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

2021-09-10 12:10禹秀娟
康颐 2021年4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护理

禹秀娟

【摘要】目的:探討系统护理干预对ICU高龄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ICU高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策略不变,观察组接受系统护理干预服务。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及护理评分。结果:接受系统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147

引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具有腓肠肌静脉血栓形成、血液循环障碍及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LEDVT将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护士掌握DVT的各种危险因素,提高对DVT的识别能力,加强病情观察,配合医生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ICU共确诊LEDVT患者64例。现将其危险因素及护理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一般信息

本文选取60例ICU高龄重症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在进入ICU治疗前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史。男女比例为24:30,年龄60~89岁,平均(68.7±5~3)岁。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过程有充分的知情权,并自愿签署知情函。研究项目已获得上级领导批准,各项研究程序符合部门规定。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内容为:(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因此他们经常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降低了他们对治疗和康复信息的信心。同时,他们也面临恐惧,绝望和焦虑,害怕难以达到治疗效果。特别是在对治疗失去信心的前提下,对治疗和护理工作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隐藏了危险。在与患者沟通时,护士应传达患者的内在情绪,让患者知道他们的痛苦和财务压力只是暂时的,并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念。(2)患肢的护理。指导患者按时翻身,避免下肢静脉局部受压;每天按摩,被动移动患肢以加速血液循环;对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采取有计划的护理措施,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预防保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我们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换句话说,可以科学地评估患者的出血趋势,同时,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以及切口的出血情况,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善,可以进行溶栓,促进血液循环和抗凝治疗。(4)康复训练。当患者病情稳定时,可以进行有效的锻炼和积极运动以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采用“匿名护理工作评分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综合素质和病房环境。分数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成正比。

1.4统计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由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x2检查和£检查。分别使用M(%)和(x + s)。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观察组确诊下肢水肿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预防成功率为96.30%;对照组经超声诊断为下肢水肿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预防成功率为79.63%。观察组预防DVT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高龄重症患者,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差,病情经常复发和改变。相对频繁的侵入性治疗和长期卧床休息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1]。原因是:患者多为术后心肺复苏,器官衰竭和危重患者。在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的情况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将显著增加。特别是在深静脉插管的情况下,它不仅会损坏静脉壁,还会降低生活质量。在这一过程中,系统护理干预可以强调康复训练的前提,始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通过生活指导和药物指导来增强患者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卧床时间长,静脉穿刺留置频繁,有许多保护性约束和活动受限。

本研究中,在对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策略后,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可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其结果与国内现有研究数据一致。观察组前DVT危险因素分析可为后续特定的预防护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评价参数。当患者的风险水平较高时,可采用早期预防护理干预,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服务,实现有效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患者增强负性情绪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依从性[2]。

4  高龄重症患者并发DVT的高危因素分析

4.1输血

在输血过程中,即使对输血器的滤网进行过滤,也会有更多的血凝块和碎片进入人体,从而引起深静脉血栓。非O血型的产生率明显高于O血型,证实红细胞膜血凝素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种相关性。

4.2手术史

手术本身会破坏凝血平衡,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和异常的凝血机制。术后DVT与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和术后就寝时间密切相关。 DVT的发生率随手术而异。

4.3骨折和创伤

骨折和外伤可导致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创伤性骨折后,由于血管内膜的损伤和炎性介质的释放,CoA的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导致DVT。除了直接的组织和血管壁外,失血和缺氧还可以激活凝血系统作为压力源。创伤后固定和血容量相对不足会导致血流缓慢并促进血栓形成。

4.4糖尿病病史

糖尿病患者具有潜在的血管疾病,血管变性,血液稠密,血流缓慢和易栓塞。在这一组中,有26名患者有糖尿病史。

4.5其他因素

研究表明,50岁以下的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雌激素有关[3]。肥胖作为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夏天的高温和出汗会导致血液中的高浓度和容易形成的血凝块。下半年的患者人数高于上半年。这组病例的发病季节没有差異。其他研究表明,在输血过程中大量血块和碎屑进入人体,这也可能诱发血栓形成。

5  干预措施

5.1加强DVT疾病知识教育,注意术前准备

对于可能导致DVT或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全面评估,重点在于加强疾病知识教育,解释DVT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的意识预防下肢DVT。该研究指导患者在手术前三天进行踝关节运动,并强调运动的次数和时间,并检查患者是否可以收缩和放松小腿肌肉,以确保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

5.2间歇性气压治疗仪的使用

它可以在手术期间使用,直到手术后患者下床为止,但不适用于患有周围血管疾病和下肢缺血的患者。

5.3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弹力袜的使用

术后早期活动越早,预防DVT越有效。生命体征稳定后,患者可以开始被动肢体运动。护士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按摩。当患者完全清醒时,可以鼓励患者进行下肢踝泵旋转和下肢伸展运动,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活动的数量和范围。

6  结束语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在术后重症患者和卧床时间长的高龄患者中,严重危及患者的康复。临床护理工作必须加大对DVT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以防止血栓形成,及早发现和早期治疗,并抓住关键的治疗机会。为患者康复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丽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河北中医,2011,33(7) :1079-1080.

[2]赵秀芹.骨科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 :38-39.

[3]莫小雨.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15(31) :97-100.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