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落实高质量古诗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2021-09-10 07:22李培桢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会环境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李培桢

【摘    要】 正所谓“学好古诗,博古通今”,古诗教学在整个义务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本文立足当下,从落实高质量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可行性与可行策略两个方面展开笔者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社会环境  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119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唐诗研究专家李嘉言先生,曾经不止一次在著作中强调语文教师应该对《全唐诗》进行全面的研究与考订。李嘉言先生高瞻远瞩的见解在今天依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古诗不仅包含大量实用的语文知识,更承载着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古诗学习的启蒙时期,也是为一生核心素养奠基的最佳时期。

一、落实高质量古诗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现代教学手段的有力支撑。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为教师的教学打开了新的契机和路径。在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在教学中更多使用教师范读、通讲全意、记录中心思想等方式讲解古诗。在这样的“套路”下,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比较高,但是对于古诗所蕴涵的深意以及文化滋养感受比较少。久而久之,古诗的读背成为一种负担,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锐减。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古诗教学过于呆板,缺少灵动性,难以彰显古诗等传统文化内容的魅力。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撑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对落实高质量古诗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在讲解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的时候,教师准备好视频资料,用动态的展现形式有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白日依山尽”的含义,并留下深刻的记忆。再比如,在讲解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一诗的时候,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师不但可以从上课之初就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运用音乐图画等有效烘托气氛、营造意境。所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追求古诗教学的优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使得这一探索具有可行性。其次,良好社会环境的氛围支持。当前,在大力倡导重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不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更加重视古诗等语文知识的学习。这从另外一个层面为教师的古诗教学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教师要善于利用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焕发学生学好古诗知识的积极性,抓住机会创设校本、班本课程。第三,教师个人素养的综合支持。教师个人素养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现如今,伴随着教育体制的系统化发展,多种多样的线上学习、线下教研活动等层出不穷,为教师拔高个人素养创造了条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可以传授学生的古诗知识、文学底蕴也在不断扩充。可见,追求高质量的古诗教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二、落实高质量古诗教学的可行策略

1.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中国的学生在读背默写上往往如鱼得水,但是遇到灵活多变、考查想象力等题目时,往往十分苦恼。因此,实现高质量的古诗教学,教师首先要想办法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比如,在讲解苏轼的《题西林壁》时,教师要善于发问,启发学生自己去表达对于这首诗中蕴含道理的理解和领悟,然后再进行积极的评价与总结。再比如,学到一些送别诗、思乡诗的时候,教师要通过营造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通过有效的移情能切身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将对其理解诗意以及中心思想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简言之,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要多留些话语权给学生,多留些思考感悟时间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加强教学中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教学经验证明,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为古诗教学增彩不少。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往往需要气氛为依托,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将音诗画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美的感受,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上课听讲时也十分聚精会神,教学效果很理想。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古诗学习中的多媒体技术并非越多越好,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之中。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时完全依赖课件,没有课件就不知道古诗怎样教,这是不可取的。不论是课件制作还是课头备课,教师都要用心准备才行。

3.加强古诗教学时的文化继承、渗透与发展。有位教师这样说道:“学好古诗,也是学生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的确,古诗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对于学生自己、对于整個社会都有着精神指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谋求高质量古诗教学的尝试中,一定要最终关注到文化继承与发扬这个点上,如果脱离了这个核心主题,那么古诗教学就称不上是完整的。在具体的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既可以将整个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全部摘录出来,进行分类整理,加强自己教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也可以根据书上的古诗内容扩展到相关的课外诗词上去,扩大学生的诗词量,让学生更好地比较和联系。

4.宏观总览全局,为小中衔接打基础。高质量的教学势必坚持瞻前顾后的基本原则,既巩固学生已有的基础,更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小学的古诗教学任务,还应该为学生的中学古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拉长时间线,制订清晰的长远教学计划。比如,教师在小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学习习惯,像是摘抄、规律记忆、迁移等。“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再去学习古诗知识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渗透部分初中古诗内容。

三、结语

正所谓“学好古诗,博古通今”,古诗教学在整个义务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新时期,教师应该顺应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势,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探索高质量古诗教学的可行策略和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智能观[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2(06):3-15.

[2]张蒙蒙.小学低学段古诗教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0.

[3]何肖蓉.小学中段古诗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赵绍军.小学语文新课程古诗教学的基本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67-69.

猜你喜欢
社会环境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