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

2021-09-10 07:22罗德春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罗德春

【摘    要】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因此只要教师采用妥当的教学法,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地学习。基于新时代的教育环境,所谓高效的学习指的是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学科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但很多教师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以高中数学学科为例,浅议学生在数学方面核心素养的养成途径和实践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99

对于已经积累了相关数学知识经验的高中学生来说,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关注的一大问题,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他们才能真正地融入数学学科的学习之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核心素养是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和深化的环境中诞生的,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导方针,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渐渐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大热门词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了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顺应教育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各大地区的教育相关部门都明确提出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数学学科而言,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从数学基础知识入手。核心素养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因此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时都会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只有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他们才能更高效地学习其他内容,基础知识就好似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垫脚石”,能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倘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则很少有学生能在教師的要求下高效地学习,有些学生甚至不能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中,因此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之一便是夯实数学基础知识。虽然数学并不是一门只局限于基础知识教学的学科,但如若教师不关注基础知识教学,则会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进程,并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加难度。基于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夯实数学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基于牢固的数学知识学习更有难度的内容。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接触过数学教育,所以对数学这门学科并不陌生,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学基础情况不同,因此要想引导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教师应先分析班上学生的数学基础,透彻地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薄弱的部分,才能有针对性地讲解数学基础知识。在讲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遵循精讲和细讲的原则,确保学生能扎实掌握相关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转换后进生,使更多的学生都能消除对数学学科的恐惧,从而奠定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地学习数学,并且学习效果较为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助他们打下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学生透彻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是教师的一大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铺垫,但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能扎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对于数学概念,他们甚至还能倒背如流,但这部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却很低。虽然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予以重视,如若学生不具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无论教师采用何种优良的教学法都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且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意义。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只有学生能高效地转换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才能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每一位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还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看,学生完成数学试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由于高中时间较为紧凑且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很多教师都会忽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甚至只负责教学知识点,而从不引导学生高效地解答数学题,这并不利于学生深度加工数学知识,还会影响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想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融入数学学习之中,教师可以一边讲解知识点一边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数学试题,当然由于有些学生思维较为局限,他们的解题方法比较老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给他们传授简便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他们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建树,才能在数学领域有所创造,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现有的数学知识。当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应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即教学并不是一个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有计划地培养,当然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应用现有的知识产出一些和数学相关的观点和知识,并能创造出数学学习价值的一种能力,这是一种不受思维限制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大胆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的潜能,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具备数学核心素养。

近些年,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任务,在上文中,笔者简要阐述了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途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同时还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自行探究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周吕增.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8).

[2]康世强.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000(006):192.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