教材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然后,对课程群教材建设的内容、具体方案加以落实。强化课程群教学理念,实施系列化教材建设。以本校具有优势和特长的装备原理及维护教材作为突破口,将教材建设作为推动课程群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支持与保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在体系和内容上,为体现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电气类课程群教材选用以电气类国家规划教材为主,体现基础性和先进性,实现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内燃机工程类课程群教材由于以服务装备为主,因此以针对性的自编教材为主,国家通用类教材为参考,将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装备原理及使用课程群教材要体现装备工程应用特色,以本校自编装备原理及维护教材为基础,充分吸纳工业部门、科研院所,以“四位一体”的组织方式开展精品专业教材建设。同时,为进一步做好专业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编写出版了《军用移动电站技术》,以强化专业核心能力,衔接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

猜你喜欢
课程群信息平台实践创新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试论快递行业自律评价信息平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