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0 07:22廖文婷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中生物应用策略

廖文婷

【摘    要】新课改的深化实施切实改变着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已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对学科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具体应用为探讨主题,针对当前生物课程教学的落实情况,从科学引导课前预习、导入课堂教学、攻克教学难点以及拓展延伸授课内容等四方面阐述微课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教学  高中生物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13

微课实质上属于一种微型的教学视频,建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小而精致的视频教学模式,详细地讲解某个知识点或重要的理论内容等,以针对性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微课应用到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利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主题鲜明、内容明确的学习资料,创新现有的授课形式,最大程度上优化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应用微课科学引导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生物教学的重点环节,在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教材内容不仅涵盖大量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还涉及到许多理论概念与知识体系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因而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具体内容做好预习准备。将微课应用到课前预习环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预习实效,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关键点与难度较高的理论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与规划阶段,可以根据每节课重点内容的把握,录制相应的微课导学视频,参照学科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以及教学进度等实际情况,将需要强调的知识点全面纳入到微课教学资源中,并采用在线发布的方式将预习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便可以在课前预习的学习阶段内,按照微课内容的科学指导,针对性地了解并学习重点内容,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以外,在观看与回放微课视频方面,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具体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等,恰当地选择适宜自身的学习方法,借助于个性化的高效学习模式,进一步提升在生物学科方面的学习水平[1]。

二、应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

在开展新课教学时,导入环节的规划与设置对整体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课堂导入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为后续理论知识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教师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不仅可以巧妙融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接近的生活化素材,还可以纳入新闻广告以及社会热点话题等,将视频直观、立体化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全身心地观看视频内容,还能够针对其阐述的内容与问题等进行自主思考,接下来,教师便可以根据知识的导入引导学生深入到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效带动起来,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深化学生对要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2]。

例如,在讲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课时,便可以借助于微课对人体出生状态、生长状态以及衰老状态的演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经验进行思考,人体的生长、衰老等生命现象具有哪些特征?通过观察不同年龄阶段人体的主要特点,学生可以回答出人体生长在身高的增加上具有显著表现,衰老则体现在生出白发、皱纹、行动迟缓以及肌肉萎缩等。那么这些外在表现的核心基础来源于哪里呢?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引入理论知识的分析与讲解环节,让学生从细胞的产生、生长、衰老与死亡的层面上理解人体生命现象的变化。

三、应用微课攻克教学难点

面对繁杂的理论知识结构,学生普遍会感到一定的理解难度与学习压力,将微课引入到对重点难点的教学分析中,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畏难心理,还可以培养并强化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践学习能力,切实提升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通过分析与总结高中阶段生物教材的内容特点可以发现,每一章节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主题与知识脉络,因此,在录制与制作微课視频时,教师便可以重点强调每一课的重点与易错点,将难点内容着重标记出来,提醒学生在学习相应的内容部分时,划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逐步掌握解决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解“光与光合作用”一课时,其难点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上,因此教师应针对光反应、暗反应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具体讲解,并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内容纳入到微课资源中,通过视频与动画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有效攻克教学难点,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3]。

四、应用微课拓展延伸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不仅需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的精细化讲解,还应重点关注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由于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个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与理解水平等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要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均能学有所得,掌握锻炼自身能力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匹配自身学习水平的知识内容,便要构建多层次的教学课堂,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将微课应用到生物课堂中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适应个性化学习方式与需求方面,其体现出显著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拓展性学习资料制作成微课,将其作为学生的辅助性学习资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与学科授课进度的紧密相连,还能够大幅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增进其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与探究热情,全方位提高学科的教学实效。

五、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微课受到高中学科教学的广泛欢迎,其不仅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效方式,也是适应现代化教育背景的必要途径。将微课应用到课前预习、教学导入以及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中,将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与教学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对生物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鲍伟利.巧借微课教学,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24.

[2]马亮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11):244-245.

[3]田树言.运用微课模式优化高中生物教学[J].科技资讯,2020,18(26):135-136,139.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高中生物应用策略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