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颜真卿书法接受研究

2021-09-10 07:22温丹棕
今古文创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颜真卿苏轼

温丹棕

【摘要】 北宋时颜真卿的书史地位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此和苏轼的推崇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宋四家”之一,苏轼对颜真卿的推崇,不仅直接影响了黄庭坚,并且影响了当时的一群文人士大夫,逐步奠基颜真卿在北宋的书法地位。

【关键词】 苏轼;颜真卿;书法接受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1-0089-02

一、引言

颜真卿为唐开元年间进士,曾出任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又称“颜鲁公”。颜真卿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其楷书厚重雄强,气势开张,形成二王之外的新风格,世称“颜体”;行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其中《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生活在北宋,为欧阳修的学生,在书学上深受欧阳修的影响,对颜真卿书法推崇备至,并且将这种推崇延续到了他的学生黄庭坚身上,这极大地奠基了颜真卿书法在北宋的地位。

二、苏东坡的书法理论接受

自晚唐五代以来“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1]。宋朝废除了以书取仕的制度,从而使许多文人缺乏书学修养,盲目从众,出现“趋时贵书”的风气。而欧阳修对颜真卿书法人格的大力推崇,确立了政治风尚,他认为“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2]。这种对书家的人格推崇上升到书法推崇对苏轼影响颇深,由于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推崇,学习颜真卿书法在北宋士大夫中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苏轼“以人论书”的观念是在继承欧阳修和儒家“知人论世”思想下形成的。苏轼在《跋钱君倚书遗教经》中说: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3]对人的相貌、言辞与书迹进行类比,指出“君子”“小人”的实质区别,明确了书家人格和书品的关系。在《题颜鲁公帖》曰:“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4]苏轼在观颜鲁公帖时,如同目睹其刚正的为人,虽然他自己也认为以貌取人是不可行的,更何况书法,但是自己还是深受“以人论书”的影响,对颜鲁公书法推崇备至。

宋人“尚意”為后人所知,苏轼作为欧阳修的学生,推进了尚意书风的发展。苏轼评鲁公书法为“变法出新意”[5]。其对颜鲁公书出新意极为看重,并且在自己的书法实践中也做到了这点,正如《余绍宋论书法“自颜柳辈出而始大变”的理论生成》一文中所论:“(苏东坡)对颜书‘变法出新意’推崇有加是基于宋初‘尚意’的时代背景,然坡翁也意识到颜书导致‘钟、王之法益微’,这里的‘益微’主要是指颜书‘细筋入骨’,打破了钟、王以来书法的‘瘦硬’传统。” [6]因而可见他对鲁公宽裕阔大书风的重视,认为其打破了以往书法“瘦硬”的传统,开创了宽博浑厚的新书风。苏轼在书法实践上也致力追求己意,他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7]此说明他虽然对自己书法不是很满意,但是可以“自出新意”也是令人欣喜的。苏轼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8]可见他在创作时提倡自由精神,不囿于成法。王镇远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中认为:“其实无意于佳与他所谓的意造本无法是一致的,他以为作书不必有意求工,宜一任自然流露,故不必墨守成规。” [9]继而又说:“但他并不是反对作书有法,而是要能在继承古人之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所谓于无法中见法。”[10]倪雅梅在《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中说道:“在中国传统批评体系中,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作‘无意’。苏轼关于‘无意’的全面的哲学思想,有时也用‘无心’来代替。”[11]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东坡所论是在继承古人书法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而不是刻意模仿的,“无意”只是苏东坡精神自由之体现,要想达到“佳”的境界,需在自由精神中体现实践价值的意义,因而他强调“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12]

三、苏东坡的书法实践接受

颜真卿有如此高的书学地位,与苏轼的推崇有着极大关系。其曰:“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13]将颜真卿的书法推到至高的地位。同时又对颜鲁公书法评价为:“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14]东坡所言“一变古法”指出颜真卿书法变法出新意,创造出二王以外的一种新书格。颜鲁公在楷书和行书的创新上尤为明显,因而苏轼对颜真卿书法的学习,主要表现在这两种书体。

楷书方面,苏东坡最推崇的便是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他说:“颜鲁公平生写碑,惟《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15]黄山谷也曾说:“(东坡)大字多得颜鲁公《东方朔画赞》笔意。”[16]且黄山谷不止一次地谈到自己跟随苏轼如何学习颜鲁公的书法:“子瞻昨为余临写鲁公十数纸,乃如人家子孙,虽老少不类,皆有祖父气骨。”[17]此语道出黄庭坚作为苏轼的学生,也极其喜爱颜鲁公的书法,但总不如老师所写,苏轼为其所临的鲁公书法之作,在黄庭坚看来具有颜鲁公正人君子的气骨,然这些言论不乏褒扬东坡之意。“比来作字,时时仿佛鲁公笔势,然终不似子瞻暗合孙吴耳……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也。”[18]从黄庭坚所论可看出,其与东坡都在书法实践上学习颜真卿,由此,更加证实了苏轼学习鲁公书法的真实性。

苏东坡学习颜真卿书法选择了早期《东方朔画赞》的风格,而没有选择晚年较为雄浑的作品风格,则是因为颜真卿早期楷书还有王右军的影子,到晚年已人书俱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因而,苏东坡学习颜鲁公早期风格作品,是想借此上攀王右军来达到对帝王崇尚的认同。在观苏东坡的大楷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时,与颜鲁公的《东方朔画赞》确有相似。

行书方面,苏轼与《争座位帖》的审美接受最为深远,其在题跋中说道:“昨日长安安师文出所藏颜鲁公与定襄郡王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乎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尤未免也。”蘇轼认为颜鲁公的书法体现出人格精神,赋有生命力从而才能写出超乎世俗的伟大之作。“无意于佳乃佳”则是苏轼学习颜鲁公书法从中获得的一种思考和诠释。

苏轼曾多次临摹《争座位帖》,其中一件苏轼所作的题跋中阐释了他选择颜真卿书法的原因:“汉晋以来,专以侧锋在妍,大失古人本旨。至于鲁公,锋势中正,直抵仓颉,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扫尽汉晋媚习,自成一家,无论其他。”苏东坡认为颜真卿书法“锋势中正”,表明对鲁公忠义人格的赞赏,在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下,而推崇像颜真卿这样正直忠义的品德,对小人之心的人格则尤为非难。在苏轼的作品中,和他所临的颜真卿《争座位帖》比较接近的便是《黄州寒食诗帖》,借鉴其豪放的方式来表达自我的精神。黄山谷在东坡《黄州寒食诗帖》卷末作跋时言:“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诚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庭坚也认为颜鲁公是苏东坡的重要取法对象,这正符合我们所认为的苏轼多取法颜真卿的观点。

倪雅梅《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中说:“在苏轼的艺术创作里,他借用了颜真卿书法中非正统的一面,而他在自己批评理论中,却恰恰又将颜真卿提升为正统书法的楷模……然而,他对线条做出的调整,却又不得不通过备受谴责的晋代书法中的雕虫小技——侧锋用笔才能够做到。”这里苏轼借用颜真卿书法中非正统的一面,指的是借鉴颜真卿《裴将军诗》的豪放方式来表达自我,而这件作品在此之前基本上是不属于颜真卿主流书法中的作品,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如此,苏轼的目的是学习颜真卿书法中的内在精神,通过对颜真卿书法的学习,来表达自己忠义的人格。因而才会选取符合自己需求的作品,不受外在主观因素的限制。在书法用笔上,有晋代书法中的侧锋用笔,则是苏轼对王羲之笔法和颜真卿风格的兼容。

有宋一代,士人多认为颜真卿书法为学习的典范,视其为正统,黄庭坚曾评苏轼:“忠义贯日月之气。”倪雅梅说:“苏轼与颜真卿书风的关系让我们看到,表达政治认同的最高手段并不是在创作实践中去忠实的模仿那种理想的风格,而是在批评理论中尽力展现出自己与所属政治集团公认领袖之间的关联性。”可知苏轼对颜真卿的大力推崇,实是想与欧阳修为代表的政治集团有所关联,因此,颜真卿书史地位在政治中才逐渐确立。

四、结语

北宋时颜真卿的书史地位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此和苏轼的推崇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宋四家”之一,苏轼对颜真卿的推崇,不仅直接影响了黄庭坚,并且影响了当时的一群文人士大夫,逐步奠基颜真卿在北宋的书法地位。

参考文献:

[1]脱脱.宋史(卷四百四十六列传第二百五忠义一)[M].北京:中华书局,1999:10231.

[2]欧阳修.唐颜鲁公书残碑[G].朱长文,墨池编.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531.

[3]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G].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43.

[4]苏轼.题鲁公帖[G].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33.

[5]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G].北京:中华书局,2015:34.

[6]刘耀桢.余绍宋论书法“自颜柳辈出而始大变”的理论生成——兼谈其“颜柳”书法情结[J].大学书法,2020,(6):125.

[7]苏轼.论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314.

[8]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G].北京:中华书局,2015:36.

[9][10]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05.

[11]倪雅梅.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96.

[12][13]苏轼.书吴道子画后[G].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68.

[14]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G].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63.

[15]苏轼.题颜鲁公画赞[G].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33.

[16]黄庭坚.题东坡大字[G].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77.

[17]黄庭坚.杂书[G].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13.

[18]黄庭坚.跋东坡书[G].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79.

猜你喜欢
颜真卿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拜师
苏轼吟诗赴宴
劝学诗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