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个月以上婴幼儿早醒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干预建议

2021-09-10 07:22王蓉杨诗怡刘明宇
医学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婴幼儿

王蓉 杨诗怡 刘明宇

摘要:随着科学育儿与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婴儿睡眠质量问题备受关注,良好的睡眠质量不仅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更对其认知发育、气质养成以及神经运动都有着深远影响。其中,婴幼儿早醒问题,属于困扰家长的常见问题。本文将从婴儿早醒问题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干預建议等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科学育儿,加强婴幼儿睡眠管理,养成婴幼儿良好睡眠习惯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婴幼儿,早醒,科学育儿,睡眠管理

婴幼儿时期,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爆发式发育,他们作息规律与睡眠方式具有高度可塑性,随着婴幼儿体内的生物钟与外界因素,如声音、光线、家长的抚触等等条件相互作用,两者终将达成一致、协调。而处于睡眠习惯逐步成形的阶段,婴幼儿出现短期的眠睡昼夜节律紊乱问题,都是比较常见。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早醒问题,就属于这一范畴。

1.婴幼儿早醒问题的定义

正常发育中的婴幼儿,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暂时性的睡眠不安、节律紊乱等问题,当婴幼儿出现早醒问题,它主要表现为持续一周及以上,在6点之前醒来(长期保持6点左右起床的婴幼儿除外),之后表现为接觉难、睡眠不充足、精神疲倦、情绪焦虑易怒等等。婴幼儿的睡眠质量问题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及对某些神经内分泌疾病的影响,使得这个问题不仅备受家长们关心,近两年来更受到了小儿神经、精神及心理专业的重视。

2.婴幼儿早醒问题的形成原因

2.1 睡眠-觉醒型式紊乱和睡眠-觉醒方式不恰当

家长由于种种原因:

1. 无法规律安排婴幼儿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次数内进行白天小睡;

2. 无法保证其在白天有2-3次的小睡次数,总时长不低于3个小时的小睡安排;

3. 婴幼儿由于白天小睡时易醒使睡眠时间碎片化,致使小睡总时长即使超过3小时;

4. 婴幼儿就寝、排便、进餐安排和游戏的时间与次数安排无规律;

4个月以上婴幼儿,已经形成初步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生活无规律会干扰婴幼儿尚未发育成熟的中枢神经,致使其发生功能紊乱,婴幼儿则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觉醒节律紊乱,表现为易兴奋、情绪不稳定、入睡难、易早醒、睡眠不规则等等。

有些婴幼儿的生活安排虽然有规律,但不合理的时间安排,也会造成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如,家长因为自己的需求,提前或延后婴幼儿的就寝时间,致使其睡眠时间过分饱和,或是白天的“吃-玩-睡”模式时间超过12小时,夜间睡眠时间不足11-12小时,也会出现早醒的现象。

2.2睡眠不安

1.入睡困难

由于喂养习惯的原因,4个月以后婴幼儿存在睡眠不安的现象,多表现为睡眠启动困难而难以做到自主入睡,导致他们常常需要借助各种安抚帮助入睡,如安抚奶嘴、哄睡、拍睡、抱睡、奶睡等等,如无法满足,就难以入睡,导致婴幼儿精神兴奋乃至啼哭。或是,在婴幼儿夜间就寝前,过度刺激、逗引,致使其过于兴奋,或过于疲劳,都容易造成婴幼儿入睡困难,继发睡眠维持困难,表现为频繁夜醒、夜哭以及早醒等。

2.过度干预

6个月以后,婴幼儿在夜间基本上可以睡整觉,无需再进食,但此时仍频繁喂食,或是对夜间婴幼儿在浅眠期的生理反应过分关注,将在睡梦中无意识哭闹、不安乱动、早醒但仍未完成睡眠周期的婴幼儿抱起,而非安抚入睡,或是等待婴幼儿再次自主入睡,致使其睡眠难以维持,正常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被干扰、打乱,造成其睡眠不安,多表现为夜醒、夜哭以及早醒等。

2.3 环境与身体因素

清晨4到6点钟是婴幼儿的浅睡期,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任何外在环境的变化,如噪音、光线、冷暖、空气湿度、睡眠地点等的变化;或是身体上的不适,如饥饿、长牙、消化不良引起的胀气、腹痛等;以及身体上的发育,如大动作发育期等都可能干扰婴幼儿睡眠的维持,导致正常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被打乱,成为其早醒的原因。

3.婴幼儿早醒问题的干预建议

综上,婴幼儿的睡眠对其身体及心理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会对家长以及家庭功能产生影响,因此针对其早醒的睡眠问题应及早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

3.1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帮助婴幼儿建立生活作息规律的第一步,通过养成白天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及时长的小睡,建立一套稳定的睡前惯例,以关灯、光线等环境变化为睡觉和醒来的信号,通过拍睡安抚到逐步减少家长的安抚,培养婴幼儿自我安抚的能力,建立婴幼儿自主入睡的习惯,发现宝宝早醒之后的不适行为(如哭闹、发脾气或叫喊),做到不开灯、不互动、不逗引,仅轻拍安抚或等婴幼儿自我安抚后入睡,这样坚持下去,逐步养成婴幼儿的睡眠好习惯。

3.2 制定生活作息表

制定规律的生活作息表,形成良好的生活和睡眠规律,这一习惯应从婴幼儿6-8周开始培养。家长可根据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和身体发展情况,为婴幼儿指定生活作息表,并尽量严格执行,以确保婴幼儿能够根据身体发育的需求,规划好婴幼儿进餐、排便、白天小睡、就寝以及游戏的时间,帮助婴幼儿建立稳定的生物钟和良好的睡眠、生活习惯。

同时,家长在指定规律生活作息时,首先要确保给婴幼儿安排足够的睡眠休息时间。亚太儿科睡眠专家联盟(Asia Pacific Pediatric Sleep Alliance,APPSA)建议,婴幼儿应培养固定、规律的睡眠作息并固定就寝时间,避免超过21:00。NSF(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推荐不同年龄的儿童不同的睡眠时长,给4-11个月的婴幼儿推荐的睡眠量为12-15个小时,白天小睡总时长不少于3个小时,小睡最好间隔1.5-2个小时。

3.3 打造舒适睡眠环境

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睡眠环境,对提高婴幼儿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婴幼儿睡觉的房间尽量保持室内光线明亮,良好的通风,室温保持适宜,无需刻意回避噪音,如电话、电视、洗衣机等的声音,睡眠区尽量少摆放玩具,房间内颜色搭配合理,尽量不选择让婴幼儿兴奋、紧张、焦虑等情绪的颜色。

3.4 培养合理饮食习惯

家长通过平时对婴幼儿的观察,摸索出其夜间的食量与消化规律,睡前食量应适度,不要让婴幼儿半夜肚子饿,也别让其在睡前吃太多的食物,以免因为消化不良、排便等原因导致频繁夜醒、早醒等问题。入睡前,应帮助婴幼儿排便,并换上干爽尿布,使其不会因为身体上不适而早醒。

4.小结与启示

婴幼儿的身心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睡眠质量。而为了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其睡眠质量,家长应做到用心观察,配合每个婴幼儿的睡眠-觉醒节律,安排相应睡眠和生活作息安排。让其远离早醒问题,健健康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朴,周乐山,金梦,黄亚芹.婴儿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评估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7):58-61

[2]麦坚凝,婴幼儿常见睡眠障碍及对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64-366

(北京安咪贝护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猜你喜欢
婴幼儿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婴幼儿营养不良漫谈
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婴幼儿合理饮食营养探究
支撑婴幼儿发展的托育环境及其专业支持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浅析如何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