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2021-09-10 07:22张迎梅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施方法思政教育大学英语

张迎梅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一直都是大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西方文化,从而忽视了本土文化元素的内容。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教学不能仅限于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层面,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地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相结合,全面地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大学英语  思政教育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28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教学需求,而是我国针对高素质人才思想教育的关键。无论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优秀,一旦在政治思想上存在偏差,所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在众多的专业知识中,大学英语的教学有其独特之处。大学英语的教育需要向学生展示西方文化,对西方的思维范式进行剖析,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一定的影响。更深入地讲,大学英语的教学与思想政治的教育需要有个契合点,否则两者将会存在天然的“鸿沟”。但越是这样,大学英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越为重要。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1.大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偏差。思想政治长久以来一直是大学里相对重要的课程之一,它关系到学生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成长。所以,思想政治课程在大学课程的体系中是有重要作用的。然而,思想政治课程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门学科,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认识不足,而更为根本的原因则是部分大学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的认知也存在着偏差。在大学英语的课程上,部分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教授理论知识以及西方的思想文化观念,希望以此为基础,增强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借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将学生的英语写作和阅读水平拔高一个档次。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存在的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看上去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平台。教师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以及对西方文化理念的分析,可以酌情将思政的内容融合其中,通过课程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2.教材内容中西方文化篇幅过大。想要学好一门语言,需要先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英语的学习同样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则,使学生大量了解西方的文化理念,从而达到增强英语水平的目的。基于这种观念,大学英语教材在编撰的时候,大量篇幅都在展示西方元素,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若考虑到思政的教学,这样的安排就明显不可取。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西方的文化理念,使学生长期站在西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就会在学生的日常习惯中被削弱,也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理念,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认识造成偏差。大學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是在某些意识形态上,还未完全形成完整的思想。过多的强调西方观念,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培养。其次,英语作为中西方沟通的桥梁,本质上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它的用途。最后,对于学生来说,西方思想理念是有必要去学习和了解的,但是这是建立在对本国文化的认同之上,在教材中若是过度宣扬西方的文化理念、生活方式和国家意识,会使学生盲目地崇拜西方的文化等,而缺乏对本国文化的认识。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重要的一员,近些年来在社会上的风评普遍不高,总是与一些负面新闻扯上关系,这种现象应当给予重视。正是因为学生缺乏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导致精神散漫,课堂纪律较差,社会责任感不强,才会出现一些负面状况。教师应当在采取相关举措的同时将思想政治的教育摆在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大学英语的课堂,更应当融入相关思想政治内容,从点滴处着手,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每位教师都应承担起自身的职责。思想政治的教学不应只是思政教师的责任,各科任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大学英语的教育需要向学生讲述西方的思想文化,就更需要教师把握好尺度,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好把控,避免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颇。教师需要意识到,知识技能的教学只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样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高重视,但并不是一味地强行灌输,枯燥的内容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到最后适得其反。思想政治的教育本就是从日常生活中起源,教师应将思政的内容加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获得启发和感悟,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大学英语教材的改良。大学英语教材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主要的讲课依据,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针对目前教材内容中西方比例失调的问题,在教材编撰的过程中就应加以改变,尝试将更多的中华文化加入其中。当然,这种增加并不是盲目的,中华文化也不只是古代的文化思想,当代的文化思考也是可以参考的方面。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探讨,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学生更加清楚中国文化的内涵,取长补短,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崇拜。通过辩证思维的渗透,使得中西方文化产生碰撞,在思维的摩擦中产生新的火花。

2.提高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可能本身对于西方文化接触较多,会不自觉地被一些思想所影响,继而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这就对教师的思政素质提出了要求,首先教师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中华文化和思想内容有个清晰的认识,通过阅读和理解加深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取得突破。

3.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两者虽有着中西文化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需要就此对立。两者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两者应是取长补短,互补互助的关系。两者都代表着各自的文化和思想,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互动与探讨。学生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才是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

总之,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看待,它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教育内容重要的一部分,更应重视起思想政治的教育,将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实施方法思政教育大学英语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