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2021-09-10 04:43高秀娟蔡爱兰梁敏齐莹莹
医学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

高秀娟 蔡爱兰 梁敏 齐莹莹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10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外科手术麻醉患者,分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5例,观察组进行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对照组行0.1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小儿患者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记录不同时间点患儿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中需要追加阿托品和麻黄碱的例数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在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更能维持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更短(P<0.05);需要应用阿托品和麻黄碱的比例更低(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外科手术麻醉患儿使用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更加平稳,缩短了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同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小儿麻醉

小儿对外界刺激和创伤的承受能力小,而且小儿对药物转化和代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儿麻醉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患儿术后恢复[1,2]。此外,麻醉药物配伍不当可能会对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生不良影响[3,4],因此对于小儿麻醉要求高。小儿麻醉要求用药量小、起效快、镇痛好、苏醒快且术后不良反应少。本文对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小儿麻醉时瑞芬太尼的最佳剂量提供临床依据。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尿道下裂、唇腭裂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或尿道下裂的患儿;②患兒监护人表示了解手术和麻醉风险,填写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麻醉药物过敏者;②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儿;③伴有哮喘或者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的患儿。

1.2方法

全部患儿术前6h禁饮食。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常规行心电监护,给予0.02mg/kg戊乙奎醚注射液(锦州奥鸿药业有限公司)抑制腺体分泌,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均给予2.0 mg/kg丙泊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0.2mg/kg顺势阿曲库铵, 1.5μg/kg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4)静脉滴注持续时间大于65秒,吸入纯氧面罩通气3分钟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对照组微静脉泵注入0.1μg/(kg.min)瑞芬太尼+6mg/(kg.h)内泊酚。观察组组微静脉泵注入0.3μg(kg.min)瑞芬太尼+6mg/(kg.h)丙泊酚。术中密切监测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中心率减慢给予阿托品处理,血压降低给予麻黄碱及时干预。麻醉深度不够时及时的给予1mg/kg丙泊酚推注作为补救措施。遇喉痉挛、胸壁僵硬、低氧血症的等突发情况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10分钟(T2),拔除气管导管时(T3)、患儿出PACU时(T4)四个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进行比较。②记录两组患儿丛麻醉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及术中需要应用阿托品或者麻黄碱的例数。③围术期不良反应:胸壁僵硬、恶心呕吐、苏醒期呛咳、躁动、喉痉挛、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本研究对照组患儿男性30例,女性为15例,平均年龄为(5.2±1.4)岁。平均体重(20.23±3.51)kg。观察组患儿男性3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5.6±1.2)岁,平均体重(21.03±2.86)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2.2对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两组心率T1、T4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T2、T3时间点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T2、T3时间点与T1时间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4时间点与T1时间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平均动脉压(MAP)T1、T4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T2、T3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T2、T3时间点与T1时间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4时间点与T1时间点相比差异未见显著性。

2.3对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中需要应用阿托品(A)或者使用麻黄碱(M)的总例数(n%)比较:

2.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总数为5例,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也为5例,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由于小儿各器官系统未发育完全,其药物代谢有自己的特点,导致小儿麻醉的风险更高,加大了麻醉难度。所以小儿麻醉药物的选择一直是我们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1]。在开展麻醉时需准确把握深浅程度,麻醉过深可导致血压降低、苏醒延迟,甚至对小儿的神经发育造成伤害。如若麻醉过浅则诱发应激性反应,对患儿造成损伤。瑞芬太尼是一类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强度大的阿片类药物,可快速给予患儿镇痛,同时不易累积 [2] 。因此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小儿麻醉。但瑞芬太尼副作用为快速注射容易产生胸部僵硬,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且单一应用瑞芬太尼的药效维持时间短,患儿苏醒快。为优化麻醉效果,多采取联合丙泊酚用药,以延长麻醉时间,减少应激反应[3]。然而对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临床并无定论。本研究应用0.1~0.3 μg/(kg·min)瑞芬太尼复合6mg/(kg.h)丙泊酚进行对比观察,发现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6mg/(kg.h)丙泊酚麻醉的方式更适合小儿患者,能够降低气管插管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保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而且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小儿外科手术麻醉患者使用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效果更好,更有利于维持小儿血流动力学平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缩短了患儿自主呼吸时间恢复。为两种药物组合的应用提供临床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4,31(5):837-838.

[2]国松,姜万维,郭旭东,秦丹,宋永姣.不同靶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J].河北医学,2021,27(01):33-37.

[3]王婷,叶力肯·叶尔道来提,米日古丽·加帕尔,杜健华.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脑瘫手术中应用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8,16(08):62-63.

[4]罗惠莲,杜浩文.靶控输注丙泊酚及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与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1):62-65.

[5]徐健,姚洪林,何常佑,任静华,袁华,刘成,余得水.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高血压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05):907-910+949.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猜你喜欢
瑞芬太尼丙泊酚
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七氟烷MACBAR的影响
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