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X人” 的发展探析

2021-09-10 07:22季思媛
今古文创 2021年16期
关键词:价值意义网络流行语

【摘要】 网络流行语“X人”是在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一种新的网络语言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半填充式模槽,模槽中的变项“X”词性大多为名词性和动词性词组。本文根据对网络语料的整理,简要分析模槽“X人”的结构方式,并探求其在网络媒体时代迅速蹿红的原因和意义。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X人”;流行原因;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6-0107-03

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与发展,网络流行语“X人”逐渐流行于其他网络社交平台上,基于这种流行语的“表情包”也被大量制作出来,成为网民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之一。“X人”语言风格诙谐幽默,本身所带有的标签性内容,委婉地表达了使用者真实的会话含义,同时又与网络文化的创新性相结合,满足了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在网络交际语境中表现出了较为顽强的生命力,并且其适用范围有向其他语境扩展的趋势。文中选用的语料选自于北大CCL语料库,以及百度贴吧、微博、知乎等主流网络社交平台。

一、“X人”演变分析

通过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搜索考察传统“X人”在历史文献中的句法表现,可以看到“X人”发生了“从动作到性状”[1]的演变。“X人”形式最初是述宾短语,如最早见于上古的“感人、害人、伤人、惊人”等词、见于中古的“恼人、醉人”等词,主要用以叙述施事的具体动作。后逐渐转向描述主体的抽象性状,如见于近代的“愁人、迷人、疼人、羞人、吓人”等词。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中运用的派生构词法已经由词语扩大至语句,乃至语篇。

通过对新兴网络语态下的“X人”进行分析,发现“X人”是一个能够产生大量新词的词语模。词语模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具有新造词语的功能,模标是指词语模中固定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2]在词语模“X人”中,“X”是模槽,“人”是固定不变的模标,新词的产生主要由于“X”的不定性变化。“X人”依托词根的语义形成独特风格,扩大了“人”原本的使用范围和涵盖意义,转变为特点鲜明的某类新兴群体代表的名词性词组,与之前流行的网络流行语“X族”“X党”“X粉”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打工人”,最早来源于一个名叫“抽象带篮子”的网红,他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故意吹捧自己打工的社会身份,悄然在互联网走红。“打工人”一词的诙谐感来源于“人”,兼具有“上班族”和“打工仔”都缺少的语言内涵。传统语境之下,“上班族”多指拥有安稳的职业状态的人群,“打工仔”则指在城市务工、工作不稳定且繁重的年轻人。“打工人”一词流露出些许“社畜”意味的负面社会心理情绪,带有大众娱乐消遣意味,将自己从事的职业归结为“打工”,含有对现阶段社会分配不合理、前途暗淡等情境的一种妥协和自嘲。

新兴“X人”的构词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音节,另一方面就是词性:

1.从音节方面分析,“X人”中“X”大部分是由双音节词构成,如“追梦人”“搬砖人”等;也有极少部分的单音节词构成,如“好人”(一种网络文化衍生的次文化,指对付出很多但被对方拒绝交往的人)等;还有部分多音节词构成,如“老双十一人”等。

2.从词性方面分析,新兴“X人”普遍流行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1)名词+人,例如:工具人、教资人、期末人等。

(2)动词+人,例如:考研人、熬夜人、考公人等。

从语言形式上看,网络流行语“X人”虽然是一种对旧模因的复制模仿,但在内容上,新兴“X人”在構成、分布、语义及应用表达等方面都与传统的“X人”结构明显不同,更形成一种独具匠心的新概念。从“X人”的语言变异视角出发,结合其起源以及结构特点,“X人”的构成存在着大量的认知性以及社会性,所以其他词性的内容在进入这一模槽时需要句意辅助或修辞语境才能成立。

二、其他流行语的应用

“打工人”的出现带动了“人”这一词缀的快速发展,结合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节网络热度,衍生出其他的表达方式,如:

1.算术人,来源于“双十一”的优惠模式,消费者为选择最优的方案,需进行大量的计算,这类群体被称为“算术人”。

2.尾款人,对“双十一”期间付完定金后准备付尾款的消费者的一种调侃。如:“李佳琦熬夜赚钱白天补觉,尾款人熬夜花钱早起打工。”(知乎)

3.拼单人,因网络购物拼单的方式能够得到更多的优惠,参与拼单的群体。

……

除此之外,“双十一”将“定金人”和“尾款人”带火之后,又衍生出其他新兴名词性短语,如:

1.抄车人,特指参加“双十一”活动的从众消费者,“抄袭”他人“购物车”,以享受折扣优惠。

2.丁工人,特指“打工人”在“双十一”疯狂剁手之后,“打”成为“丁”的一种调侃,指代“双十一”疯狂剁手,买买买的群体。

……

“X人”模槽产生初期只出现在网络交际语境中,随着“打工人”的梗的愈演愈烈,受众不断增加,新鲜的打工人语录不断被制造,文风迥异多带有转折。这些对话逐渐开始脱离网络交际这一语境,出现在线下的日常交际中。如:

冷吗?冷就对了,温暖是留给开小轿车的人的,早安,共享单车人!(知乎)

别慌,定金人!别哭,尾款人!(网易新闻)

教资人,教资魂,考上教资,人上人。(哔哩哔哩)

努力吧!打工人!只要你足够努力,老板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新民晚报)

同时,在互联网霸权的背景下,网络新闻标题除了要满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要求外,还需拥有后现代网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求新、求异”的要素。“X人”自身半填充式的结构可以使其通过调整“X”的内容来适应新闻类文体,满足网络读者追求新颖的心理。一些网络新闻作者也开始尝试将这一形式加入新闻标题,如:“你是广告人,他是航天人,我是打工人,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百度网)

通过百度按照关键词“X人”于2020年12月31日进行抽样搜索,发现变项X大多为动词性和名词性词组,相关内容搜索结果列举如下:打工人70100000条,工具人55200000条,干饭人15300000条,上学人69900000条,考研人53900000条,熬夜人2700000条,尾款人11200000条,搬砖人13900000条,期末人6710000条,算术人4710000条。以上词条数目表明这一新兴模槽在网络语言文化中使用广泛,从中可以窥见一些时代的情绪:追逐前沿、新潮文化的年轻群体,正用契合其自身的语言体系“打工人梗”,以表情包、搞笑视频等诙谐无厘头的形式,传达一份自嘲式的鼓励。

三、新兴“X人”的动因和意义

(一)新兴“X人”流行的原因

1.“X人”符合语言学传播的规律

网络语言往往与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相联系,具有极高的传播度。“X人”结构简单,简洁明了,适用语境广泛,与热点事件相结合,如上文提到的“双十一”购物节,衍生出许多新词,并能够准确表达语义。现代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人们广阔自由的表达空间,在追求创新的网络交际过程中,网民在语言的使用上手段灵活,对已有词语进行再创造和再使用。且随着名人效应等多方面的影响,人们在创新与从众两种心理之间找到平衡支点,争相复制、传播各种最新的网络语言表达模式,对新词新语运用自如,遣词造句更加自由和富有个性,使得“X人”大行其道。

2.“X人”符合社会心理和社会背景

据2020年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网民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传统的表达方式不再符合当下青年群体求新、求异的心理。为了娱乐、交往、归属和自由表达舆论的需要,人们往往借助简易词汇宣泄情绪,表达真情实感,体现自由个性,进行“心理降压”。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打工人”被泛化到各个领域,年轻人自称“打工人”,以一种理性的语调将负面情绪转化为一种貌似轻松的宽慰,以此来消解自己所面临的无奈,同时表达了想要摆脱这一尴尬处境的愿望。某种程度上,“X人”更能直白地表现出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符合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3.语言模因的驱动

模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基因,以一种非遗传的方式,通过模仿一些思想或观点进行传播。网民将“X人”体引入日常生活,于琐碎细节处制造快乐。在模因的作用下,词语和句式得到复制,创造新词语、新句式的创意也得到复制,从而形成了人与语言的互动模式。[3]新兴“X人”作为语言模因,其本身具有较高的保真度。人们在此结构基础上进行改动创新,由熟悉推向陌生,使之不断与时俱进,从最初的“打工人”到后来“干饭人”“工具人”等,新兴“X人”结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迅速衍生出不胜枚举的词群。

(二)新兴“X人”蹿红的意义

1.对语言发展的贡献

新兴“X人”的结构模式打破了传统语言搭配的套路,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容,促进了词汇和词义的发展。這种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的搭配方式并没有使人们感觉别扭或不顺,它准确无误、切中时弊的表达,迎合了当代人们的语言审美倾向,反映了大众的普遍诉求,引起社会共鸣,使人们意味深长、回味无穷,这同时亦是中华文化语言魅力的彰显。

2.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新兴“X人”的出现与迅速蹿红,折射出的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时代的特征,成为人们重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跳板。“X人”在本义的基础上附着其他意义成分,表现了在特定阶段中人们对于事物发展形势的基本认识和鲜明态度,传达了民众或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价值追求和潜在诉求与期盼。对于政府改善工作方式,及时掌握、引导、调整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朝着更为公平、公正的方向前进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网络流行语“X人”在语言表达时体现出一种既生动形象又夸张幽默的内涵,这一新兴结构方式的突然爆红反映了社会民众的心理诉求与文化观念,贴近网民生活,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因此在网络交际中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应用。新兴“X人”的价值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更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需正确、理性、辩证地对待诸如此类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当然,流行语“X人”能否继续在网络语言文化发展的潮流中稳定下来并成为汉语的新用法,有待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

[1]丁丁.“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历时来源及其在西安话中的表现[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87-96.

[2]李宇明.词语模[A].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林纲.网络语言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季思媛,女,汉族,江苏镇江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网络流行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翻转课堂在远程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