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的配合和术中护理探讨

2021-09-10 19:21刘中娟
健康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出血量

刘中娟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的患者中加强手术配合与术中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患者中抽选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接受手术配合与术中护理干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9、4.536、5.674,P<0.05)。结论:在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的患者中加强手术配合与术中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术中护理;应用效果

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是治疗肺大泡疾病有效的方式,具有恢复快、疼痛轻、创伤小等优势。为了更好的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临床上在进行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的时候,还需要更加重视手术配合与术中护理,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手术成功率[1]。本文主要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患者中抽选82例进行对比,分别采取手术配合与术中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旨在探究分析在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的患者中加强手术配合与术中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患者中抽选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52岁,平均年龄(63.58±2.15)岁,患者最长病程8个月,最短病程1个月,平均病程(4.02±1.13)个月。对照组41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53岁,平均年龄(63.63±2.09)岁,患者最长病程7個月,最短病程1个月,平均病程(3.95±1.05)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治疗;2)本次研究之前,已经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并且取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书;3)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2)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3)不能完整参加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辅助患者进行手术常规检查,确定患者能够接受手术;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基础环境护理;给患者讲解手术相关情况与注意事项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手术配合与术中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选择 90°健侧体位,摆放体位后,主动询问体位的舒适度,如果患者感觉到不适,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尽可能的保证患者舒适度,也可以在手术床上增加软垫,以免出现压疮。其次,主动安抚患者的情绪,通过语言交流、肢体安抚等多种方式,消除患者负面心理,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再次,对手术设备、手术器械进行常规消毒,同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详细记录下来;巡回护士提前调节好手术室的温度与灯光,并且辅助医生完成手套、手术帽、手术服的穿戴,在手术过程中,做好摄像头传递工作,让操作医生能够很好的观察患者胸腔情况,整个过程需要保证屏幕视野清晰,以免影响医生操作。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报备图像帮助医生确定操作位置,并且配合调整患者的体位,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最后,在开始切除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精准地将需要的手术器械传递到医生手中,并且对患者的皮肤受压、生命体征时刻关注,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此外,巡回护士注意固定患者肢体,避免出现过度伸展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认真清点手术使用的纱布、器械等,并且做好止血、消毒、缝合等工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满意度评分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9.0软件处理,其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满意度评分均属于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9、4.536、5.674,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肺大泡属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主要体现在劳动期间、运动过程中可因剧烈运动或者屏气导致患者肺泡内的压力升高,当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肺泡破裂,气体从肺泡进入胸腔膜,从而引发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2]。针对这类疾病,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否则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诱发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术后愈合也比较快,但是该手术方式操作相对较为复杂,需要使用到的精密仪器也比较多,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手术成功率,临床上还需要加强手术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3]。

本次研究选择82例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加强手术配合与术中护理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更少,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表明有效的手术配合与术中护理能够很好的优化手术指标,让手术更好的进行。该研究结果与刘捷凌, 陈鲁玉[4]在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干预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的患者中加强手术配合与术中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丹. 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 2019, 009(016):139-140.

[2]马明生,  王晓岩,  何帆,等. 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用于自发性气胸中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探讨[J]. 中外医疗, 2020, 039(004):59-61.

[3]司彦英.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 2020, 015(006):147.

[4]刘捷凌, 陈鲁玉. 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干预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 42(01):91-91.

猜你喜欢
单孔胸腔镜出血量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对照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25例临床观察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