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在产后促进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1-09-10 04:03万小琴张洁詹艳燕
智慧医学 2021年3期

万小琴 张洁 詹艳燕

摘要: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联合电脉冲乳房刺激在产后促进乳汁分泌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豆联合电脉冲乳房刺激,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天泌乳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1%,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研究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21.11±5.66)h,对照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为(32.22±6.12)h,研究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埋豆联合电脉冲乳房刺激在产后缺乳当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促进乳汁分泌,并缩短患者产后泌乳始动时间。

关键词:耳穴埋豆;产后泌乳;电脉冲乳房刺激

部分产妇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产后缺乳,表现为乳汁量少、乳房松软甚至无乳,无法满足新生儿母乳喂养需求[1]。改善产后缺乳的关键在于需要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并减少缓解乳房胀痛。本院对110例产妇采取了耳穴埋豆联合电脉冲乳房刺激,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選择我院2019年10~2020年10月产科住院的180例产妇,年龄最大者32岁,最小者24岁;剖宫产89例,顺产111例。孕周37~42W,平均(40.0±2.0)W;新生儿均无重度窒息与畸形。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0例,对照组9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正常单胎;无产后大出血及妊娠合并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足月分娩自愿耳穴压豆者。②排除标准:新生儿重度窒息与畸形的病例,产后大出血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1.3.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豆与电脉冲乳房刺激。耳穴埋豆:取内分泌、胸、乳腺等耳穴,耳穴埋豆前先进行常规消毒。选取王不留行籽(带胶布)对准穴位,紧贴并均匀用力,以感受到酸胀感为宜,3~5次/min,4~6次/d,当患者耳廓发热即可停止。电脉冲乳房刺激:使用产科治疗仪,将治疗电极片与双乳皮肤接触,通过电脉冲的刺激使肌肉产生松弛、紧张的运动,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20~30min/次,产后24、48h各进行2次刺激治疗。

1.3.3注意事项:观察有无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不宜采用,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胶布过敏可用黏合纸代之;贴压过程中产妇如有不适,及时去除。施行耳压时,用力方向应与所贴压的耳穴垂直,用力要均匀,以产妇感觉胀痛且能忍受为度。

1.3.4评价标准:乳量充足效果评价标准,显效:产妇乳量明显增多,乳量充足,有下奶感,婴儿满足,体重增加;有效:产妇乳量有所增加,但未达到充足指标,产后7天婴儿体重可恢复至出生时体重以上;无效:产妇乳量无明显增多,新生儿出生后7天未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显效率+有效率=有效率

1.3.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产妇泌乳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泌乳有效率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观察组在24h、48h和72h内泌乳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研究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为(21.11±5.66)h,对照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为(32.22±6.12)h,研究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t=9.884,P<0.05)。

3.讨论:

产后缺乳主要原因为气血亏虚、生化之源不足、乳汁运行受阻所致,主要病位在肝脾二脏[2-4]。相关文献报道[5]对产妇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促进其泌乳,因此本研究治疗主张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了耳穴埋豆联合电脉冲乳房刺激,王不留行具有活血、通经、下乳之功效,刺激耳穴,能达到健脾益气,活血通络。耳穴埋豆取内分泌、胸、乳腺等与乳汁分泌相关的耳穴,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促进神经纤维传导,并疏通经络,改善乳腺血液循环,可促进乳汁排出。耳穴埋豆与电脉冲乳房刺激促使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早及增加泌乳量,能提高4-6个月纯母乳哺养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24h、48h和72h内泌乳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述,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产后缺乳。

参考文献:

[1]顾红霞,王丹丹,马珍,等.穴位按摩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6):39-40,43.

[2]江建花.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护理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1):161,178.

[3]吕来芝.耳穴埋豆方法联合早期乳房穴位按摩在促进母乳喂养中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230-231.

[4]李琴仙.穴位及乳房按摩对预防缺乳及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14):39-40.

[5]朱云飞,刘玉玲,全小明.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针灸,2018,38(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