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

2021-09-10 20:17易巧
健康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措施

易巧

摘要: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中心静脉导管存在一定的感染几率,这也就影响着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安全性与患者身体健康状态的恢复。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由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就护理工作感染隐患进行分析,以强化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管理,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对此文章就中心静脉导管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感染;护理措施

一、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

1.1导管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及导管选择

导管留置。时间研究表明,留置时间大于6天患者的感染率高于留置时间小于6天者,置管小于10天的总感染率为8.3%,11-20天的感染率为27.8%,大于21天的感染率达66.79%。由此可见,导管留置时间越长,使用频率越多,污染机会越多。此外,文献研究可知,导管置入24-48小时后便有纤维蛋白鞘包绕周围,微生物可在其中繁殖,置管时间越长,导管周围细菌定植率越高。

导管留置。部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为4%,颈内静脉感染率是锁骨下静脉感染率的2.7倍,股静脉置入感染率高达28%。股静脉邻近会阴部,皮肤寄生菌多,易受排泄物污染;颈内静脉靠近口咽分泌区,且颈部活动会影响敷料固定而致细菌入侵;锁骨下静脉穿刺区皮肤平坦、干燥,菌落计数低且易于固定,是穿刺的首选部位。

导管的选择。单腔导管感染率一般为20%-50%,多腔导管感染率为4.9%-22.7%。管腔增多,操作过程复杂,感染机会就会随之增加。此外,有些导管材料有助于微生物的附着及血栓形成,而材料优良和表面光滑的硅胶及聚胺酩导管可防止纤维及细菌粘附,减少感染及血管内膜损伤。

1.2护理操作因素

导管移位。因导管固定不妥、体位改变的牵拉、更换导管入口处敷料时的暴力撕脱等均可造成导管移位,而导管的前后移动易导致细菌侵入造成感染。

敷料处置不当。未按需更换局部贴膜,渗液、潮湿、松动均可引起细菌入侵及定植。原因:固定敷料时,先用胶布粘贴再外固定贴膜,造成贴膜与皮肤粘贴不紧密;护理人员经常在穿刺点覆盖棉球后再外贴透明贴膜,既影响了直观有效的观察,又为细菌定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导管密闭性不够。导管尾端连接过多三通管,频繁打开或暴露于空气中,测量中心静脉压时测压管开放时间过长,测压管排气时液面超过尾端均可造成逆行污染而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腔使用不当。全胃肠外营养、测压及推注药物共用一腔,可增加感染机会。特别是测压管内营养液及血液滞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而未使用的管腔失去了液体的冲洗作用,导致血液滞留及细菌定植。

封管错误。封管前未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封管时回抽造成血液在导管内沉积,肝素盐水推注太慢,注入的液体从管腔侧孔漏入血管而未能达到导管尖端;封管时推注肝素盐水与关闭延长管夹子不同步,未能正压封管;封管后再次打开夹子或导管打折均可造成血液回流。

1.3其他因素

除了患者的年龄、自身免疫功能、原发病、远位感染、营养等不良影响因素外,国内外研究表明,胃肠外营养可造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主要由于输注液体中高浓度的糖及脂肪乳剂十分适合细菌繁殖,且液体溶质含量高,易粘附于导管壁导致血栓形成甚至堵塞管腔,更易发生细菌感染。

二、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护理對策

2.1妥善固定导管

导管置入后进行外部缝线固定,防止牵拉;更换贴膜时一手固定导管柄部,一手顺毛发走行方向撕脱;每班准确测量导管置入刻度并做记录,如发现导管部分脱出,严禁消毒后回送,回抽血液保证其在血管内做好记录即可。

2.2保持导管密闭性

置管和留置导管期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进行输液治疗前后均用聚维酮碘消毒。尽量减少使用三通,降低接头处脱开或开启的频率,导管尾端宜连接肝素帽保持密闭性,每周需更换1次。头皮针经肝素帽穿刺时要全部刺入并妥善固定,避免穿刺针头前后移动而造成的污染。

2.3做好穿刺口的护理

每日检查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观察有无红肿、渗出及脓性分泌物等;以聚维酮碘消毒穿刺点皮肤,范围宜超过无菌贴膜,至少7cm;选择透气性、组织相容性好的透明敷料,穿刺点严禁覆盖以免影响观察;敷料要做到按需更换,如有潮湿、渗液、污染、卷边、松动时及时更换。每班准确记录导管置入刻度,如有脱出,严禁再置入血管中。

2.4导管使用注意事项

专管专用。全胃肠外营养液、血管活性药及中心静脉测压管要做到专管专用。特别是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时,有条件者宜使用压力传感器接监护仪测压,既可进行持续正压冲洗,又可保持管路的密闭性,避免了手工测压操作繁杂、易污染等不足,减少了血栓形成和细菌定植。

避免多腔导管单腔使用。尽量避免使用中心静脉输注血液制品,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输液通道,避免一腔多用及有腔不用的情况。液体的持续冲洗是防止血栓形成和细菌定植的有效措施。

正确处理输液管路。输液器应每天更换,输注特殊药物及胃肠外营养液前后均应使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注血液制品后应立即更换管路,避免血栓形成。

正确封管封。管前先使用生理盐水20ml迅速冲洗管路,注入肝素盐水前注射器不要回抽,以维持管腔的正压,防止血液回流到管腔和保证肝素盐水到达导管尖端。

2.5其他护理措施

在穿刺部位的选择上应结合临床,锁骨下静脉为首选部位;根据病情需要尽量减少导管留置时间;严禁将中心静脉置管作为解决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手段等。关于导管及敷料的选择、导管入口处的局部护理、系统培训方案及是否制定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护理规范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三、结语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的路径具有差异性,包含补液、给药、营养支持等多种导管使用内容。但伴随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与使用频率的增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仍然存在,这也对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京峰,朱琳,蒋峰,李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药物治疗教学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5):13-14.

[2]韩丽娟,徐慧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处理的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02):24-27.

[3]谢朝云,蒙桂鸾,熊芸,李耀福,杨怀,杨忠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0,42(06):789-794.

猜你喜欢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措施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浅析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