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林教授辨治慢性肾病综合征验案探析

2021-09-10 19:39洪时萃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3期

洪时萃

摘要:为探讨黄春林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综合征经验,文章结合临床验案,探讨黄师对慢性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的看法,介绍黄师辨治慢性肾病综合征的特色。黄师认为,脾气不运、肾精不足为病机核心,“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为治则,治法以调补脾肾为主,兼顾利湿、降浊、活血等。

关键词:慢性肾病综合征,名中医经验,黄春林

【中图分类号】R3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1-166-02

黄春林教授从医 50 载,在慢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综合征的医案进行分析,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该病的用药特点,以期丰富基于名医经验的慢性肾病综合症治疗方案,增加名医经验的临床证据。

1 验案一

患者朱某,女,36歲,就诊日期:2018年10月25日。患者因“尿检异常两月余”来诊,现偶头晕,无心慌心悸,无腹胀嗳气,无尿频尿急,大便偏烂,有生育要求。既往尿蛋白3+,潜血4+,诊断为慢性肾炎。体格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尿白细胞+,红细胞+,尿潜血+,酮体2+;右侧甲状腺结节,双侧乳腺轻度增生;肾静脉彩超泌尿系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尿血,辨证分型:脾肾气虚血瘀。西医诊断:慢性肾病综合征,泌尿道感染,甲状腺结节,乳腺不典型增生。

治法:补益脾肾,清热利水。处方:盐山萸肉15g 黄精15g 黄芪(北芪)15g 小蓟50g 藕节50g 白茅根50g 车前草30g 黄柏15g 侧柏叶10g 丁香10g 茯神30 合欢花20g 蛇床子10g 炒黄连5g 水煎内服,共14剂。14剂治疗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无头晕症状出现,肾功能好转,黄师在上方基础上继续辨证治疗。

按语: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往往正气亏虚,易于感受外邪,治则应当祛邪而不伤正。该患者以肾病综合征为基础,是因正气亏虚,近期泌尿道感染加重病情;脾肾气虚,运化失常,导致湿毒蕴结、血瘀在里,出现甲状腺结节、乳腺不典型增生。

方中,山茱萸平补阴阳,收敛固涩。张锡纯的《山萸肉解》中言,“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脱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九窍,流通血脉”。黄芪益气行水;小蓟、白茅根、车前草、侧柏叶清热利尿、凉血止血;蛇床子温肾壮阳,燥湿杀虫;黄柏、黄连、佩兰清热燥湿;茯神、合欢花养心安神。

在肾病综合征的防治中,黄春林教授认为中西医治疗各有优缺点。中医药可以改善症状,增强体质,但对于抑制局部免疫反应效果欠佳;西医运用免疫抑制剂对于减轻肾脏的免疫损伤有确切的疗效,但长期使用会减弱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引起该病复发或加重。因此黄教授主张将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2 验案二

患者姚某,女,64岁。就诊日期:2019年2月25日。患者因“尿浊20年”来诊。患者20年前检查发现慢性肾盂肾炎,后出现蛋白尿,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曾住院治疗。偶有右腰痛,检查提示肾囊肿。现自觉尿频,无尿痛,大便偏烂,睡眠欠佳。外院查尿蛋白3+,尿糖2+。既往有高血压、药物性糖尿病、神经衰弱、腔隙性脑梗死病史。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舌暗红,苔黄,脉沉。辅助检查:无。中医诊断:尿浊;证型诊断:脾肾两亏。西医诊断:1. 肾病综合征 2. 非梗阻型慢性肾盂肾炎 3. 继发性糖尿病 4. 腔隙性脑梗死 5. 神经衰弱。处方:党参15g 茯神50g 山药25g 甘草5g 砂仁10g 女贞子15g 合欢花25g 黄芪50g 覆盆子30g 金樱子50g 葛根50g 炒黄连15g 昆布15g 山萸肉15g 菟丝子15g。7剂治疗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自觉情况良好,肾功能好转,黄师在上方基础上继续辨证治疗。

按语:患者老年女性,肾病综合征20余年,病史较长,加之年老体衰,故脾肾亏损较重。症见尿频、大便烂、眠差,对应肾、脾、心三脏之虚亏。方中重用茯神、黄芪、金樱子、葛根,心脾双补,助其睡眠,兼祛表湿;以脾肾为主要通路,药用山药、砂仁、党参、甘草、女贞子、覆盆子、山萸肉、菟丝子、昆布;再以炒黄连清热又不至寒凉伤胃,合欢花助力茯神。

脾胃居中焦,在人体气机升降和阴阳平衡中发挥着枢纽作用。肾居下焦,主纳气,为气机升降之本。脾肾在调节气机升降方面相互配合,正如《医学求是》曰:“水火之上下交济者,升则赖脾之左旋,降则赖胃之右旋也。故中气旺,则脾升胃降,四象得以轮旋”。若脾不能升清,肾的封藏、气化功能也难以维持。因此,黄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应重视重建和维护人体升降协调之气机,如运用平胃散以燥湿运脾、行气除满,调畅脾胃升降气机。

3 总结与讨论

黄师认为慢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有久病脾肾亏虚,先天肾气不冲,外邪、劳损伤肾等,其病机虽以脾肾虚损为本,但脾气不运、肾精不足为其核心。慢性肾病综合征虽以虚证为主,但也非纯虚无实。脾、肾亏虚,水液运化代谢失调,其病理产物便为水湿之邪;水湿内停,阻碍气血运行,故易产生瘀血,日久尚可蕴浊成毒。水湿、瘀血、浊毒等病理产物阻滞气机,又可导致五脏失养,进一步加重肾虚,易形成恶性循环,使疾病缠绵难愈,日久甚至产生变证。

《内经》有“平治于权衡”思想 ,黄师借鉴于此,强调慢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要以“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为治则,治法多以调补脾肾为主,兼顾利湿、降浊、活血等,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扶正”,黄师常用黄芪、杜仲、仙灵脾、菟丝子、女贞子等。黄芪补脾益肾,后天得养,气血生化有源,先天得以充养;杜仲、仙灵脾温补肾阳,菟丝子、女贞子滋补肾阴,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补肾填精之效。“祛邪”,常以菟丝子配伍黄连进行治疗,一清一补,补肾而清余火,扶正不恋邪,驱邪不伤正。黄芪配伍活血化瘀的丹参,既可活血祛瘀生新,不伤正气,又能利尿消肿,减少蛋白丢失,整个配伍散中寓补,补中兼疏,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