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解读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2021-09-10 07:22谌丹
今古文创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

谌丹

【摘要】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创作的《诗学》是西方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美学,在该著作中他第一次界定了古希腊悲剧,并对悲剧做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影响深远。本文将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解读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主要包括情节“整合性”“突转”“发现”“苦难”“过失说”以及性格分析等。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6-0083-02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根据爱尔兰新锐作家约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悲剧电影,于2008年在美国第一次上映。影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集中营司令官的八岁小儿子布鲁诺和集中营围栏另一边的一个犹太男孩施穆尔结下了友谊。某日,天真善良的布鲁诺决定去铁丝网的另一边帮助施穆尔寻找他的父亲,却不幸被当作犹太人驱赶进了焚化间,酿造了令人唏嘘的悲剧。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悲剧理论开启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先河。他创作的《诗学》是西方现存最早的一篇高质量的、较为完整的论诗和关于如何写诗及进行诗评的专著,其中他对悲剧展开了一系列论述与探讨,创造了一套系统的悲剧理论,包括悲剧的定义、悲剧的六要素、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而本文主要是从悲剧六要素中的情节、性格与思想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

一、情节的整合性

根据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而决定悲剧性质的六个成分包含:情节、性格、思想、言语、唱段和戏景。其中,情节是悲剧的根本和“灵魂”。而所谓情节的整合性,在于亚里士多德对情节提出的两个主要要求,一是情节应是一个整体。而所谓的“整体”,就是说情节要有头有尾,且有中段,并且情节应有适当的长度,以能容纳足够表现人物命运变化的篇幅为宜。二是情节应该模仿一个完整的行动。亚里士多德提出:“事件的结合要严密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若是挪动或删减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就会使得整体松裂和脱节。如果一个事物在整体中的出现与否都不会引起显著的差异,那么,它就不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片长94分钟,时间不长不短,刚好符合一般电影的普遍篇幅。而在这94分钟里,该电影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主角布鲁诺如何由搬家后交到好朋友,到之后穿过铁丝网到集中营里帮助好朋友寻找父亲,以及最后如何阴差阳错误入焚化间失去了生命。总的来说,情节十分完整,该交代的背景都有所交代,虽然主人公的结局出人意料,但根据前面情节的种种铺垫,这样的结局完全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可谓在情理之中。而正是因为如此,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人物出场都有其缘由,比如男主在去见好朋友的路上偶然把带在身上的三明治掉在地上,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其实都在为之后男主误入焚化间的意外身亡作铺垫。可以说,这部电影中没有多余的情节,也没有多余的人物。情节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而这恰恰契合了亚里士多德的“情节的整合性”。

二、情节三要素:突转、发现和苦难

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有三个重要成分:突转、发现和苦难。首先,“突转”是指行动的发展由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它强调主人公在复杂的行动中,长期处于顺境或逆境中,但当行动发展到某一个关键环节,态势突变,或由顺境转逆境,或由逆境转顺境。而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影片中,情节可以说是发生了多次突转。比如搬家后的布鲁诺与施穆尔偶然间变成好朋友,他们不仅一起玩耍,还会一起分享食物,这时,他们的友谊处于“顺境”。可是得知施穆尔是犹太人后,当他被科特勒中尉指责偷吃点心时,布鲁诺因为害怕被发现和犹太人做朋友而不承认是自己给的点心,导致施穆尔被殴打。此时,他们的友谊由“顺境”转为“逆境”状态。但之后,对于施穆尔被殴打,布鲁诺感到无比愧疚,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偷看了父亲播放的影片,由于影片把集中营生活粉饰得过于安宁和谐,让布鲁诺误以为自己的谎言对施穆尔并没有造成过大的伤害,所以又去找施穆尔然后彼此和好,在此,他们的友谊又转向“顺境”。但不久后,布鲁诺全家要搬走,在离别之际,他决定穿越铁丝网到集中营里为对方找到爸爸以弥补自己的过失。然而不幸的是,布鲁诺却阴差阳错地和希姆尔一起被当作猶太人送进了焚化间,意外身亡。这样的突转显得十分戏剧性,但却又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它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更加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情节的第二个重要成分是“发现”。“发现”是指从不知道已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而本片最大的发现,莫过于主角布鲁诺发现他的好朋友施穆尔是犹太人,亦是他的敌人。这对于布鲁诺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也正是这个发现才导致布鲁诺因为害怕而撒谎不敢承认施穆尔是他的好朋友,造成了情节的突转。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最好的发现就是与‘突转’同时出现”。因为只有这样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出现的情节,才能真正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而这部影片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苦难”是情节的第三个重要成分。亚里士多德把“苦难”定义为毁灭性或包含痛苦的行动。而在悲剧中,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则会遭受苦难。在本片的结尾,天真善良的布鲁诺本想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却阴差阳错被当作犹太人送进了焚化间,两个小生命从此永远停留在了八岁。这样的苦难不禁让人感到无比惋惜和怜悯,同时也让人们痛恨战争的残酷,从而使得情节更加打动人心。

三、过失说

亚里士多德曾说:“最完美的悲剧里,情节结构不应该是简单直接的,应该是一种复杂曲折的,并且他所模仿的行动必须是能引起哀怜和恐惧的。”那什么样的复杂情节才能真正引发观众的哀怜和恐惧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主角的遭殃并不是由于本人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是弱点。”也就是说,只有好人的过失导致的悲剧情节,才能真正引发观众的哀怜和恐惧之情。而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影片中,实际上是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好人或坏人。主人公布鲁诺的悲剧,可以说是由他自身、他的家庭以及当时的战争环境所共同导致的。首先,从布鲁诺自身来说,他热爱冒险,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讨厌历史和政治。这也就使得他对于当时的国情、战争局面根本不在意不了解。另外,他由于胆小而撒谎使得施穆尔被打,这也是他为什么最后想通过穿过铁丝网到集中营里帮助施穆尔寻找他父亲来弥补这个过失。当然,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他在最后一次去见施穆尔的路上把答应带给施穆尔的三明治掉在了地上,如果它没有掉,或许他们就会因为分享事物而躲避了那一轮焚烧。因此,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小的过失。当然,除了布鲁诺自身外,他家人的隐瞒也是其中的原因。比如父亲对他撒谎说焚烧炉里烧的不是尸体,是垃圾;母亲认为后院的犹太人对于布鲁诺来说是相当危险的,所以她坚决不允许布鲁诺到后院去玩,但正是由于布鲁诺母亲的强烈禁止,才激发了布鲁诺更强烈的好奇心,间接导致了布鲁诺悲剧的发生。另外,他父亲所播放的粉饰集中营生活的“影片”,也让布鲁诺误认为集中营里很安全。总之,这一切的过失都间接导致了布鲁诺悲剧的发生,从而让人们为他的悲剧结局感到无比惋惜和怜悯。当然,在笔者看来,最大的原因还是当时战争的残酷,尤其是纳粹的残酷行为,的确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四、性格分析

关于性格刻画,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几点要求。

首先,“性格应该是好的”。在这部电影中,男主布鲁诺和他的好朋友施穆尔都是天真善良的。布鲁诺会为好朋友带食物,会因为心生愧疚而决定去集中营里帮助好朋友寻找父亲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而施穆尔即使因为男主撒谎而被殴打,但却依然选择原谅他,继续和他做好朋友。男主的母亲、姐姐也都具有一定的善良品质,看到仆人被殴打也会感到于心不忍;即便是男主的父亲,集中营的司令官,也并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依然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所以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性格不是单面化,而是立体化。

其次,“性格应该适宜。”这部电影中人物性格都很符合人物的角色、地位和年龄。比如男主是一个八岁小孩,所以天真善良,但也存在一定的软弱,才导致他由于害怕被惩罚而撒谎。再次,“性格必须相似。”电影中的人物性格都贴近现实,比如渴望伙伴的布鲁诺,疼爱孩子的母亲,稍显成熟的姐姐等,他们虽然身在二战时期,但却与普通人非常相似。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相似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最后,性格必须一致。比如男主虽然会因软弱而撒谎,但在电影里他自始至终仍然保持着善良的品质,主动去认错,主动帮助好朋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可以说是前后一致。总的来说,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基本符合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对于悲剧性格的几点要求。

五、结语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在整体框架上符合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悲剧的定义,同时情节与性格的安排契合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情节“整合性”“突转”“发现”“苦难”“过失说”以及性格分析。它通过孩子的视角描述了战争下的悲剧,揭露了二战时谎言背后的残酷真相,让人不禁感到无比怜悯与恐惧,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伍蠡甫.西方古今文论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3]刘丽.《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对人性的审视[J].电影文学,2018,(10):144-146.

[4]孙娇.《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剖析历史中黑暗的理性[J].电影评介,2016,(14):47-49.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诗学
艾青诗歌的隐喻魅力及其诗学功能
背诗学写话
同一个笑话讲三遍
同一个笑话讲三遍
观人诗学:中国古典诗学和人学互融的文论体系研究
朝鲜古典诗学的独立品格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当代法国文学批评中的诗学途径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