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价值观察

2021-09-10 12:29陈朝华
康颐 2021年4期
关键词:苏醒综合护理手术室

陈朝华

【摘要】目的:评价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选择我院手术室行全麻手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于麻醉苏醒期,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25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干预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4.0% vs 4.0%比较,明显干预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工作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150

胸部、腹部等多种外科手术中,常用全身麻醉方式使患者的意识处于沉睡状态,从而保证手术顺利、安全的完成,术毕同时停止继续使用麻醉用药。但是,麻醉药物从患者体内的代谢排出尚需一段时间,即术后短时间的麻醉监护,该阶段叫作麻醉苏醒期。这一时期是患者结束麻醉给药、等待意识恢复的重要时期,期间存在着意识恢复延迟、神经元信号传导阻滞等风险,有可能会造成术后认知功能受损、影响术后康复[1]。因此,应注意在该阶段期间的有效护理。本研究对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进行描述和分析,评价其护理价值。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选择我院手术室行全麻手术患者50例,符合条件:(1)符合全麻手术指征,术中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超过18岁的成年患者;(3)通过药敏试验。排除条件:(1)既往有麻醉药物过敏史;(2)有认知功能或意识障碍;(3)患有严重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疾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年龄21~63岁、平均42.3±3.6岁,男、女患者分別是16例和9例;干预组25例,年龄20~65岁、平均43.6±3.8岁,男、女患者分别是15例和10例。组间资料数据差异符合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苏醒期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密切监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处理。

干预组患者于麻醉苏醒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手段:(1)实施麻醉后患者机体肌肉松弛,随之产热量降低,再加上手术创面的长时间暴露,会使患者体温降低;低体温会有碍于麻醉药的代谢循环,因此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加大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几率;对此,应严格把控手术室适宜温度,一般25℃左右;输液液体加温到37°左右使用。(2)使用盐水帮助患者清理好身体局部血液、消毒液之后,及时帮助患者穿好衣物、盖好被子,取其平卧体位,注意避免造成对血管与神经的压迫;注意患者呼吸导管,保证其呼吸的顺畅;注意其动脉血气分析,警惕呼吸不顺畅、低氧血症等意外发生。(3)注意导管管理,以防发生交叉缠绕的问题,或是在患者麻醉苏醒期阶段脱落。(4)语言唤醒患者时,以柔和的语调每隔10s唤其姓名3次,在患者对语言唤醒有所反应时,再继续以激励、询问、安抚式语言帮助患者完成术后苏醒;若语言唤醒无效,可采用多沙普仑药物唤醒,但应注意该药物的应用有对呼吸中枢、交感神经的兴奋刺激性,所以用药后患者意识未彻底恢复前,固定好床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辅以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疼痛反应,减少其躁动几率。(5)麻醉苏醒期间患者意识尚且模糊,对于一些操作是高敏感的状态,如吸痰等,即使受到微小刺激,也可能会使其发生狂躁、喊叫等躁动;因此各项操作均应柔和,以免造成刺激。(6)患者麻醉刚转醒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紧张等心理,此时应引导患者快速适应,保持微笑,温柔、清楚且缓慢的告知患者其此时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其手术成功、静待术后恢复即可,安抚患者。

1.3观察情况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呛咳、呼吸抑制、躁动(0度:几乎无躁动;1度:患者翻身、排痰等操作干预时发生肢体躁动,安慰后可恢复安静;2度:并无外界刺激即有躁动举止表现;3度:极度敏感、行为激烈,需予以行为干预;2度+3度为躁动发生[2])等。

1.4数据分析

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并发症发生率表达为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采用x2对上述计数数据进行差异检验,P<0.05表示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干预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4.0% vs 4.0%比较,明显干预组发生率更低(P<0.05),表1:

3  讨论

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刺激、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但患者由于受到创伤、麻醉药作用、机体代谢等多重因素影响,会于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等并发症,继而刺激机体血压、心率的上升,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很大影响[3]。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消除患者手术应激,减少苏醒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常规的麻醉苏醒期护理模式单一,并无预见性和主动性,仅强调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关注,无法达到预期护理效果,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强调的是通过综合考量各方因素,从不同方面着手展开护理,使护理措施更为全面化和系统化[4]。本研究结果证实,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采取,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利于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认为: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工作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范玉红,潘庆华,胡晓华, 等.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4):272-275.

[2]范晓娜,廖云莉,梁彩珍, 等.基于循证证据的针对性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67-71.

[3]吴水容,皮水平.瑞芬太尼配合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0):124-125.

[4]张圣丽,王晶,张卉萍.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4):108,114.

猜你喜欢
苏醒综合护理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