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2021-09-10 07:22和雪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本质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段的社会活动,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1]。

一、人的本质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直接理论依据

人的本質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2]。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深入研究人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1]。

关于人的本质的内涵,马克思有过明确论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第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强调了人与动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关于动物的“建筑”,动物按照它所属的尺度为求生而建造,是动物的自然属性,而人是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为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劳动实践,质性的特性是产生和决定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恩格斯也强调劳动创造了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给了第二个命题,提出了人的本质问题的最直接概念:“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体现在社会属性上,马克思反对“抽象的人”的论断,而是从现实角度,从“现实性的人”的角度看待人的本质,把所有出发点放在从事现实活动中的人,而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这里的“一切社会关系”包含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关系。从这一层面上说,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又从不同层次反映了人的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涵盖前两个命题内容的又一新命题,即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需要是人的本性以及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等决定了各需要之间发生的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三个命题强调实践活动、社会关系以及人的需要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也是人的社会,人的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不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的总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要实现经济、政治、法律、道德等内容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2],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的、统一的有机整体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相融合的过程[1]。从背景分析,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和单一化状态,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需要,包括人个体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原则上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三个层次确定其原则,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各平行子系统的关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经济、文化、管理、教育和文化工作等系统关系中,使其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与相互作用,共同服务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同运行的关系。这是考量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目的性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4],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可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服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3]。这个根本目的也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社会角度都必须要实现社会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实现个体生存、发展和享用功能,而且要实现社会性功能。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完善和发展自我的现实需要。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论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要充分发挥人的最大潜能和才能。个体发展处于突出地位,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价值取向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教育者要紧随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根据受教育者发展的要求与身心发展规律,实现思政教育社会化,让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提高适应社会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1]。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5]。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等的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实现社会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从根本上说就是其服务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社会的发展而独立运行,那终究也将违背客观规律,脱离实事求是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也将丧失其合理性。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2]。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人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方式、原则等方面都要不断更新与发展[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水平越高越能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三、以人为本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注重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实践以及社会关系的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中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与其他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各项资源,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与综合运用。

第一,正确处理好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中,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处理好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以教育者为主导、教育对象为主体的原則,在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播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从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物质世界的需求以及生理心理等特点出发,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者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素质[6],而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受教育对象产生有形和无形的影响。从以人为本出发,教育者还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中树立民主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情感交流,坚持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对话。

第二,注重校内外双向互动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要强化学校的主体作用,学校要依据国家、社会以及学生的实际要求,制定合理、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把校内外的机构、组织、团体等有机结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重要资源或途径。加强校企合作,整合学校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大学生在企业当中人生、价值、文化体验从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内在的、自律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在满足社会需要和现实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第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多种载体的综合效应[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是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种类繁多[2],教育主体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为基础,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选择正确的多种载体综合运用,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效性[1]。

参考文献:

[1]孙艳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

[2]文婷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网络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

[3]邓淀月.马克思不朽人格对思政课教师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

[4]朱家明.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几点体会[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10):22.

[5]贾华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党课之十七[J].党课参考,2021(3):28-44.

[6]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论文,2011.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2-02 修改日期:2021-04-15

基金项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青年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QNXM-2020003)

作者简介:和雪梅(1987—),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化本质政治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办公室政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政治法律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