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2021-09-10 07:22姚涛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实践研究小学语文

姚涛

【摘    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这五大方面全面发展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终极奋斗目标,也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在下文中,笔者将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48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因为小学正是学生初次接受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同时小学也是学生塑造人格、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小学时期的教学工作。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备受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很多家长都极为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层面的内容,即语文教学不仅只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应该基于课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简要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给学生树立榜样、在课堂导入中引入德育内容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

一、给学生树立榜样

在德、智、体、美、劳这五大板块的教育中,德育是开展其他教育工作的基础铺垫,只有在保证德育教育的同时,才能促进教师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德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方针。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育相关部门开始提倡教师应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和文化内容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而纵观小学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在语文教育的加持下教师更易于渗透德育教育,并且教育相关部门也倡导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融入德育教育。简单地说,德育教育指的是教师给学生传授道德品质教育,并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以及美好的精神品质的一种教育形式,而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卻是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德育是一种引领学生端正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的教育形式,语文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执行者,其渗透德育的前提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由于小学生缺乏和社会的接触,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和他们频繁接触的对象只有家人、同学和教师,并且据相关数据显示,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因此很多学生都尤为关注教师的言行举止,有些学生甚至具有效仿教师的倾向,即他们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作为一名教育者,教师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向学生展现出最为优秀的一面。

要想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则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切勿在学生面前出现不良言论或是不得体的举止行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还会使得部分学生模仿教师的不良行为,从而阻碍德育教育的进程。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质疑能力,教师只有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前提下教育学生,才能使其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很多语文教师会教育学生做一个爱护校园环境的学生,然而据观察,部分教师并不能遵守爱护校园环境的规则,这主要体现在这部分教师会随意践踏学校草坪,教师的这种举止不仅会影响校园美好环境的建设,还会影响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接受度,有些学生甚至会反问教师“为什么老师就可以随意践踏草坪?”从而严重影响德育教育效果。基于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身上的美好品质,从而为德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导入中引入德育内容

一般情况下,很多教师都是基于教材中的课文开展教学工作,虽然小学语文的课文篇幅较短,但一篇课文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范围也较为宽广,其中不仅包含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含学生情感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在教学小学语文课文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字词句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可以基于文章的感情基调进行课堂导入,并且在导入环节引入德育内容,这样学生们便能在上课伊始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例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诗时,教师便可以在上课伊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即要求学生想象假设他们要外出一段时期,母亲会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能体会到,在他们和母亲分开的这段时间中其母亲对他们的不舍之情和思念之情。

德育教育是一项联系于生活的情感教育,如若教师直接给学生灌输德育教育,势必很多学生都不能深受启发,所以教师应采用间接引导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深沉的爱,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多学生都会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导入环节并基于实际教学内容给学生呈现德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这样不仅能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还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纵观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不难发现德育教育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意义,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且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内容。

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形式,适宜的德育教育能为学生的成长过程增添光彩,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但对于年龄尚小且社会经验不丰富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犯错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依笔者的观点而言,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不能改正错误。很多小学生虽然经常犯错,但由于他们尚未建立自己独立的认知结构,因此很多学生并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扬长避短,并且每一次的反思都能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当然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度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给学生灌输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鞭策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总而言之,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重视的一大教学任务,当然要想保证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间接的方式接受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江雪贞.树立“德育榜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8(13): 247.

[2]袁之鉴.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导入法[J].成功:教育,2017,000(016): 59.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实践研究小学语文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