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以及未受影响的一级亲属风险投资偏好的研究

2021-09-10 19:39朱承刚刘铁榜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

朱承刚 刘铁榜

摘要: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缓解期)及其未受影响的一级亲属的风险投资偏好。方法 选取2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28名患者未受影响的一级亲属及30名年龄、教育程度、资产情况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商业银行理财客户风险评估自测表》评价风险投资偏好。结果 患者组、亲属组以及健康组的风险投资偏好评分分别为(68.93±17.00),(50.39±17.15),(43.5±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01,P<0.001);其中患者组与对照组、患者组与亲属组、亲属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研究设定条件下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缓解期风险投资偏好较健康人群更具有投资较高风险产品的倾向。患者的一级亲属投资偏好更接近健康人群,但风险意识仍低于健康人群。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未受影响的一级亲属;风险投资偏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1-178-01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常见精神疾病。本文利用《商业银行理财客户风险评估自测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缓解期)以及未受影响的一级亲属的风险投资偏好进行探究并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旨在发现两者风险投资偏好与健康人群相比有无差异,为指导患者出院后回归社会的康复提供参考意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 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组(简称患者组,1组)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0月于深圳市某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入组标准:①疾病诊断标准:符合《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F31.1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经1名主治医生、1名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精神科醫生确诊的住院患者;②人口学要求:汉族,本科以上硕士研究生以下学历,年龄22-30岁;入院前有稳定职业工作,入组者年收入在5万人民币以上50万人民币以下,入组者父母年收入合计5万人民币以上50万人民币以下;③自愿参加,患者本人及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史中有重大心理创伤性事件。尤其是存在和财务相关的重大生活事件。②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病史如心脏病、糖尿病、肝炎、肺结核等。存在头部外伤及神经系统疾病史。存在人格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对调查不合作者。③存在宗教信仰及特殊文化信仰。最终收集28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25.29±2.66)岁,平均病程(1.92±0.90)年,杨氏躁狂量表评分治疗前(43.67±3.96),治疗后(6.96±4.31),各患者治疗前后减分率均大于5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各患者治疗前后均小于7分。

1.1.2 未受影响的一级亲属组(简称亲属组,2组) 来自患者的兄弟姐妹。入组标准。①为患者的同父同母的健康的兄弟或姐妹。②人口学要求同患者组;③社会功能良好,自愿参加,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既往或现在存在精神与行为障碍。余同患者组的排除标准。共收集28例未受影响的一级亲属,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25.68±2.72)岁。

1.1.3 健康对照组(简称健康组,3组) 来自深圳市社区,入组标准:①属于具有良好的社会功能的健康人群;②人口学要求同患者组。排除标准:同亲属组。共30例入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5.77±3.39)岁。

1.2研究方法

1.2.1临床症状量表 杨氏躁狂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杨氏躁狂量表是用以评定躁狂症状严重程度的他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抑郁症状他评量表。评定采用会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由经过量表训练的精神科医师进行临床精神检查后,综合家属提供的资料进行评定,量表分值越高表示越严重。

1.2.2 投资风险评估量表 商业银行理财客户风险评估自测表

目前各银行广泛使用,综合考虑了中国人使用的易读性与便利性等因素,分值越高表示客户可承受的风险越高,依照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由低到高(对应得分由低到高),客户依次被划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成长型和进取型五个类型,供客户了解自己的风险投资偏好,提高投资的安全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X²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患者组、亲属组、对照组三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风险评估相关数据,若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比较采用LSD法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人口学背景统计结果

三组间性别(x²=1.206, P=0.547),学历(x²=0.924, P=0.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在年龄(F=0.821,P=0.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风险投资偏好统计结果

患者组、亲属组以及健康组的风险投资偏好评分分别为(68.93±17.00),(50.39±17.15),(43.5±22.38),患者组的风险投资偏好评分最高,亲属组的风险投资偏好评分介于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组间方差分析统计量F=52.201,P=0.000<0.001,因此认为不同组间风险投资偏好不同。两两比较结果的显著性均小于0.05,表示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对于本研究设定标准下患者而言,尽管根据疾病的诊断学标准,患者病情已得到控制,符合出院回归社会的标准,但患者的风险投资偏好依然较健康人群而言倾向高风险;尽管三组被试都以稳健型和平衡型为主要主体,但患者组评估为成长型和进取型的比例明显高于亲属组和健康组。患者理性的决策能力的恢复可能较诊断学上病理症状的恢复慢,患者出院后的如果立刻做风险投资方向的决策将可能蒙受重大的损失。患者的一级亲属的风险投资偏好较患者而言明显更接近于健康人群,但风险投资偏好评分均值仍轻度高于健康人群,作为主要照料者的患者的一级亲属,在涉及共同投资风险决策时更应该广泛征求他人的意见,更慎重的做出决策。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病情影响人的风险投资偏好,本研究所设定的限制标准中的患者在精神病理学症状充分缓解后仍有在风险投资偏好上较健康人群更具有投资较高风险产品的倾向。患者的一级亲属投资倾向更接近健康人群,但风险意识仍低于健康人群,在参与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值得注意,具体如何把控风险,谋求患者更好的康复质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龙丽.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2):118-120.

[2]Powers, R. L., Russo, M., Mahon, K., Brand, J., Braga, R. J., Malhotra, A. K., & Burdick, K. E. Impulsivity in bipolar disorder: relationships with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substance use history[J]. Bipolar Disorders, 2013,15(8): 876-884.

[作者简介] 朱承刚 (1979~),男,安徽合肥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康复。

安徽医科大学深圳精神卫生学院·深圳市康宁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猜你喜欢
双相情感障碍
喹硫平和帕罗西汀联合用药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近亲属和正常人群认知功能对照研究
齐拉西酮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有效性
临床护理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
奥氮平用于非精神分裂症治疗及不良反应国内研究进展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
丙戊酸盐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