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9-10 19:21郭琳
健康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肢体功能偏瘫脑卒中

郭琳

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路径对促使其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路径。结果:2组护理前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促使其运动功能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路径;肢体功能

脑卒中是常见且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多见中老年,该疾病的致残率较致死率高,患者的发病急且病情危重。虽然及时有效治疗可降低患者病死风险,但所遗留的突出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恢复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社会价值[1]。以下将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康复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55~79岁,均值为(63.5±1.2)岁;出血性脑卒中15例,缺血性脑卒中22例。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均值为(63.4±1.3)岁;出血性脑卒中14例,缺血性脑卒中23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如健康宣教、康复训练指导以及告知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路径,方法为:(1)入院第1天: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现存功能状态,抗痉挛体位的讲解与示范,减轻偏瘫肢体肌痉挛的程度和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制订康复护理计划,明确康复护理团队的人员,医护治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并要求病陪人员参与其中;酌情适应性肢体运动训练。(2)入院第2天:结合患者的治疗情况对康复治疗和护理进行合理安排,并制定完善的治疗与护理时间表单。强调抗痉挛体位的24小时管理,同时按护理路径要求进行护理初期适应性训练,3-5天适应康复护理治疗计划的强度。(3)入院第3天:病情稳定基础上,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训练,例如床上坐起、取物、床上坐位下进食、穿衣、洗漱等自主活动,对重症患者则需要协助其完成床上的自主翻身活动、协助坐起等。最终使患者能够充分掌握并可独立完成相关床上训练,包括自主的肢体运动和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床椅转移、如厕等活动。鼓励患者自主完成相关日常生活活动,仅给必要协助。为后续转移至大厅行全面康复训练打好基础;(4)入院第4天:在延续肢体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上下肢体肌力锻炼和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训练,如双手叉握上举运动、桥式运动等,并结合患者病情逐步完成床边坐与坐位下平衡训练。(4)入院5~7天:继续对床上自主运动进行拓展,将延长桥式运动伸髋挺腹的时间;同时对于可以坐位的病人在延续平衡训练的同时进行偏瘫侧上肢的负重训练,偏瘫侧上肢于体侧伸肘、腕背伸90°、伸指,重心稍偏向偏瘫侧。可用健手帮助维持伸肘姿势。同时进行上肢功能活动,如偏瘫侧上肢肩肘关节功能活动,双手中线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5)入院8~14天:延续上述护理,可行双侧下肢或偏瘫侧下肢髋、膝关节功能活动,双足交替或患足踝背屈运动;在完成床边站后,进行站立平衡训练;逐步过渡偏瘫侧下肢负重,健腿屈髋屈膝,足中踏在矮凳上,偏瘫侧腿伸直负重,其髋膝部从有支持逐步过渡到无支持。(6)入院15天~出院前:鼓励患者逐步完成独立床上坐起至床边站立活动,促进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任务,家属从旁协助。此阶段可一对一进行室内步行训练,增加行走的稳定性。并要求患者不中断上下肢的功能训练,与上肢的作业训练。以不断提高对肢体的控制力。

1.3评价标准

应用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包括上肢(0~66分)和下肢(0~34分),得分越高即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 ),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护理前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卒中的致残率相对较高,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中存在着缺陷性,例如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以及连续性,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2]。康复护理路径对病人的护理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与方向,結合患者给予全面的康复护理计划,有利于逐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3]。在护理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功能状态,及时的调整护理方案,可提升康复护理的目的性及针对性[4]。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之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可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促使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刘莎. 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21,21(4):109.

[2]丁娇,程莉,杨占宇,等. 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5):17-19.

[3]孙远贞. 康复护理路径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8):48-50.

[4]谢小娟,刘华,谢华.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路径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2020,18(48):196.

猜你喜欢
肢体功能偏瘫脑卒中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漫画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