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哲学思维提升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2021-09-10 12:39袁丽霞
康颐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创新能力

袁丽霞

【摘要】本论文探讨中医哲学思维和以其为基础的主要中医理论学说,力图在医学院校中将课程思政要素和中医哲学思维融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体系,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能力提高,突出素质教育,这既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才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

【关键词】中医哲学思维;课程思政;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232

【Abstract】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TCM and the main TCM theories based on it, and strives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TCM in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system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hange from emphasizing knowledge transfer to emphasizing Ability improvement, highlighting quality education, this is not only the ne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basic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talents, especiall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pabilities.

【Key words】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Ideology;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时,以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3位院士为代表的中医药人,从古典医籍中挖掘精华,在传统方剂中寻找灵感,在现代科技中攻关突破,创造性、高效率地筛选出“三药三方”,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坚定了我们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习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在开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格局时,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中医药人才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主题。

我们认为,中医哲学思维、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认识论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将课程思政要素和中医哲学思维融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这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倡导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我们应转变专业课程教学中重智轻德的思想,根据所授课程特点,有机结合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从知识点中挖掘出思政元素,寻找思政和课程的融入点,深入剖析知识内涵的价值观、哲学思想、思维、逻辑和情感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力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核心内容与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指导下对专业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在课堂教学中传播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价值观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以及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有序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成课程育人的目标。

2  研究意义

哲学的本性就是创新,哲学与创新思维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当今高校哲学教育已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坚,这是由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功能所决定的。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守护着炎黄子孙的生命健康,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充分验证,是中华文明深厚内涵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哲学思维的鲜活运用。因此,对于开设医学课程的高校学生来说,中医哲学思维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特有方式。

在培养医学院校学生时,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努力突出中医哲学思维教育,以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哲学素质为根本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注重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因此本主题的探索研究具有下列意义:

(1)继承并发展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的中医哲学思想;

(2)探索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培养其思维能力并使之内化为其创新能力的方法;

(3)满足国家、社会、行业发展对创新类人才的需求。

3  中医哲学思维和以其为基础的主要中医理论学说

中医学体系和中医学文化经久流传,有其独到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中医以我国古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人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要点,考察事物整体的动态的内在联系。中医运用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司外揣内,取象比内”整体上把握人的生命机制,在辨明阴阳的基础上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应顺自然之道循自然之理,用自然之物,尽自然之力,全自然之功”来养生、防病、治病。中醫是顺势思维,旨在治“病的人”,“治本”,“治末病”。中医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认知方法、诊疗模式等都反映了人的生命运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们都是我们的先辈在防治疾病、维护健康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

在16世纪中叶以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传统医学发展明显优于西方传统医学。18世纪以后,由于引进其他自然科学技术西方传统医学转变为近代(实验)医学,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在近代出现加速度式的发展。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缓慢且滞后。中国人逐渐习惯和采用西医的思维模式和治疗手段,中医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于当今医学院校学生来说,传承中医、创新中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学习中医哲学思想精髓,正确应用中医哲学思维则成为提升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快捷方式。

中医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思维,其突出特点是用整体方法认识事物,注重各局部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的整体思维是在中国哲学基础上形成的,中医中阴阳一体、阴阳互根、相互转化都是中国哲学的具体诠释。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中包含丰厚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中医的类比思维、辩证论治、元气本体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方面。

3.1中医类比思维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形成了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成为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的基础。中医思维中“观物取象”无处不在。万物皆有“象”,按同象同类的原则,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推导未知,以类万物。“取类比象”是中医独有的思维模式。学习中医要把握古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从思维方法和哲学方法上去理解古人,透过“象”去感悟中医。“取类”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则是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结合,正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模式。“取类比象”可以说是中医“天人合一”理论的具体应用。

3.2中医辩证论治

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能够更全面、深刻、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3.3中医元气本体论

元气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元气学说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一种自然观,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中医认为,只有元氣充足并运行正常,人体才能健康。

3.4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体现着系统整体和辩证的思维结构,但仍保留着原始类比思维的特征。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中医认识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思维方法和逻辑语言。阴阳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依存与消长的关系。在中医临床诊疗中辨识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前提条件,也是确定治疗方案、选择合理治疗方法的依据。

五行学说是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医中的具体运用,是中医的方法论。其基本思想内涵是有机联系性、周期演化性、多元制约性和整体系统性。五行学说作为系统理论模型,主要揭示事物和宇宙运动的时间关系和时间性规律,即研究时间的周期节律和空间的层次超越。

4  中医哲学思维在提升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时的重要作用

中医要在新形势下实现创新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医理论的创新。任何一门学科的创新,都要有新理论作为支持和引领,中医也不例外。没有新理论的支持,中医的发展只能是昙花一现。但中医理论的创新,绝不能离开中医的基本认识和自身的规律、特点。抢救将要失传的古医籍,全面系统整理中医药经典古医籍可以帮助我们汲取其中精华,进一步提炼升华中医学理论。而正确理解中医哲学思想,合理使用中医哲学思维模式则成为传承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

在中医理论创新过程中,融合西医学知识,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直到基因组学,以及各种检验同样可为中医理论创新提供借鉴与补充。医学院校学生作为中医发展的后备力量,帮助其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辨明专业学科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使其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些都可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学术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综上,采用发展的眼光、提炼中医药发展规律是中医创新的一个基本前提,而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大胆借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成果,融合各家之长,则是促进中医创新和发展的必要保障。

此外,在实现中医理论的创新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中医药学既是古人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创造性成果所以中医药学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其他医学不能模仿。如中医的脏象学说、经络学说、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精气神以及中药的性味归经理论等等,都是用西医学理论无法解释的内容,因此,西医学的研究手段只能借鉴,不能完全依赖,同时应走出西医学设定的框框,开拓思路,用中医自身有哲学的思维方式来研究这些理论。

(2)中医是实践医学,理论的创新,自然离不开临床实践,应在中医哲学指导下,在临床实践中深入开展对中医某些流派的学术研究,如脾胃学派、温病学派、滋阴学派等等。

(3)中医药强调个体化的治疗,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这也是中医药有别于西医学的另一个特色和优势。应重视这种中医治疗的特色,结合天文、气象、环境等自然学科,并用中医自身的思维方式开展研究,力求有所新的突破。

5  结束语

哲学是一种从普遍性领域和最高层次向人类旧有的思想、理论和思维活动方法进行挑战,从而使人类的思想、理论和思维活动方法跃入到一种新的更高境界的学科。哲学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中医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的发展和振兴起着文化的和哲学理论的支撑。

中医哲学以系统科学和相互关联、相互平衡的观点研究关注对象,包括整体观和辩证观等哲学观。中医哲学中的整体思维模式和辩证思维模式是我国传统哲学的理论精髓,也是构建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因此中医哲学思想对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认识论具有独特的作用,对医学院校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指导作用。

在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中帮助医学院校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合理借鉴现象学、人类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加系统诠释中医学的丰富内涵,创新中医,从而使中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着眼于中医的全球发展,才能根本解决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问题,充分发挥中医之“大用”,力争为人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惠珍主编.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散论[M].2013.

[2]符红川.融中医药传统文化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创新研究[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杨泉明主编.2017.四川高校党建研究论文选编6.115-121页.

[3]邢玉瑞.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进展 2[M].2017

[4]王琦编.中医文化与医学散论[M].2012

课题项目:

泰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应用中医哲学思维提升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研究(编号:2020skx10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