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研究

2021-09-10 07:22田甜
今古文创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传承钢琴

【摘要】 近年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渐成为当下人们讨论的热点。我国的钢琴音乐一直以来发展都比较好,曾有很多的名曲名扬国内外,为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研究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显得非常有意义。本文采用了文献法,分析了鋼琴改编与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钢琴音乐的发展;其次,分析了我国传统钢琴音乐改编与创新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研究的目的是创新我国的传统优秀钢琴曲,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传统音乐;钢琴;传承;创新;钢琴改编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099-02

基金项目: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项目编号:CRKYS202018。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以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多元化的音乐内容著称,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蓬勃发展的中国钢琴音乐艺苑中,从传统音乐中改编的中国钢琴音乐因为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品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创作题材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典型范畴[1]。正因为它起源于传统的音乐,因此人们对于大部分的改编曲是比较喜爱的。其中,部分作品经历了漫长的钢琴演奏实践的考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代表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五首钢琴小品”中的作品:“二泉映月”“百鸟一凤”“梅花三巷”“夕阳小鼓”“平湖秋月”等,都是以传统音乐为基础,带有明显的民族气息和钢琴音乐特色。本文在介绍我国传统钢琴音乐发展的基础上,以《二泉映月》为例,分析与研究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

二、我国传统钢琴音乐的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1934年,俄裔美籍钢琴家,作曲家齐尔平在上海组织了“中国式钢琴作曲大赛”,搜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首次将带有独特的中国风格作为钢琴音乐的评价标准。这无疑对当时中国音乐创作中“以教西为师”“西化之路”的氛围以及对民族音乐的消极态度起到了初步的推动作用[2]。在这次比赛中,首部获奖作品“牧童短笛”成功地将中国旋律与西方复调音乐技法融为一体。优美清新的旋律具有浓郁的江南乡村风味,与东方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和声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天空中飘着云彩,地上流着溪水漱口,草地上有专注吹笛的牧民,还有不时抬头倾听的老母牛。笛声悠扬清脆,随着旋律的流逝,一幅优美的画面渐渐清晰起来[3]。这次比赛启示当时的中国钢琴音乐家,民族音乐悠久的文化背景可以为钢琴音乐艺术提供肥沃的土壤,民族音乐素材极其丰富的沉淀是钢琴音乐中国化取之不尽的源泉,最终钢琴音乐中国化成为每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家的追求和梦想。

20世纪70年代,钢琴改编甚至成为钢琴创作的唯一出路。风格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4]。应该说,戴白生的总结比较全面,但并没有给钢琴音乐“中国风”一个明确的含义。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究竟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在钢琴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这篇文章,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国钢琴作品的表现之一,从韵、气韵、装饰、音色、节奏、演奏方法、踏板、结构等八个方面阐述了钢琴音乐的东方文化特征[5]。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是一个定义不明确的词汇。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式”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从众多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和“民族化”的论述中,仍可对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基本特征作一概括性的总结。具体来说,钢琴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旋律,在传统音乐旋律中呈现了大量蕴涵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音乐元素。特别是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可以理解为西方作曲技法创造并融入中国音乐文化的中国特色钢琴作品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传统的表征,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三、我国传统钢琴音乐改编与创新的影响

从钢琴音乐“中国风”的形成来看,钢琴音乐“中国风”的形成得益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改编。正是在这种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中,钢琴艺术家从实践的角度创造性地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音乐中,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渗透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成分,进而逐渐形成了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中国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音乐思维方式下,将独特的中国音乐文化融入钢琴音乐的第二次创作活动。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是在改编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李斯特根据自己和其他作曲家的乐队、歌剧、歌曲等作品改编了大量钢琴作品,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由此可见,钢琴改编的创作形式并非中国独有。

然而,在欧洲,当改编作品在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演奏方法上重新创作时,作曲技巧和文化背景是相同的。对中国作曲家来说,钢琴音乐的改编意味着,中国著名的民间曲调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创造出适合在钢琴上演奏的钢琴音乐。由于音乐文化传统,音乐思维和音乐审美意识的不同,作曲家不仅要有熟练的作曲技巧,丰富的中国民间音乐知识结构和对中国民族乐器的掌握和学习,而且作曲家在调奏过程中随时都要将传统音乐转化为符合中国人听乐习惯和音乐思维的钢琴作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作曲家们在创作中自然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他们的改编中。如创造性地模仿民族乐器在钢琴上的音色,探索民族和声与肌理等。

四、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

当代的传统音乐在吸收了民族文化后,已经获得了新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适合现代社会的元素,既表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也表现了当代人的艺术风貌。

(一)传承传统乐器,弘扬优秀的文化

中国传统器乐既注重魅力的表现,又强调音乐的自由自然精神。韵是音乐风格的外在特征。处理速度、强度、节奏等不同元素中个别声音之间的细微变化是比较抽象的。这就要求作曲家对作品有全面的认识,深刻地揭示作品本身的艺术。艺术美是建立在作品的内容、风格上的。一些比较古老的音乐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能打动人心,震撼人的灵魂。正是改编者抓住了作品的意境、创作背景等重要因素,将钢琴这种来自西方乐器通过高超的演奏技巧复现了原作品。民族器乐作品再现了原作品的情态结构,旋律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使改编后的作品增添了钢琴和声乐器的雄伟音色特征。在演奏的时候要传承传统的乐器,例如使用钢琴弹奏出二胡乐器的风格,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断挖掘其内涵,弘扬优秀的文化。

(二)《二泉映月》为例的钢琴曲改编与创新

储望华在改编《二泉映月》时,并没有盲目地试图用钢琴来模仿和再现二胡音色,而是用钢琴来表现音乐旋律的优越性,使其既能保持民族音乐的韵律特征,又能加入钢琴雄伟精彩的演奏。之所以能成为最美的作品之一,不仅有原曲柔和的曲调和优雅的气质,更突出了钢琴的琶音型,用密集优美的钢琴结构突出高雅的旋律。这首曲多次六连音、十连音、十二连音,并且34 小节处运用了古筝式琶音、三次变奏、主旋律和支声部多次交叉。这首歌有印象派音乐的魅力,但表现出来的是浓浓的中国风格。改编曲的音乐结构由原来的六段改为引言和五段。素材继续保留原曲的主题旋律,整体结构缩短为65个小结。对音乐进行了四次修改,并进行了相应处理,使其更适合钢琴演奏,增加了和谐的钢琴音乐语言。同时,大量的重音三和弦被使用,这些重音三和弦由主三和弦和它们的基调的主六分之一组成。音效模糊,削弱了三和弦鲜明的功能特征,更能体现中华民族风味。

(三)在演奏技法方面进行创新

要发展改编音乐的演奏风格,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突破,就必须充分认识中西两种乐器胡琴和钢琴的差异,然后利用这些差异进行调整。二胡歌曲多表现为伤感、哀愁、怨恨。即使在表达喜悦的时候,也常常从苦涩变成甜蜜,从悲伤变成喜悦。从演奏技法上看,外弦的细音为阴,内弦的粗音为阳。外弦使用较多,内弦使用较少。上位是阳,下位是阴,上位用得少,中下位用得多。长弓为阴,短弓为阳,长弓使用较多,短弓使用较少。二胡表演更适合表现女性的一面,以阴为主体,以阳为阴,达到独特的魅力。二胡的一致旋律,反映了作品的悲喜哀伤的基调。当用钢琴进行演奏时,需要充分利用钢琴的优势,在音区,演奏法上下功夫,不断进行创新。

五、总结

本文对我国传统钢琴音乐的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我国传统钢琴音乐改编与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从传承传统乐器,弘扬优秀文化角度,以《二泉映月》为例,对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进行了总结。钢琴音乐很早就将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继承与发展。

传统音乐通过不断改编为钢琴曲的过程,形成了独有的中国风格,这是我国钢琴音乐与国外钢琴音乐不同的本质所在。所以,在进行創作时,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气息,以及审美理念,在把握好神韵的情况下,将我国的传统音乐不断进行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王怡旭.钢琴曲《梅花三弄》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20,(02):80-81.

[2]雷佳星.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历程及意义[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246-247.

[3]肖倩.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中古曲元素的运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4]南鑫,刘长旭.湖南传统音乐改编钢琴作品的民族因素研究[J].艺海,2019,(04):16-22.

[5]陈霄.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审美特征和演奏要点分析[J].艺术家,2019,(01):147-148.

作者简介:

田甜,女,汉族,重庆人,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学士,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演奏。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传承钢琴
纸钢琴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