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疾病治疗的应用分析

2021-09-10 06:15李婧
健康护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李婧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应用于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此期间院内接诊的内科患者共计8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分别施行常规疾病护理和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内科患者的恢复情况、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内科患者接受相关心理护理之后,与对照组作比较,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显著下降,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疾病是临床高发疾病,临床针对内科疾病患者积极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突出,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值得基层医院皮肤科进一步推行。

关键词:疾病;心理护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高发的疾病类型,病种复杂、治疗难度大、病程较长。且发病机制不完全确立,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均有较大的影响。长期治疗、用药会打击患者的治愈信心,加上病痛的折磨。部分内科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抗拒治疗等负性情绪[1],不利于疾病的进一步治疗。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信心、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做好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本文通过选择本院收治的内科患者合计40例纳入研究对象,分析了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应用于内科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及其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此期间院内接诊的内科患者共计8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18-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4±1.31)岁,病程2-18个月,平均病程为(6.42±0.35)个月;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19-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36±1.21)岁,病程2-19个月,平均病程为(6.44±0.37)个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均符合《内科学》中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相关内容并表示配合;本次研究经过了院内领导的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视听障碍或者精神类疾病患者。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样本内科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疾病护理,包括生活指导、药物护理、健康宣教等内容,观察组内科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根据不同的内科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和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告知患者疾病发展与情绪的关联,让患者明白自身情绪的变化会对疾病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造成患者的气血紊乱、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良好的心态能够舒畅患者的血运,有利于疾病的根治、降低疾病的复发。部分患者的心思敏感、脆弱,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维护患者的自尊心、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慰和关爱,结合患者家属的配合,不断提高患者的家庭参与感、社会认同感,让患者提高治愈内科相关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银屑病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心理状态(焦虑SAS自评量表评分、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即美国医学局研究组开发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统计学相关数据资料均通过利用SPSS21.00软件进行进一步处理和结果计算。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

表1可见,观察组内科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

表2可见,观察组内科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表3可见,观察组内科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理学普遍认为人体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情绪的异常波动会引发气机紊乱,进而引发各种疾病[2]。同时,心理状态的改善也有利于疾病的转归。由此可见,在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充分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内科病患者接受心理理后,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内科患者积极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十分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旭丽,左映,朱春丽. 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及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0):1855-1860.

[2]倪红. 护理干预对感染性疾病科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养生保健,2021,39(5):134-135.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