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2021-09-10 12:39吉鲜昕
康颐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绞痛治疗效果

吉鲜昕

【摘要】目的:进行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56例心绞痛患者,以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开展分析,并研究使用药物情况和随访1年结果。结果:治疗后156例患者全部生存,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32例,再次出现心绞痛患者为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例,非致死心肌梗死患者2例,心衰4例,心血管发生率为2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开展有效药物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

【关键词】心绞痛;治疗效果;临床药物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211

引言

心绞痛患者主要症状为心肌缺血,存在心前区疼痛等临床表现[1]。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生率逐渐提升,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冠心病包括不同类型,患者具体疾病类型会发生转换,其发展和变化取决于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156例患者,对心绞痛药物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56例心绞痛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疗效,全部患者均经心绞痛诊断确诊,并且其中不存在近期施手术、有凝血障碍、脑出血、外伤、肝肾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中重度心肌梗死、重度心力衰竭者。患者中包括88例男、68例女;患者年龄范围45~82岁,平均年龄为(62.4±3.7)岁;156例患者中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4例、冠状动脉脑供血不足70例、心律失常患者52例。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心绞痛诱发因素、治疗措施、临床症状讲解,同时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进而引导患者提供有效配合。

1.2.2药物治疗

156例患者均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药联合治疗,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过不适患者4例,并使用替代药物氯吡格雷。其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曲美他嗪患者6例,服用尼可地尔患者2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10例,服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70例,服用ACEI药物30例。(1)改善临床症状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现象与相关症状药物包括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其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酯是常用硝酸酯类药物,不同药物的服用方法和类型不同,需要依据患者患病程度进行确定。(2)改善预后药物:β-受體阻滞剂,该药物开始服用时需小剂量,然后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剂量的逐渐增加,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阿罗洛尔等是临床常用药物种类。氯吡格雷,该药物通常服用剂量为75毫克/天,但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该药物达到所需血药浓度需要2小时。阿司匹林,该药物通常服用剂量为75~150毫克/天。调脂治疗,通常选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因为该药物不仅抗炎、抗动脉粥样斑块、氧化应激作用稳定,还能够使患者胆固醇含量降低,临床上经常使用普伐他汀、舒瑞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存在缺血表现,然后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电图缺血性下降部分回升1毫米以上,T波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超过50%,还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1.0软件。

2  结果

一年治疗后156例患者全部生存,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32例,再次出现心绞痛患者为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例,非致死心肌梗死患者2例,心衰4例,心血管发生率为20.5%。共出现不良反应病例8例,主要表现是注射瘀斑,其严重不良表现未出现。

3  讨论

在治疗心绞痛过程中,需要纠正患者心肌缺氧情况,使患者心肌供血能力得到改善[2]。运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和心脏死亡,提高患者生存率。氯吡格雷在患者无法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或使用心脏支架治疗情况下能够收获良好疗效[3]。心绞痛患者可在治疗中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研究证明阿司匹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脑卒[4]。常规药物治疗后仍存在显著心绞痛症状,可针对患者施钙拮抗剂,磷酸酯类药物能够促进心肌耗氧量降低,促进冠状动脉灌注增加,进而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5]。患者在运动前使用该药物,能够实现较好的预防,避免患者产生心绞痛[6]。本研究中,经过一年治疗后生存患者156例,具有100.0%生存率;共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32例,24例患者再次出现心绞痛,2例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患者非致死心肌梗死,4例患者心衰,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0.5%。共出现8例不良反应病例,主要表现是注射瘀斑,其严重不良表现未出现。可见,在心绞痛患者中采取有效药物治疗措施能够收获显著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7]。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中采用药物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显著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闫弘睿.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3):49-50.

[2]严华,罗倩.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1):4676.

[3]高艳霞,王立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113-113.

[4]姚萍.低分子肝素药物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5,36(5):699-700.

[5]高远毅.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392.

[6]刘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22-122,123.

[7]杨珂.观察心血管内科患者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2):158-158.

猜你喜欢
心绞痛治疗效果
心绞痛
硝酸甘油能治心绞痛,也能致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谈谈心绞痛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同是心绞痛,“性情”大不同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