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2021-09-10 21:16徐丽华孟庆闻陆漪
健康护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髋部骨折快速康复护理围手术期

徐丽华 孟庆闻 陆漪

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处于围手术期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于提高临床康复效率的效果。方法 从384例处于围手术期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选取在年龄、性别、体质水平无明显差异性的患者148例,进行医疗康复护理对比研究。随机将病患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4人,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 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价表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表现(术后疼痛、切口渗血、术后发热)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表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能够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

随着现在我国医疗体系以及制度不断的改革与完善,疾病救治方法与康复护理技术也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患者对于国家公共医疗救治与康复护理的标准及要求也随之不断上升,术后的康复护理也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面对临床治疗以及术后康复中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时,快速康复护理更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日趋严重,髋部骨折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突发疾病,术后的康复护理已经成为一大难题,老年髋部骨折往往是由于老年人长期钙质流失和不慎跌倒而导致同时可伴有多种并发症。快速康复(FTS)指南的原则旨在促进患者康复,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医疗、护理、麻醉、疼痛管理、营养、心理、理疗等多学科的工作,帮助患者减少他们的痛苦[1]。自20世纪90年代丹麦外科医生 Kehlet 提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将此理念运用于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优化处置工作中,并取得可喜成果。近年来,此理念也已开始运用于骨科各围手术期患者的优化处置,尤其在关节置换这种非常成熟的手术流程处理中也被很好运用[2]。本次的快速康复护理研究选取了在年龄、性别、体质水平无明显差异性的14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比观察研究的方式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设计

1.1 一般资料

从上海某综合性医院自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患有髋部骨折疾病的患者384名,所有患者均经过诊前的全方面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都与医学意义上关于髋部骨折的诊断标准相一致。选择的标准包括根据患者的受伤史、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均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对研究的相关内容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相应的文件。对病理性骨折患者、合并严重骨代谢或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无法耐受手术及年龄<60岁或>80岁的患者予以排除。最终纳入研究对象中的是148名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护理记录,年龄段在60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68.3岁;男66例,女82例;其中,患者因股骨粗隆间骨折收治入院88例,因股骨颈骨折收治入院60例。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因髋骨骨折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者62名,需要进行髋部钢板固定处理者38名,需要完成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处理者48名;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多种疾病并存的症状。根据患者就诊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后者则给予快速康复护理,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入院时基础变量间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针对对照组制定常规康复护理方案,术后予以平卧外展中立位,制动,两腿之间使用梯形枕,观察患者伤口渗血以及肢端血运情况,术后24小时开始做小腿及踝关节运动,患者主诉疼痛后予以止痛药对症治疗处理。

1.2.2 观察组 针对观察组制定快速康复护理方案,术前向患者告知手术后的注意事項以及对自理能力的影响消除其对于手术恐惧紧张的情绪以及对术后康复的担忧。由于老年患者对于康复功能锻炼的理解能力较年轻人稍差,可在术前将术后需要进行的功能锻炼的动作予以讲解,使患者能提前了解功能锻炼的动作、更好地完成功能锻炼。术后予以平卧外展中立位,制动,两腿之间使用梯形枕,观察患者伤口渗血以及肢端血运末梢循环情况。康复锻炼应在术后立即开始,清醒后就可开始做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患肢的血液回流,逐步过渡到股四头肌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运动,术后48小时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循序渐进,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有条件的可以在术后48h内,利用骨折仪器每天两次进行治疗,每次45min的辅助治疗[3]。术中及术后连续使用镇痛泵。术后康复治疗周期较长,鼓励患者有耐心,树立良好的康复心态。

1.3 观察指标

采用专用于人体健康测量调查的对照列表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健康调查表),术后表现对比、术后Harris评分表对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均数±标准差)表示,干预前后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用X²检验,以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价对比 观察组在快速康复护理中获得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快速康复护理手段在临床康复的护理过程中表现更具有积极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表现对比 观察组在术后疼痛、切口渗血、术后发热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在术后10天及术后1月的Harris评分对比 观察组数值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3。

3 讨论

老年性髋关节骨折患者非常多,并且患者的愈合比较慢,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4]。此外,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并发症多,患者的死亡率高,因此需要做好手术后的护理工作[5]。 疾病治疗中的疼痛、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对于康复锻炼后自理能力的改变的焦虑、能否恢复往日生活的担忧、手术治疗的经济压力、以及对于未来生活水平的恐惧都是患者疾病康复所存在的问题,此时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对患者十分的关键。快速康复护理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提高了患者对于疾病恢复的信心,从而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到家庭及社会生活中。

术前的康复锻炼宣教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的认知度和适应性,早期疼痛的干预可使患者敢于进行康复锻炼;术后立即开始的康复锻炼可防止肌肉萎缩,加速伤口愈合;能够使患者尽快地恢复到术前的生活,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以及康复锻炼情况要显著优于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表现、在术后10天及术后1月的Harri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综上所述 ,在可耐受手术、体质水平允许的患者中实行快速康复护理是手术后康复的一个重要保证。根据患者髋部骨折康复治疗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个性化、全面快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能够提高康复锻炼的有效性,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晓云,高金宝,张三兵,赵素芳等.快速康复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20.

[2]赵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不同干预时间主动屈膝锻炼的效果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1-7.

[3]李永梅,张国英.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的护理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

[4]何莉.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5,10.

[5]周亚.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51—252.

作者简介:姓名:徐丽华 出生年:1977.1.7 性别:女 籍贯:上海 学历:本科 职称:副主任护师 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单位: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 地址邮编:200065

猜你喜欢
髋部骨折快速康复护理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于心外科手术护理效果评价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不同方式的镇痛方法对于老年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