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腹腔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报道

2021-09-10 19:39张晗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3期
关键词:肉瘤包块盆腔

张晗

1.病例:

女,29岁,因剖宫产术后5+月,下腹痛1+月,腹胀伴腹部膨大5天入院。患者5+月前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后无异常阴道流血、排液。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阵发性坠痛,无体温升高、恶心、呕吐,外院彩超提示“宫颈后方见大小约9.0×6.2cm包块,边界清,形态不规则,不均质,部分回声紊乱,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包块内探及点状血流信号” ,血HCG正常,遂给予中药(具体用药不详)联合针灸活血化瘀治疗,腹痛较前缓解。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腹部膨大,腹部渐增大至足月妊娠大小,饮食欠佳,伴排尿不尽感,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无腹泻、便秘及肛门坠胀感。查体:腹部膨隆,足月妊娠大小,触及约23cm×20cm×17㎝的囊实性包块,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不明显,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轻度柱状上皮异位,子宫及双附件区触诊不满意。盆腹腔内触及一大小约23㎝×20㎝×17㎝的囊实性包块,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压痛,不活动。血常规:WBC12.4×10*9/L,RBC3.5x10*12/L,Hb96g/L,PLT461x10*9/L,D-二聚体378.00ug/mL。肾功:BUN2.30mol/L,CREA42umol/L,尿酸394umol/L。肿瘤标志物:CEA0.57ng/ml ,AFP1.34ng/ml,CA19-9 5.64U/ml ,CA125 297.30 U/ml。彩超示:盆腔内未探及正常子宫及卵巢结构,盆腹腔内探及大小约22㎝×14㎝×19㎝低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内回声不均质,探及丰富血流信号,肝周、脾周及腹腔内肠间探及大量液性暗区,最深处约8.2㎝,内透声欠佳,可见点状回声。MRI示:盆腹腔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17.8㎝×17.8㎝×11.3㎝左右,肿块分叶,其内信号混杂,未见明显脂肪信号,周围肠管受推压表现;肿块前下方见梭形等T1等T2信号影,大小约4.7㎝×1.7㎝,与肿块似有分界;腹腔内见液体信号影;子宫体积小,膀胱受压改变,盆腔未见明显积液。CT示:盆腹腔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18㎝×21㎝×20㎝左右,肿块边缘不清,其内基本呈等密度,约15-20HU左右,周围肠管明显受压向上方推移;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CT值约为50HU,静脉期强化更明显,部分达70HU,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子宫体积较小受压后移,与病变分界不清,双侧卵巢不能分辨,膀胱呈受压改变,腹腔见大量液体密度影,盆腔未见明显积液。

入院诊断为:1.盆腹腔包块性质待查:卵巢肿瘤(恶性)?2.腹水3.继发贫血(轻度)4.低蛋白血症。

患者入院后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药物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治疗,患者腹胀仍明显,考虑盆腹腔包块及大量腹水所致,综合考虑为减轻患者症状,进一步明确诊断,行腹腔穿刺抽液并送检,结果见大量吞噬细胞、炎细胞、增生的间质细胞,极少许核异质细胞,未查见抗酸杆菌。患者盆腹腔巨大包块性质不明,经治疗可耐受手术后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吸出淡黄色稀薄腹水约8000ml,探查见盆腔内有一约40cm×35cm×30cm大小的实性肿瘤,质脆,肿瘤与腹膜、大网膜、多处回肠表面、子宫后壁粘连,与乙状结肠广泛粘连,子宫大小正常,前壁与腹壁切口粘连,双附件未见异常。分离粘连,充分暴露、游离肿瘤,进一步探查,见腹膜有多处病灶,直径0.2cm-4cm不等。切除部分游离肿瘤送冰冻病理切片,结果为:(盆腔)低分化恶性肿瘤。向家属讲明病情,患者家属要求仅仅切除肿瘤,保留子宫及双侧附件,手术仅切除盆腹腔肿瘤。术后病理报告:(盆腔肿物)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符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肿瘤总体积约37cm×31cm×27cm。免疫组化结果:MyoD1,CD68:阳性;Desmin,Vim:部分瘤细胞阳性;S-100,CK,SMA,NSE,Myoglobin:均为阴性;Ki-67:约10%阳性。术后患者病情明显减轻,要求出院,后失访。

2.讨论: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是一种起源于胚胎间叶细胞的具有一定恶性程度的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占该年龄段恶性肿瘤的4%-6%。[1]根据病理学特点,横纹肌肉瘤可分为胚胎型、葡萄状型、腺泡型、多形型4 型。[2]其中,胚胎型(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 ERMS)最为常见,约占横纹肌肉瘤的50%-60%,多发于3-12岁的儿童,成人发病者少见。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最常发生在少横纹肌或无横纹肌的部分或器官,头颈部最常见(47%),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28%),少数发生于四肢(9%)。对该肿瘤的组织发生尚不明确,目前有胚胎细胞残留学说和间质细胞衍化学说两种。

尽管彩超、MR、CT等可辅助诊断该病,但该病的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完成。该病在组织学上表现为:1.细胞形态多样,以卵圆形或梭型小瘤细胞为主,核分裂象较多,可见有或无横纹的细胞;2.细胞分布不均,可同时存在细胞丰富区及细胞稀少区。[3-4]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常用的抗体有肌凝蛋白(myosin) 、肌红蛋白(myoglobin) 、结蛋白(desmin) 、肌动蛋白(actin) 、波形蛋白(vimentin)等。

女性生殖系统 ERMS的临床表现因发病部位的不同而不同。若发生于子宫、宫颈及阴道部位,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发病部位肿物等,常因发现肿物或阴道出血就诊时发现,发现时分期一般较早。若发生于卵巢及输卵管部位,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并腹部包块 (80%),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20%),因其位于盆腔内位置较深,且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常已为晚期。若发生与盆腔其他部位,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膨隆、腹部包块等,包块多由肿瘤细胞沿相应的淋巴管转移到盆腔淋巴结所致,因盆腔内有广泛的空间,腫瘤可迅速生长形成巨大盆腔包块。

女性生殖系统ERMS的治疗包括局部和全身治疗。多数ERMS患者就诊时已出现亚临床转移,对于肿瘤局限者,手术或放化疗就能有效控制肿瘤,但仍有少数患者在数月内复发。具体治疗方案因患者年龄、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的不同而不同,以完整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根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国际横纹肌肉瘤协会组(Intergroup Rhabdomyosarcoma Study Group,IRS)的研究,提倡在手术前后联合化疗。术前辅助化疗,目的在于降低肿瘤细胞活性,减少手术过程中肿瘤细胞的播散,缩小肿瘤体积,更利于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仍可根据病情联合化疗,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Villella J A , Bogner P N , Jani-Sait S N , et al. Rhabdomyosarcoma of the cervix in sisters: with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05, 99(3):742-748.

[2] Herzog CE,Stewart JM,Blakely ML. Pediatric soft tissue sarcomas[J].Surg Oncol Clin N Am,2003,12(2) : 419-447.

[3] Fletcher CDM,Unni KK,Ertens FM. 软组织与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 程虹,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9-175.

[4]范钦和.软组织病理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8-163.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猜你喜欢
肉瘤包块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儿童颈部包块须警惕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香油消肿化瘀
盆腔积液怎么办
超声对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与卵巢疾病的鉴别诊断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