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小常识,你知道吗

2021-09-10 07:22苏承丹
康颐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血亲属血小板

苏承丹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060

对于患有血液相关疾病的患者、危急重症患者或在手术过程中意外出现大出血问题患者而言,输血治疗是他们的救命稻草,能够帮助挽救自身珍贵的生命。随着医疗体系的愈发完善,输血治疗也愈发规范化,进一步使得此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开来。但是不少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或是家人接受输血治疗时,抱着一定错误观念,譬如一味听从医生的建议或是一味认为输血治疗是一项百利而无一害的治疗手段,将输血操作的进行与否完全取决于临床医师的决定,何时需要进行输血以及具体为患者输入何种血液成分都是由临床医师决定的,但其实,想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和输血安全,自身还是应该要对输血相关内容有适当的了解。本篇文章提及了一些关于输血的小常识,希望大家能够增进自身了解,积极掌握更多有关输血的小知识。

1   有关输血治疗的基础知识了解

首先我们可以在阅读本篇文章的其他内容之前,先了解一下输血过程涉及的基础知识。在输血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临床护士和医生之间用一个单位来形容输血量,那么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到底是多少毫升量呢?浓缩型血小板是由全血制备的,单人份全血在借由离心法提纯之后即是浓缩血小板。200毫升的全血借由这样的提纯过程,所获得的血小板大约在20~25毫升,即称之为一个单位。那么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又指的是多少毫升呢?每200毫升的全血可以提出一个单位的血浆,一个单位的新鲜冰冻血浆在4℃的环境内融化之后,所获得的沉淀物质即称之为一个单位的冷沉淀,通常临床会将每一个单位的冷沉淀装在一个袋子中,而每袋的毫升数大约在20~30毫升。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通常在输血操作前后各会有一次输血管道的冲洗过程,如果连续使用不同供血者提供的血液,在前一袋血液输完之后,应该要及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然后再继续输入下一袋由另一位供给者提供的血液。

2  临床输血操作为何存在一定风险性

任何医疗操作都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输血操作也并不例外。从临床治疗情况来看,输血操作之后会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这一不良反应指的是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操作完成之后,接受输注血液的患者发现自身出现了原先所患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癥状。临床将常出现的几类症状分为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以及输血传染病。虽然近些年来临床已经对于输血过程加强了控制,也尽量提高对于输血性传染病的重视度,但由于早期传染病存在病毒传染窗口期而存在检出困难,所以也有极少数受血者会由于输血而患上传染病,所以我们应该秉持着能不输血就尽量不输血的观念。为尽量避免医疗纠纷,在输血之前医生应该要将输血操作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并请患者家属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3  如何提高输血过程中的配合度

在正式进行输血操作之前,临床医师应视患者病情决定为患者输注哪种成分血以及输血的相应剂量。同样患者应该要将自身所患病史详细告诉医生,譬如之前是否有过输血经历,产生了何种反应。一般来说,临床提倡输成分血或血制品,患者体内缺乏何种血液成分,就进行相应的成分输血,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广大患者不应该有凭借输血来补充身体营养所需的想法。

4  自身输血及自身输血的好处

自身输血顾名思义是将自己的血液提前贮藏起来,留待今后需要输血时再使用。由于健康机体内的血液是会不断借由新陈代谢重新生成的,所以在抽取适量的血液之后,身体机能会立即被调动,从而补充这一部分的血液亏损。所以提前抽取一部分的机体血液并不会影响到自身健康。自身输血最为突出的好处即在于安全,可以避免由输血操作而导致的传染病及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

5  亲属之间互相输血是否更加安全

我们总是会在看电视剧时发现,当剧中人物在被抢救时,如若有输血需求,临床医师会第一时间向其亲属求助。从而也就导致了人们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亲属输血会更加安全的观念。但其实并不是如此,输用亲属的血液安全度并不是最高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亲属之间输血之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几率较高,譬如父母向子女输血或子女向父母输血,都为亲属之间相互输血。研究发现,若输血双方血液的HLA单倍型相同,受血者会受自身患有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能受抑制,也就是即使外来血液输入患者体内也不会出现排斥反应。所以在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最好应该要避免使用亲属的供应血液。

6  如何将两种不同血制品之间进行决定优先顺序

当某位患者在临床接受治疗,需要输入两种不同种类的血制品时,应该要先输入哪一种呢?这也是临床常见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要了解常被临床应用的成分血包括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红细胞以及冷沉淀等等,而在面对这几类血制品时,只要需要输注的对象中含有血小板,就应该要先输入血小板。血小板的功能性会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所以在从供血室取回之后,一定要立即展开输注。如果血小板没有在取回的前30分钟内完成输血操作,可以在即将输入之前轻轻晃动一下,晃动过程避免过于剧烈,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注射,以便于迅速达到临床止血目标。当临床常见的血液成分在离开输血科最佳保存环境之后,其中有效成分的失活速度一般是血小板、冷沉淀、血浆及红细胞,所以在输入完血小板之后,即可按照其他的优先顺序进行选择。

一般在输血之前,临床医师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输血反应,还会给予患者部分药物,譬如本海拉明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者是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等,如果在输血完成之后,没有观察到患者出现输血反应,一般不需要再次应用此类药物。相信读者从本篇文章当中已经了解到了不少关于输血的常识,输血的相关知识远远不止于此,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加深对于输血的了解。

猜你喜欢
全血亲属血小板
警惕微信“亲属卡”的诈骗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
宝宝感冒发烧为何要做全血CRP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狗也怕醉汉
探讨如何合理调控成分血液资源,避免血液浪费
大量输血实施方案的研究进展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