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和机制创新探讨

2021-09-10 07:22赵萱
今古文创 2021年16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

赵萱

【摘要】 新形势下促进全民艺术普及已经成为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应当积极履行群众文化馆普及的职能,创新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方式,完善相关工作的创新机制,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实现群众文化的精准化供给,更好地解决传统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问题,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 群众文化;全民艺术普及;优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6-0123-02

促进全民文化艺术普及,满足城乡居民的文化艺术需求,还要从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广泛化的群众文化艺术需求出发,合理的组织多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更好发挥文化馆的阵地作用,切实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力量的广泛联系,构建更加科学、有效和低成本的群众文化工作机制。

一、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建设的现状

(一)供需不对等的问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还没能充分地考虑群众需要,存在群众文化供给与服务之间不对等的问题,导致群众文化艺术服务的定位不准确,供需不平衡,在数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对戏曲文化感兴趣,但总体上戏曲文化艺术活动的供给不足。而且,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形式单一,免费开放场馆资源相对有限,现有群众文化设施不能充分满足群众艺术活动的需要。目前,还缺乏完善的群众文化服务创新供给机制与优化体系,不能灵活地调整群众文化服务内容,因此影响了群众文化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管理机制有待优化。首先,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与管理机制不完善,未能全面调研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现状,不能深入总结群众文化普及的问题,未能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导向管理。其次,政府对社会主体的群众文化服务供给的评估不足,未能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导致群众服务供给质量参差不齐,政府购买群众文化艺术产品的成本过高,未能有效约束市场主体。因相关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动态化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群众文化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服务均等化的问题。树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均等化的意识,才能更好地落实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虽然政府在群众文化普及中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存在城乡服务不均等问题。目前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存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均匀,各区域性水平差距较大,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未能深入基层的问题。例如,有些地区品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开展,广泛地组织社区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但是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不足,乡镇群众文化艺术的创编能力不足,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群众文化艺术影响力不高。

二、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群众文化产品的精品化。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应当走精品化路线,全面加强市场调研工作,进一步提高创作队伍的质量,积极创作反映群众需求的文化艺术作品,这样才能激发群众情感共鸣,促进群众文化广泛传播。

(二)完善群众文化服务机制。过去的群众文化服务具有自由而下的特征,虽然提高了群众文化服务的规模,但是与群众的心理期待距离较大。新时代的群众文化服务还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重点建立群众反馈评价机制、供需导向机制,探索自上而下和上下结合的机制,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方式,探索群众文化的供给侧改革,能够充分的评估群众文化服务的效能,避免群众文化服务供过于求的问题。应当探索群众文化服务精品化的基础上避免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成本过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优化服务供给主体结构。新时代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应当破除主体结构单一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强调根据不同角色、不同优势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机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加强政策制定,发布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指导纲要,由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多元化和特色化的群众文化艺术产品。

(四)積极提高群众的参与性。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服务的对象,号召群众参加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才能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突破传统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弊端。为此,应当简化群众使用群众文化艺术场馆和各种设施设备的程序,提供丰富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形式,积极创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品牌,建立促进群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激励机制,促进群众在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时良好的体验感,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和机制创新路径

(一)建设数字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共享平台。各级群众艺术馆、区、县(市)文化馆应当大力开展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充分地利用国家数字文化云、数字文化馆建设、微信平台公众号等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一站式综合群众文化信息的使用需求。持续扩展数字文化艺术的服务项目,进一步发挥云课堂、云赏析、云点播、云互动的效用。例如,2016年正式上线的上海文化云成为全国范例,该平台融合了七百余家市、区县、街道文化场馆,市民可以通过APP了解全部线下群众文化资源,实名注册后既可以进行线下课程和场馆的预约,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再检索舞台、戏剧、器乐等在线资源。

(二)以多元化主体满足群众文化艺术需要。促进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公共文化的财政支持。目前,各级政府普遍地加大了对群众文化的建设投入,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的新机制,从而弥补群众文化艺术资源不足。为此,应当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机制,积极完善群众文化服务活动项目的招投标机制,通过云平台尝试建立群众文化艺术资源的招标机制。还要大力探索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建立理事会制度,通过理事会广泛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进一步引导文化艺术服务企业进行针对性的资源供给。例如,嘉兴市探索建设了群众文化艺术服务的订单式供给模式。运用互联网+方式整合各类群众文化艺术的场馆资源,将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文化纳入供给服务范围。群众可以互联网+平台以订单、众筹方式表达个性化需求。

(三)大力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文化馆为载体的群众文化艺术建设的领导力量,目前还要加强志愿者、群众文化艺术团队骨干和群众文化艺术创编人员的建设工作,这样才能促进群众文化艺术地快速发展,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整体质量。首先,应当大力打造群众文化艺术志愿者队伍,尤其重视聘请具有艺术专长,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创编指导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培训中,发挥专业艺术院团、各大专院校文艺人才指导作用。其次,大力提高免费开放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发挥各级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的示范作用,通过优质群众文化艺术团队的表演、展示、活动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对广大市民形成示范效应,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第三,各级文化馆还要组织开展一系列各艺术门类骨干人才的辅导培训活动,经常性的举办各类辅导培训班,着力提高群众文化艺术团队和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艺术水平。

(四)建立需求为导向的群众文化服务工作体系。首先,应当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地市级群众艺术、区县级文化馆与社区(乡村)文化中心(文化)站的开放,形成区域服务机制。例如,惠州市围绕打造“城市十分钟”“农村十里”文化圈,通过惠民文化大讲堂、百姓欢乐舞台,以及各级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等滿足每个社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需要。其次,大力加强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根据市民群众的需要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供给项目,基于地域特色打造别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例如,哈尔滨市道里区结合“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品牌,积极组织开展惠民性、覆盖性、参与性较强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号召居民自导自演群众文艺节目,每年在道里区的街角打造小型艺术舞台30余个,组织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演出千余场。

(五)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绩效考核工作。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普及考核机制,分析以往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工作的得失,才能纠正不良支出,有效降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中的成本,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质量。首先,应当充分组织开展各级文化馆、乡村文化站的评估定级活动,发挥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引导作用,把文化馆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当中,引起各级政府对群众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其次,完善地方群众文化服务资金与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群众文化绩效评价的指标,从而对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与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中肯判断。

(六)促进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均等化。构建以均等化为基本理念的群众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镇人口涌入城市,乡镇群众文化更需要与城市同步振兴。应当在促进群众文化资源流动的基础上推动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首先,把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充分地挖掘乡镇旅游文化资源,基于农民丰收节、乡村特色游等推动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积极挖掘乡镇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乡镇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其次,大力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工作,积极进行群众文化设施设备的无偿供给,由上级文化馆进行乡村文化设施调研,有计划的补给群众文化急需的舞台、音响、信息技术设备等。

四、结论

促进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与机制创新的主要目标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还要全面了解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探讨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精准化机制,合理调配丰富的群众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提高品牌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辅导培训活动,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评估,发挥文化馆站的阵地作用,促进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蓬勃开展,解决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碧云.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7,(3):30.

[2]车塔云.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6,29(09):36.

[3]傅佩蓉.浅谈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J].大众文艺,2018,(07):32-33.

[4]林玉坤.全民艺术普及机制的创新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5):60-62.

[5]沈晓近.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助力全民艺术普及[J].大众文艺,2017,(007):12.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
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探究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浅议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以民间文艺团体推动基础群众文化的繁荣
刍议墨江县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群众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