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后康复及并发症的护理

2021-09-10 07:22常翠
健康护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消融术消融射频

常翠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后康复及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生化指标(AFP、CEA)及复发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1%、72.2%,有顯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4%、44.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良好,综合护理方法可提高其疗效。

肝脏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起病隐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就诊时多数已丧失手术时机。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应用于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确切、病人耐受性好、可重复性高等特点,已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RFA的广泛应用,并发症也随之增加,一旦出现并发症,将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威胁病人生命。现将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72例,均经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穿刺活检等确诊。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30~65岁,平均(45.31±6.37)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30~65岁,平均(45.73±6.92)岁。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灶数目、大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心电监护,密切注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术前经B超确定肿瘤的大致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主电极穿刺进入肝癌肿瘤体基底部。对瘤体进行 1~3 次射频治疗,每次为12 min。如瘤体直径<3cm 时选用单束电极针,直径在3~5 cm范围内选用集束电极针。消融治疗结束后,常规进行针道消融, 并给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手术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手术风险和术后疗效产生担忧。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介绍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效果,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进行心理疏导,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根据患者肿瘤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全程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若术中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情况应立即加快补液。必要时终止治疗。

1.3.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疼痛:向患者讲解在加热过程中肝区胀痛、灼热感、出汗均为正常现象,嘱患者不要紧张。如肿瘤位置靠近肝包膜,疼痛较剧烈,可给予强痛定。(2)恶心、呕吐:射频消融术后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部受到刺激而引起恶心、呕吐,给予对症治疗。(3)发热:如体温>38℃,且呈持续性,应考虑存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并监测体温。(4)出血:治疗后针刺部位无菌纱布覆盖,观察有无出血。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生化指标(AFP、CEA)及复发率,并进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2

3.讨论

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最主要治疗方式,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但总体效果也最为满意。肝癌患者在发现疾病时往往处于疾病的晚期阶段,此时已错过手术的最佳时间,手术意义不大。如肿瘤未转移,可行肝移植治疗,但费用昂贵,患者无法承受,且合适的肝源也不易寻找,给肝移植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大的困难,且术后会发生排异反应、缺血性胆道病变等并发症。因此,肝移植在临床上应用并不广泛。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了生存期。目前,微创手术治疗肝癌的方法包括经皮肝动脉栓塞治疗、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以及无水酒精注射疗法等,其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适用于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本研究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主要作用机理为工作电极输出交变电,并传入到人体的组织内,组织进行阻抗,促使射频产生热能,在肿瘤局部产生90~110℃的高温,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此方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自身因素、操作因素、肿瘤因素等,因此应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减少射频后肿瘤组织的残留。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3):236-238.

[2]刘思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09,7(7B):1822.

[3]徐巧兰,龙腾,张美芬.晚期肝硬化行径静脉肝内体分流术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

[4]王春华,尹玉华,刘莉等.172例原发性肝癌行射频消融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36):4-6.

[5]冯小平.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76--277.

猜你喜欢
消融术消融射频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雪 芒
如何推动5G射频器件产业发展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心率的变化特征分析
卜算子·寄远人
消融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分析
5G将拉动射频器件国产化
浅析DF100A型短波发射机射频增益控制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
China’s Glaciers in Hot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