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2021-09-10 07:22王步青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王步青

【摘    要】在当下教育界,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校准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本文切实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从多维度切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夯实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内涵与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内在潜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92

2014年,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教育部研究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一词已经成为最热门的教研内容之一。夯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不同学科教师共同的教学目标。就小学数学这门课而言,教师需要重点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实践和努力。

一、创设有利的外部条件

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事物的最终走向需要外因和内因共同起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为学生创设出有利的数学学习条件和环境。

1.充分挖掘有利的教育资源。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是完全围绕着课本展开的。但是现在,书本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换个角度想,生活中有非常多的教育类活动、教育类节目、教育类实践其实都是有助于学生增长见闻、增长能力的有利教育资源。教师的教学既要以课本为主,又要与时俱进、灵活多变,教师要学会借鉴利用有利的合理的其他资源。比如,在讲解算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将网络上的相关竞赛视频引进课堂,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能够增加课堂的活力。

2.充分夯实自身的教学素养。教师本身的文化水平、专业素养处于何种水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就拿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教师的教学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层次性、逻辑性,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如果教师自己对于原理概念的把握都不准确,学生也会学得一知半解、糊里糊涂。

3.充分营造良好的班级学术氛围。除了教师之外,对个人影响更深的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事实证明,一个具备良好班风学风的班级,学生的向心力、上进心更强。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班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适时进行鼓励、表扬、表彰等正面引导教育类行为是十分奏效的。比如说,当学生有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时、有简便易记的运算技巧时,教师都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在班级范围内展示,并进行一定的奖励,从而借助榜样的作用,启发更多学生勤思、勤问、勤学、勤分享。随着良好班级学术氛围的形成,学生在数学知识、计算方法、个人胆量、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将会得到实际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能否顺利养成,最终还是要看学生自己,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和敢于质疑。

1.激发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是自主学习最好的“增长剂”。在课堂上,教师要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如肯定学生的正确答案、表扬学生的认真态度、以身作则展示严谨的解题思路等都是行之有效的。久而久之,上数学课就成为学生精神愉悦的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上好数学课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就大大提高了。

2.激发学生学习上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也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当前,就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合作意识。一方面,教师要适时任用小助手,讓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形式。讨论的范围可以是小组讨论、同桌议论、前后桌互助等。合作的内容方面,既可以是一些相对拔高的奥数题目,也可以是学生日常作业中易错的题目等。

3.激发学生学习上的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学生不缺乏“听话”的精神,但缺少怀疑的精神,这一点是当下不少数学教师的共识。一方面,“尽信书不如无书”,传统的数学课就是因为固定答案类的题目太多,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质疑精神的形成。教师可以巧妙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后自悟答案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偶尔“出错”,让学生去怀疑、去验证、去校正,从而真正建立起敢于怀疑的学习精神,这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题中之义。

三、探讨多学科的有益经验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各个学科专业领域不一样,但不同学科的学科素养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因此,教师可以从两点入手。1.探讨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经验。核心素养的一些点,在不同学科间是融会贯通的,比如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会倾听、会尊重的品质等。这些精神或品质的形成不是某一两个学科的教学可以完成的,最终还是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内,跨学科之间的教师可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要定好一个具体的议题进行探讨,避免题目太大、太空而讨论不出实用的结论。此外,跨学科之间的教研活动应该定期开展,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发展性。2.探讨跨区域等校外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除了校内的教研活动,学校间的、不同区域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样的渠道进行相关的经验交流,以期取得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突破与跨越。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应该针对夯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共性问题展开探讨,集中精力解决共性难题、攻坚克难。此外,除了解决问题还应有经验分享,将好的做法分享和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经验分享往往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目标。

四、结语

有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是时代、社会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征程漫漫,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坚定方向、矢志不移,才会真正取得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李宪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0.

[3]马云鹏,孙艳君.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评价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40-14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