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创新与实践

2021-09-10 07:22陈文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职业教育实践

摘要:国务院于2019年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其中,职业教育教材的改革创新任务,对编者提出了新的编写要求,同时也对出版社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對职业教育教材的立德树人育人功能、改革创新模式,以及如何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成职业院校师生欢迎、行业认可的精品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教材改革;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200-02

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教材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建设职业教育教材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发挥立德树人功能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职业自信,立足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合作,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业特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将“育德”与“育技”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职业教育教材不仅要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且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思想、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突出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注重职业院校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1]。

(一)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是我国新时代发展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及宗旨,更是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的有力保障。

第二,职业教育教材一般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用书,还可以作为从事相关行业的培训用书。所以,职业教育教材的立德树人功能不仅有利于在学校环境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有利于加强从事相关行业人员的工作操守建设,对实现教育强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第一,职业教育教材中立德树人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是培养“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二,立德树人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更需要专业课、实训课教师的参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得到素质的提升。在职业教育教材中设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其中,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的教材改革实践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在“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其中,教材作为“三教”改革的基础,应及时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规章)作为内容模块,满足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需求。

(一)编写人员构成的改革实践

学科体系教材的编写人员由教学经验丰富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名师组成;而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人员多样化,具体有三种类型。

第一,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人员主要由有精力、有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组成。所以,职业教育教材的编者从“双师型”教师中遴选,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又了解实际生产的优势,根据“学生易学”“教师易教”的原则并结合实际生产编写教学案例,可以有效避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

第二,行业企业“能工巧匠”。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应贴近实际生产,甚至源于真实生产案例,“能工巧匠”的参与可以对教材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进行把关,更好地反映典型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还可以强化行业指导,实现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同时,学生根据所学技能(知识)即可以了解真实生产标准、环境,实习甚至毕业后到企业可以无缝衔接岗位;教师在使用教材传授技能(知识)时,可以更好地将企业真实环境带入教学环境,即“做中学”“做中教”。

第三,职业教育专家。职业教育教材的编排要根据职业活动规律进行,一般为行动导向结构,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教材。职业教育行动导向要来自真实,超越真实,才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系统的职业工作环境导向功能,学生才能从学校的教学管理转变成完全的企业管理。所以,经验丰富的职业教育专家可以引领“双师型”教师、企业“能工巧匠”对教材结构、内容进行编排、把关,以及对教学规律进行把控,挖掘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进而转化成有效教学,最终达到建设精品教材的目的。

(二)职业教育教材结构的改革实践

根据职业教育教材结构的特点,为了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职业教育教材结构主要分为过程导向、情景导向和效果导向[2]。

第一,过程导向的教材结构。针对技术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活动特点,职业活动的过程相对固定,追求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的职业活动价值,主要培养学生操作规范及操作标准。一般结构设计为任务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完成(评价)。

第二,情景导向的教材结构。针对服务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活动特点,职业活动的过程不固定,追求服务对象满意并获得惊喜的消费体验的职业活动价值,主要培养学生对服务对象接受心理预期的把握。一般结构设计为学习目标、情境描述、情境分析、相关知识、技能训练、服务优化(评价)。

第三,情景导向的教材结构。针对艺术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活动特点,职业活动的过程不固定,且不受职业情景变化的影响,追求使有关人群获得美好艺术享受的职业活动价值,主要培养学生更好地把握相关人群的情感、文化、审美、情趣等。一般结构设计为学习目标、效果描述、效果分析、相关知识、效果达成、效果评价、效果超越。

三、职业教育教材的创新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教材还应在内容呈现形式、数字媒体嵌入及其他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内容呈现形式的改革创新

第一,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的思路,融入项目、任务、案例等内容,系统设计开发教材。教材不再是以陈述语句“堆砌”起来的技能(知识)内容,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分析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能达到什么效果,还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等,所以在教材中应以引导的方式将技能(知识)呈现出来,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

第二,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尽量简化抽象概念及图形,可以将重点知识内容编成“口诀”,用实物爆炸图形式多角度呈现,目的是让学生易学、易懂;根据教学设计在学习项目、任务之前给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技能(知识)有清晰的认知脉络,从而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

第三,重点语句、定义、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示,让学生一目了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度;在课业习题中,可以给出一定的提示词或者语句,巩固学生所学技能(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改革创新

第一,根据认知规律,在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的呈现形式中,视频最容易被有效接受。所以,可以将典型工作任务的操作步骤、服务流程、动作演示等制作成小视频,以5~10分钟为宜。以二维码形式设置在对应的任务讲解处,学生通过手机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不受地域环境的限制。

第二,以真人出镜、动画演示、真实应用场景再现等形式,将重点、难点知识讲解录制成微课,同样以二维码形式嵌入教材。学生扫描微课二维码可以反复观看,最终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弄通、弄懂,不用再通过枯燥的语言文字死记硬背,避免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第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复杂的工件、生产过程等进行模拟,将其作为教材的配套素材,利用计算机端的数字学习平台或者3D眼镜等手段即可实现实时模拟或交互,大大降低学生认知的困难程度。同时,因为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生产环境,所以既没有真实生产中的耗材损耗,又可避免真实生产环境带来的危险。

(三)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

第一,装帧形式的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的装帧形式也要与时俱进,根据职校学生的学习及就业特点,围绕深化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探索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即活页式及工作手册式教材。其中,可对活页式教材的某一页或者某几页进行单独编制,教师使用教材教学时更加灵活,可以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并及时对技术、工艺、标准进行更新。工作手册式教材将典型工作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以客户角度提出问题,学习工作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岗位”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数字化教材的改革创新。在当今的信息社會,数字化教材的出版是一种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而数字化教材不只是简单地将纸质教材转化成电子版,优质的数字化教材应具备“教、学、评、练、测”功能,“教”是指教师能使用数字化教材进行有效教学,“学”是指学生能够通过数字化教材完成自学,“评”是指利用数字化教材对学生所学技能(知识)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意见,“练”是指通过数字化教材进行技能训练、知识巩固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测”是指通过数字化教材对掌握的技能、所学知识进行测试。可以说,数字化教材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数字化教材出版必将成为出版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结语

邹韬奋先生曾说,“无论做何种事业,要愿干,才有责任心”。“能干”,特别需要重视创造精神。职业教育教材需要出版社的编辑根据职业教育的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摸索、实践,为职业教育及出版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将打造受众欢迎、认可的精品教材作为教材出版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刘双悦,于子淇,陈薇.浅谈“立德树人”如何更好地融入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J].北方文学,2019(11):177.

[2] 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28-29.

作者简介:陈文(1985—),男,河北沧州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职业教育实践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电工学教材的改革与实践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