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09-10 19:44唐清
健康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

唐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1]。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40例AMI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急诊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急救反应时间及死亡率。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在急救反应时间上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当中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2],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降低死亡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急诊护理;AMI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急,病情危重。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的生命安全很有可能受到威胁。因此,正确、及时、有效地对AMI患者实施院前前瞻性护理,可以有效地为患者赢得“黄金时间”,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3],以下为具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40例AMI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为22~56岁,平均年龄为39.81±4.2,从到达医院到进入病房的时间为10~40分钟,平均时间为28.2±6.3分钟。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为24~58岁,平均年龄为37.6±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0~100分钟,平均63.31±9.6分钟;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急救护理采用常规方法:接到紧急电话后,救护车接到通知准备手术,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按照医生的建议,为病人提供了氧气支持,同时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做好手术准备。

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1)急救前准备

接到紧急电话后,立即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救护车应在3分钟内离开汽车。同时,在车上保持与患者家属的电话联系,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如患者个人资料、病史、发病时间、用药时间、临床症状等。请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冷静,患者应绝对躺下,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移动,不要擅自将患者送往医院,以免耽误患者病情。

(2)转运前护理

到达现场后,立即携带急救药品赶赴现场,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床位,并立即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如果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心电图Q带或t带变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瞳孔、意识、皮肤温度等情况。详细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起病时间、疼痛部位和疼痛程度。同时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重度疼痛患者可给予吗啡止痛,并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紧张、不安和恐惧。转院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得分确定转院过程中需要准备的药物和器械,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各种管道的建立要保证稳定畅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入院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性,说明转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让患者签署转诊同意书,并电话通知相应部门准备的器械和药品,做好治疗准备。

(3)转运途中护理

搬运病人时,动作要轻缓,担架要保持水平位置,特别是上下楼梯或上下车时,要避免摇晃病人,以免加重病人的紧张心理。对于意识清醒的病人,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在哪里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应平稳行驶,避免突然制动或加速。要密切关注各种管道是否畅通,静脉通路是否通畅,静脉滴注速度是否合适,输液针是否固定正确,药物是否有外渗。保持氧气管道畅通稳定,控制氧气浓度。

(4)急诊到病房护理

途中,密切关注患者的面容和意识,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对病情发生变化的病人,应立即抢救。病人到达病房后,应协助病人下床,并对病人进行初步治疗,应将病人的用药、治疗和病史详细告知病房护理人员。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急救反应时间和死亡率。

1.4统计学方式

相关指标数据均采用SPSS.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t为检验,如果P<0.05,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反应时间对比

通过对比,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死亡率对比

通过对比,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如果AMI患者延误治疗,很容易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因此,缩短治疗时间是抢救病人的最佳途径。前瞻性院前护理是一种针对特定病人的有明确目标的常规护理。它有时间和顺序服务计划,包括质量保证原则、循证医学原则、护理服务原则和整体护理原则。前瞻性护理能有效地保证抢救工作的有效、安全、正确进行,避免因混乱而产生的失误,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4]。与普通护理模式相比,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具有高效、科学、快速的特点。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前瞻性抢救安排,使患者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提高抢救质量,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4小结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中[5],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确保急救时间,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周艳,欧阳丽颜,苏湘芬.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6,18(003):73.

[2]饒德丽,冯芸.急诊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03(036):163,166.

[3]王姝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0,017(012):19-20,109.

[4]林纪源.探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2019,001(006):P.162-162.

[5]张艳娥.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饮食保健,2017,004(020):183.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早期预警评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护理分析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分诊及急诊护理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