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进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患者中的实践

2021-09-10 19:44王颖
健康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实践患者

王颖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患者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期间,为其提供持续改进护理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采用的方法:在我院某一阶段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所有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与持续改进相结合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分别总结了两组患者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三方面的数据,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状,持续改进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方式的运用,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患者并发症状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持续改进护理;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患者;实践

中心静脉导管可以作为长期输液的固定通道,常用于化疗或其他需要频繁输液的患者,具有疼痛小、使用时间长、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如果护理不当,也可能会造成导管脱落、感染等并发症的频发。因此需要临床给予合理护理。本次研究探析持续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某一阶段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所有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符合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指征,排除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血管顺应性差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0~74岁,平均(46.9±5.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1~73岁,平均(46.7±5.6)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措施,即常规置管、简单口头教育、嘱患者有意外情况及时来院诊治。

观察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与持续改进相结合的护理方式。(1)成立护理小组。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共5人,包括1名护士长,4名护士。(2)小组管理措施。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护理风险的培训,保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进行实践培训,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手法。培训结束后进行针对性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开始工作。每周开会1次,会上总结1周来的护理经验和教训,供小组成员学习和交流;对于遇到的护理问题,大家交流后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护理质量较好的护理人员,在开会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护理质量较差的護理人员,给予口头批评。(3)制定护理措施。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经验教训,寻找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的重点问题,针对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问题包括患者对中心静脉导管的认知不足、穿刺失败、导管脱落、静脉炎等。(4)护理实施。①健康宣教:首先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口头宣传教育,必要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促进患者理解中心静脉置管,告知中心静脉置管的优势,消除患者的担忧情绪。②规范化操作:把中心静脉置管的操作步骤制定成规范的流程,包括穿刺流程、置管流程、换药流程、封管流程、冲管流程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③加强维护:把导管维护知识做成手册形式发放给患者,再通过口头告知患者维护导管的要点,嘱患者不能用置有导管的手臂提重物,避免剧烈运动。

1.3研究指标

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出现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作为此次研究原始数据的处理软件,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是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加强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可以不断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为护理小组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训,使护理人员切实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且培训之后要经过考核合格才能上岗,保证了护理人员质量。每周开会总结护理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大家不断学习和提高护理技能,实现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制定恰当的奖惩机制有利于激励护理人员规范操作,自觉提升自身护理质量。通过总结之前的护理经验并查阅文献,总结出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静脉炎、导管脱落等,针对这些常见并发症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护理的针对性。严格要求护理人员规范化操作,可以避免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对导管维护知识的缺乏是造成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将导管维护知识告知患者,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三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持续改进护理为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原则,主张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加强对过程持续改进的重视,将获取更高的临床收益作为目标,持续寻求改进。组建持续改进护理小组可保证护理资源,定期检查则能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迅速改进,避免问题扩大,影响患者护理体验。通过循环方式提升护理的动态性与时效性,纠正普通护理一成不变的弊端。与仅使用普通护理相比,持续改进护理对工作情况进行不断评估,强化护理中薄弱环节,建立查找、纠正、改进的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患者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状,持续改进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方式的运用,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患者并发症状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润红.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0,(24):78-79.

[2]赵玲丽.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1):195-197.

猜你喜欢
中心静脉导管实践患者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恐高患者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