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界“演而优则导” 现象的成因与启示

2021-09-10 07:22侯翰琳
今古文创 2021年25期

【摘要】 “演而优则导”,是指优秀成功的演技型演员在影视领域有了一定地位后组建创作团队转行做导演的情况。追根溯源,自有影视艺术以来,“演而优则导”的现象就一直存在。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国优秀的演员成功转型为导演的例子逐渐增多。本文将以21世纪国内优秀的影视演员转型做导演的现象加以分析,探究其影响和成因。

【关键词】 演而优则导;演员型导演;导演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5-0093-05

基金项目:2020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产职业电视剧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20NDB105;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视频网站对电视剧艺术的传播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NJSY18249。

“演而优则导”,是指优秀成功的演员在影视领域有了一定地位后组建创作团队并转行做导演的情况。追根溯源,自有影视艺术以来,“演而优则导”的现象就一直存在。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国两岸三地优秀的演员成功转型为导演的例子逐渐增多。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迅猛发展,经历过第四代导演和第五代导演的强力复兴,大陆电影呈井喷式创作高峰,而此时大陆的优秀演员正处在第六代导演的新兴发展期。大陆电影的迅猛发展期也是它之于世界电影步伐的急速追赶期,多角度、多方位发展的中国大陆电影,给了大陆优秀演员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造就了很多“演而优则导”的导演存在。“演而优则导”所形成的导演存在,对于研究我国大陆地区的演员发展史与导演技法流派,以及未来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具有一定意义。

本文将以2000年为时间节点,将中国大陆成绩斐然的演员型导演作为研究剖析的对象,探究中国大陆“演而优则导”现象形成的原因、“演而优则导”导演们的优劣之势,以及本现象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启示。

一、“演而优则导”

(一)释义“演而优则导”

“演而优则导”,这是演艺界的一句俗语。《论语·子张》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仕,做官。此句原指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后指读书读得好就可以当官。演艺界由此引申,将演员在表演领域成名后转型做导演的现象,称为“演而优则导”。演,表演;优,出色、做得好;导,做导演、导戏、拍戏。

(二)“演而优则导”现象的历史溯源

追根溯源,自有影视艺术以来,“演而优则导”的现象就一直存在。纵观中国导演的发展史,导演成员就有一部分来自优秀的演员。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在戏剧、戏曲和电影艺术方面均有很高成就:日本留学期间参加春柳社,作为演员参演话剧《黑奴吁天录》;回国后投身戏曲事业,编、导、演了大量戏曲剧目;1926年进入电影界编导了大量影片,如《天涯歌女》《清明时节》《海棠红》等等。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山,事业高峰期编导了电影《松花江上》《风暴》《文成公主》等多部电影。著名演员赵丹,也是编剧、导演,主演了电影《琵琶春怨》 《十字街头》 《乌鸦与麻雀》《烈火中永生》等大量影片。1945年春,赵丹回重庆后重返舞台,执导茅盾话剧《清明前后》;1947年后,赵丹先后执导剧情电影《衣锦荣归》《为孩子们祝福》,自编自导剧情电影《青山恋》。这三位导演都曾处在跌宕的时代大潮中,电影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个人风格,其中的进步思想和爱国热忱显著。他们拍摄的电影题材与立意彰显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味,宣扬民族大义与民族觉醒,并具有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英雄主义情怀。因此,从历史渊源上看,中国影视表演艺术家的前辈们已然演而优则导了。

二、“演而优则导”现象的传承现状

近几年,演员在演艺圈有了一定地位后,逐渐组建创作团队,继而转行做导演。大陆的演员型导演如姜文、黄渤、陈建斌、徐静蕾、徐峥、冯巩、黄磊、赵薇、董成鹏等,均创作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在数量与质量上均不可小觑,而数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演而优则导”的传承现状,以及不可逆的发展趋势。本部分将以中国电影数据中心主办的中国电影数据网与电影票房数据库的相关数据,以及相关电影节获奖名单为研究基础,对几位较为典型的 “演而优则导”的导演及其作品略作现状分析。

姜文,放眼当代影视界,必须要提到演员兼导演姜文。作为成果颇丰、成绩斐然的重量级人物,姜文在中国影视圈占有一定地位,且作品在艺术评论界也是口碑颇高。将姜文纳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原因是除了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成名作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外,姜文以导演身份创作的重要影视作品均产生于2000年以后,因此,可以视姜文为中国21世纪时期的影视导演。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获得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之风—亚洲电影奖—特别专注”奖①,《鬼子来了》获得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电影《让子弹飞》获得国内国际多项电影节大奖提名,在2010年的电影票房排行榜中位列年度第3,且获得6.61亿元的票房好成绩。②

陈建斌,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陈建斌的演技均获得观众极大认可。他表演风格独特,饰演的人物深入人心。电影《一个勺子》是其以导演身份进军电影市场的一部力作。《一个勺子》虽然票房成绩不高,只有2252.7万,但先后获得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奖”。

黄渤,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初露锋芒后,黄渤开始以主演的身份出现在大银幕上,电影《斗牛》 《杀生》 《无人区》《厨子·戏子·痞子》《亲爱的》等作品叫好又叫座。之后黄渤以导演身份创作了电影《一出好戏》,最终累计票房13.55亿元,成为2018年票房“破十”的影片之一。

吴京,武打演员出身的他参演的影视作品也多以打戏为主。入行13年后的2008年,由演员做到武术指导的吴京终于在执导首部电影《狼牙》后成功转行为导演。至此,吴京开启了以打戏为主体内容的军旅题材电影的导演之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获得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组委会推介奖”、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最终票房为5.48亿元;电影《战狼II》获得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大奖”、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男演员奖”、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最终票房为56.97亿元。

陈思诚,从导演电影《北京爱情故事》和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开启导演之路,其中,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为陈思诚获得第12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青年导演处女作奖”,该电影最终票房为4.07亿;电影《唐人街探案》,获得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最终票房达8.25亿元;2018年,喜剧悬疑电影《唐人街探案2》获得票房33.98亿元。

文章,导演了电视剧《小爸爸》 《剃刀边缘》、电影《陆垚知马俐》。电影《陆垚知马俐》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累计票房1.92亿元。

俞飞鸿,自导自演的电影《爱有来生》获得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最终累计票房697.4万元。

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我和爸爸》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处女作奖”,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奖”。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最终票房800.6万元。影片《杜拉拉升职记》的票房达到1.24亿元,徐静蕾本人成为大陆首个票房破亿的女导演。

徐峥,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22天累计票房突破10亿人民币,最终票房为12.67亿人民币,观影人次超过3910万,超越了由《阿凡达》创下的2762万中国影史最高观影人次纪录,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票房过10亿的华语电影,《泰囧》由此夺得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亚洲最高票房奖”,第4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2年度表彰大会“年度评委特别表彰”奖,第20届北京大学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导演奖”。自导自演的喜剧片《港囧》上映首日取得19932.87万元票房,最终票房16.2亿元,徐峥获得第11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男主角”,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5年表彰大会“年度编剧”“年度男演员”“年度导演”。2019年,徐峥自导自演了祖国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夺冠)单元。电影《囧妈》获得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鹤奖,最终票房147.46万元。

小沈阳,学艺于二人转,成名于春晚晚会,后进入影视圈发展。参演过多部影视剧后,小沈阳自导自演的电影《猛虫过江》于2018年6月15日全国上映,上映4天,票房就达到了9422万,最终票房累计2.04亿元,截至目前豆瓣评分却仅为3.7分。

邓超,在电影《分手大师》中担任投资者、导演、主角,最终票房6.65亿元。2015年12月24日,邓超第二部自导自演的喜剧片《恶棍天使》上映,最终票房6.5億元。

这些演员出身的导演与同时代的导演同行们共同携手,不仅做出属于中国人的电影,打破近十几年影院票房国外片一统天下的局面,更让中国观众逐渐对国产电影萌发出信心和认可。从电影票房的市场统计看,中国观众对于国产片已然从质疑到接受,再到认可,甚至达到追捧的程度。这些都得益于国家对于电影政策的放宽与解冻促成的优秀国产电影的繁荣与复苏,演员型导演的创作对国产电影行业的繁荣发展功不可没。

各位演员型导演的影视剧作品如下图:(按姓氏字母为序)【未标注的均为电影,电视剧及其他另行标注】

表一:

序号 导演 作品 年份

1 包贝尔 《欢喜密探》(电视剧) 2015

2 《鹿鼎记》 2017

3 《胖子行动队》 2018

4 陈冲 《天浴》 1997

5 《纽约的秋天》 2000

6 《非典情人》 2012

7 陈建斌 《一个勺子》 2015

8 陈思诚 《北京爱情故事》(电视剧) 2012

9 《北京爱情故事》 2014

10 《唐人街探案》 2015

11 《唐人街探案2》 2018

12 《唐人街探案3》 2020

13 邓超 《分手大师》 2014

14 《恶棍天使》 2015

15 董成鹏(大鹏) 《屌丝男士1》(网络剧) 2012

16 《屌丝男士2》(网络剧) 2013

17 《屌丝男士3》(网络剧) 2014

18 《屌丝男士4》(网络剧) 2015

19 《煎饼侠》 2015

20 《缝纫机乐队》 2017

21 《吉祥》(电影短片) 2018

22 冯巩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005

23 《别拿自己不当干部》 2007

24 《幸福马上来》 2018

25 郭德纲 《祖宗十九代》 2018

26 韩兆 《七个隆咚锵咚锵》 2012

27 《借你俩胆儿》 2012

28 《喜事连连:剩男相亲记》(电视剧) 2012

29 《好命先生》 2014

30 《斗地主》 2015

31 《大年初一立春》(电视剧) 2016

32 《双喜盈门》(电视剧) 2017

33 《福星盈门》(电视剧) 2017

34 黄渤 《一出好戏》 2018

35 黄磊 《似水年华》(电视剧) 2003

36 《天一生水》《电视剧》 2004

37 《夜半歌声》(电视剧) 2005

38 《老男人历险记之“喘不上气”》(电影短片) 2012

39 《麻烦家族》 2017

40 姜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5

41 《鬼子来了》 2000

42 《太阳照常升起》 2007

43 《让子弹飞》 2010

44 《一步之遥》 2014

45 《邪不压正》 2018

46 蒋雯丽 《我们天上见》 2010

47 李晨 《空天猎》 2017

48 吴京 《狼牙》 2008

49 《战狼》 2014

50 《战狼II》 2017

51 文章 《小爸爸》(电视剧) 2013

52 《陆垚知马俐》 2015

53 《剃刀边缘》(电视剧) 2016

54 王宝强 《大闹天竺》 2016

55 徐静蕾 《我和爸爸》 2003

5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005

57 《梦想照进现实》 2006

58 《杜拉拉升职记》 2010

59 《亲密敌人》 2011

60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2015

61 《绑架者》 2017

62 徐  峥 《李卫当官2》 2004

63 《人再囧途之泰囧》 2012

64 《港囧》 2015

65 《囧妈》 2020

66 小沈阳 《猛虫过江》 2018

67 俞飞鸿 《爱有来生》 2009

68 杨仪 《杨光的快乐生活》 2013

69 《杨光的快乐生活2、3、4、5、6》(电视剧) 2006

70 《杨光的新生活》(电视剧) 2010

71 《杨光的爱情故事》 2011

72 《杨光的夏天》(电视剧) 2013

73 赵本山 《刘老根系列》(电视剧) 2002

74 《马大帅系列》(电视剧) 2004

75 《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 2008

76 《关东大先生》(电视剧) 2009

77 《老兵》(电视剧) 2013

78 赵薇 《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 2013

79 《没有别的爱》 2017

80 张瑜 《八十一格》 2008

81 《庐山恋2010》 2010

82 《云之锦》 2012

83 张歆艺 《泡芙小姐》 2018

由表一可见,从影视前辈到后起新秀,大约26位演员型导演执导了共83部影视作品。大部分影视作品具有广泛影响:有的在文艺片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的在票房方面独领风骚,有的在百姓中喜闻乐见。

分析前文票房现状与表格一,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票房涨幅与市场价值挂钩:演员转型做导演,获奖的多少与票房涨幅不一定成正比,反而是演员身份在票房的涨幅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2.“自导自演”方式占据主导:检索这83部影片的详细信息,可以看出,26位导演中,只有陈冲和郭德纲两位导演未在自己执导的影片中饰演角色,其余导演均在自己的影片中饰演过角色,自导自演的影片居多。

3.人均作品数量不低:26位导演执导了83部影视剧作品,平均每人有3.15部作品,人均作品数量不低。

4.多数作品作于2010年后:83部作品中,22部制作于2010年前,61部制作于2010年后。大部分作品作于2010年后,可视2010年为演员型导演创作的分水岭。

5.导演的性别比例与整体行业相似:演员型导演的男女导演比例为19︰7,演员型女导演占演员型导演总数比例为26.9%,与导演行业中的男女导演比例、女导演的行业占比极为相似。

6.个人风格统一化:已执导多部影视剧作品的导演,其个人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且风格较为统一。如,姜文、吴京、徐峥、徐静蕾、赵本山、杨仪。

7.题材多样化:从题材角度看,多样化是演员型导演所创作的作品较为明显的特征:有寻找人性本真之善恶的、有寻找自我定位的、有反映现实社会某一群体现状及反思的、有军警英雄主义题材的、有神话传说人鬼情的、有科幻侦探的,等等。题材的多样化也是这一类导演不断尝试导演风格多样性的缘起。

三、“演而优则导”现象的成因:应运而生

(一)市场大潮

1.资本市场的认可

现代影视剧市场在资本投入与运作方面,对所有导演提出了资本收益的要求。同时,资本收益也逐渐成为导演与市场紧密結合的最终目标。演员型导演,经历了“演而优”的历练,演技上的口碑已经初具资本市场认可的基准,因而逐渐有了市场认可度。

2.观众选择的辨识

对于演技优秀的演员所执导的作品,中国观众具有爱屋及乌的心理。不论是具有票房市场的商业片,还是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的文艺片,中国观众在影片的选择上对于演员型导演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不仅在欣赏电影中演员的演技,更潜藏着对于这位演员型导演的偶像崇拜心理。

3.收视票房的保障

在收视票房方面,中国观众对于演而优则导的导演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宽容度,因而有些导演成绩斐然:姜文的抗战题材影片《鬼子来了》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让子弹飞》刷新了国产电影的多项票房纪录,并斩获国内大小奖项二十余个;吴京的《战狼II》为2017年最高票房亚洲电影;黄渤的《一出好戏》为2018年第12部票房“破十”影片,于中国内地票房突破10亿元。陈思诚的电影《北京爱情故事》在上映不到20天时间内,票房已突破4亿。

4.明星效应的价值

资本市场必然带来流量价值,而流量价值恰恰是一个明星是否具有市场价值,以及价值数值多少的一定证明。于演员而言,明星效应是市场竞争结果与娱乐圈中地位争夺的衍生产物。越有市场、越有地位,演员的明星效应越强;反之,演员的明星效应越弱。演员型导演依靠明星效应做噱头,必然对其作品的前期宣传与票房收入上产生一定影响。

(二)演员本体

1.不满足自身表演对作品的影响

演员只是在一部作品中承担演员职责,对于作品的泛影响是以演员为本体的影响。作为单纯的演员,他的所有影响与经济效益均来自其演员行当,抛却其演员行当,就不再存在影响与价值。

故而,有部分演技优秀的演员从剧本撰写或故事框架阶段就进入作品的创作程序中,参与剧本的文本工作。如陈建斌、陈思诚、姜文、文章以及徐静蕾等,这些演员都亲自参与编剧撰写或剧本策划工作。

经过多年的专业磨炼和与生俱来的敏锐的艺术感觉,多数演员型导演能准确抓住故事内核和主题立意,编讲故事能力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最核心的是参与文本创作对于剧本的掌控和把握具有一定稳妥性。他们创作的剧本,大部分情节简单易懂、人物关系简单明了、主题主旨有高度深度但不晦涩,观众很容易看懂。鉴于演员诠释角色的能力会影响到观众对于影视剧作品的理解程度。这一专业素养,反而促成他们重视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和要义,保障了故事的完整性、逻辑性和成品的审美性。

2.不满意导演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一个剧本,从文本到影视成品,它的解读与演绎关联各個部门与工种。编剧对于剧本的撰写、导演对于文本的解读与二度创作、演员的角色扮演、摄影美术音乐剪辑等专业技术部门的专业化呈现,最后才能形成完整的影视作品,每个步骤都是整体中重要的一环。导演负责将整体作品先剖析解读,再逐步建构,最终归纳汇总成一个成熟的影视作品。虽然演员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却始终贯穿影视成品的呈现过程。鉴于呈现结果的满意程度,演员会对影视作品的整体把握产生个人意见。这样,有个性、有想法的演员就会凸显出来。

3.寻求更多的上升空间

对于演员来说,获得各种表演类最高奖项以及高收视率高票房的成绩,已然证明他的成功。于是,更高更广阔的上升空间,反而成了这部分演技纯熟演员的个人追求,同时也是个人能力高低与否的力证。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和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体裁和类型的需求愈加丰富多样,国外影视产品亦时刻冲击国内市场。不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冲击和需求促进了创作空间的多维度拓展,多维度上升空间敦促了演而优则导的出现。演员型导演正好赶上这一时期,可谓“时势造英雄”。

4.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

作品最能反映导演的境界和思想。正能量的作品反映出创作者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作品产生的正确舆论导向折射出他们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感,其中不乏充满正义和人性本善论的潜意识。这种具有社会意义的价值也是其作为演员、作为导演的自我价值实现。

同时,演员型导演逐步成熟以后,能够有能力帮扶新人,其影响力的辐射范围不仅局限于演员行业,而是能够惠及整个电影行业,这就是演而优则导的演员在社会价值方面呈现出的附加值。“从导演来说呢,我当然还是崭新崭新的新力量。但是,我、徐峥、宁浩、管虎等等,都在从新力量慢慢走向成熟,已经有一定的能量、力量去辐射或帮助到别人。这些方面大家都在做,包括导演协会的‘青葱计划’,还有很多的新导演计划……电影发展到现在,需要有才华的人、有能力的导演出现。一个导演会带领起一个团队,会有自己新的美术、摄影以及所有的这些新人……这对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对中国电影工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现在我们能给予一些帮助,能够帮助他们顺畅地发展,就会带起来一个好的电影团队。” ③

四、剖析“演而优则导”长短优劣

演而优则导,已经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在人数上具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多位演员型导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演员是可以转型做导演的,同时,也有部分演员用作品力证了不是人人都具有导演能力。演而优则导,如试金石一般验证着演员的导演能力和素养。同时,通过时间长度、行业广度、素养深度验证出了演而优则导的优劣之势。

(一)优长

1.演员自身:演而优则导,作为知名人士,必定戏好成名,爱惜羽毛;不轻易接戏,对作品严苛;具有较好的艺术感觉,经过专业磨砺,其演艺阅历带来更大自信以及较强的讲述故事能力。

2.经验与能力:对表演把握更准,对戏剧冲突要求更高,对镜头细节处理更精;演员视角出发,熟悉观众口味;先声夺人,名气易聚人气;与众多导演的磨合和多部作品的历练,致使导演能力逐步提升。

3.市场价值:题材更丰富,表达更自由;自身成功带来资本市场认可;个人演技带来票房号召价值;明星知名度带来宣推影响力。

(二)短劣

1.团队能力:各个工种能力参差不齐,有部分是鱼龙混杂的转型队伍。

2.理念认知:存在玩票、圈钱的情况,追求短期效应;成名成家的诱惑,追求短期效益,不做长期积淀。

3.素养与能力:隔行如隔山,专业基础能力的缺乏;整体把控的驾驭能力,与各个工种磨合的能力,以及导演功力的匮乏;视听语言的陌生与浅显认知。

五、“演而优则导”现象的启示

纵观演员转行做导演的艺术成品,不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看,均在各个方面对于中国影视业发展,甚至中国民众艺术鉴赏能力的改善上有一定影响作用。从宏观看,有形式有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由故事的完整概述开始逐步转向人性与心理剖析,核心主题逐步由简单向复杂过度;从微观看,参与剧本的架构与撰写,逐渐掌握视听语言,注重细节处理与人物刻画。“演而优则导”的大部分作品已经对21世纪中国人的认知意识、思维模式、人性价值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然,“时势造英雄”是一种时代趋势产物。演员型导演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带来影视剧井喷式的产出,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目前,影视剧市场的分众化带来不同的导演需求,这让演员型导演找到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新渠道。不同知识背景的导演带来影视剧多元化、风格化,比如剧本题材的多样化、结构叙事的风格化,以及导演特色的个性化。

名演员执导,这本身就是具有话题性质的现象事件,引发关注也是必然。但是,高关注度同样是双刃剑,从好奇、质疑到接受、认可,新奇关注过后,如何保持持续的热度,大浪淘沙,群雄逐鹿,优胜劣汰依然是自然规律。作为演员型导演,即演而优则导的实践者,何以为继?那必定是“内容为王”,作品品质最重要。不论是导演能力还是资本市场的持续认可,如何获得双赢,这是个课题。“演而优则导”作品的成功,带来更多市场联动效应,也使得更多有潜质有才华的演员转型投身导演事业。演而优的模式,必然带来一支独特的导演队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演而优则导的导演们需要坚守创作初衷,促进国产影视剧的繁荣与多姿多彩。

注释:

①文中所有奖项来源于各大电影节奖项获奖名。

②文中所有票房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影数据网和电影票房数据库,http://www.films.cn/,http://58921.com.

③黄渤,尹鸿:《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对话黄渤》,《当代电影》2020年03期,第32—40页。

作者简介:

侯翰琳,女,壮族,辽宁人。内蒙古艺术学院影视戏剧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表导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