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2021-09-10 07:22华书英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沟通和谐师生关系

华书英

【摘    要】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有“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等,我们应采用正确的方式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师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  和谐  沟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146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这种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种内容很复杂的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呢?

一、案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的女儿今年读初一,因为从小学开始就是寄宿,所以和老师相处的时间特别多。每星期回来看她开心的样子,就知道她和老师相处得很和谐。事情还要从上周讲起:女儿的周末作业之一是写一篇人物的作文。我建议她写现在的班主任——赵老师,因为赵老师和妈妈一样也是班主任,有着天天管理学生,起早贪黑,而对自己的孩子关心比较少的相同情况。我以为我指导得很好,孩子写起来也很顺。可事与愿违,孩子却写了小学时的语文老师——蒋老师,一个可亲可爱又深得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孩子在文章中写道:那一次我们在操场排练诗词朗诵,小学部的广播里传来了蒋老师的声音,我好怀念蒋老师,想起之前她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当我失落时,蒋老师会安慰我,犹如冬日里的暖阳;当我开心时,蒋老师也会和我一起开心。想着想着,我不禁潸然泪下,听着女儿带着哭泣声读着自己写的文章,当时的我就杵在那里,既为女儿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开心,而同为老师的我又心生嫉妒。自己也是那么爱学生,可有多少孩子能有像女儿一样的情感,觉得老师真的是很爱她,对她的一切是为了她好呢!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我们爱学生,总希望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学生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吗?正如家长中流行的一句话:不让孩子学习,家庭和睦,一让孩子学习,鸡飞狗跳。我想,孩子的表现除了与自身因素有关,与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关系。

关于师生关系的问题,凡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有潜在的一种理论,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又有两者间较为平等民主的方式,也有几者间的混合。总而言之,教育史上发展较大的两种主张是:“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是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控制和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依附地位,没有自主权只能服从,这样埋没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学生中心论”是强调学生为主体,以學生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协助。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可以既作为主人,又作为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但如果后者把握不好会使班级凝聚力减小,纪律涣散。所以,一般采用比较多的理论还是“教师中心论”。

二、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严”与“宽”的度

(一)留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这属于师生关系建立的初步阶段,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好,就能淡化强制色彩,让学生愿意与老师交往,能使师生关系深化。师生关系是众多关系中的一种,与一般关系不同的是,这个关系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我们初次与学生见面,以何种面貌出现,将会影响学生在之后的交往中与老师的亲密程度。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这个老师好凶啊,我们都很怕她;这个老师很好说话,不会骂我们,等等。所以,第一印象的好坏对初步建立师生关系阶段很重要,这是互相信任的第一步。

(二)加强师生沟通

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彼此信任是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产生的。这个交往,既要有正式的交往,又要有非正式的交往,两者结合,互相补充,才能为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打下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班会课举行活动,可以通过谈心与个别同学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也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等等,让师生之间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当然,我们在交往中要注重和学生的心理交往,这样才能沟通思想,了解真实情况。

(三)平衡师生关系

前面讲的都是在和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关心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喜欢。但是,这个“度”我们要把握好。孔子的思想中有一个是“中庸”思想,意思是过犹不及,任何事情我们要适度,不能太过。包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一味为了赢得学生的好感而给予过高的评价,学生就会变得有恃无恐,对老师的尊重程度也会降低。我并不提倡“教师中心论”,也不提倡“学生中心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我们要恰如其分地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犯错误时,也要及时提出并让其改正,有时还可以相应地用点“惩罚”使其吸取教训。一味地包庇并不会让其改正,可以通过我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我们对违纪学生的“生气”,让其感受到自己真的是做错了。也可以用做值日、背书等方式来“惩戒”学生。当然,这只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并不是教育的目的。从长久之计来看,我们应更好地建立起学生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及时改正缺点。

三、结束语

师生关系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处理得好能事半功倍,否则将越弄越糟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爱学生,也要把握好这个度。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注意我们的方式和讲话的语气。让我们做一个有原则又有温度的老师吧,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好与付出。

猜你喜欢
沟通和谐师生关系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