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怎样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021-09-10 07:22康浩然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性德育

康浩然

【摘    要】如何提升核心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研究课题的焦点,德育教育作为核心素养提升中的首要任务,将其加以分析与实践,提高其有效性,对于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当前社会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水平,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建设社会,是教师需要密切关注与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因此,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  德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153

德育教育是我国社会与教育事业的重要发展基础,高中德育教育又是培养青少年的基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一步,青少年是社会建设的希望,其综合素养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素质面貌,甚至会在未来的几十年仍有影响。高中生的德育可塑性十分强,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质、人格情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良好发展。

一、顺应时代发展,改进德育观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向多元化、全能化、包容化方向靠近,人才所具有能力的基础来源于德育,德育培养了他们的荣辱观、责任感、顽强精神、自立意识、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校和教师应具有高瞻远瞩与发展变通的目光,站在时代变革的历史节点上,重新审视与评估当代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德育教育的真正作用。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中心出发点,切实将学生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辅以德育观念和德育责任,真正为学生去思考德育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地受到教育。教师需要明确,德育工作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育化。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幼年时期的教育可能会伴随其一生,为了学生发展成长能够奠定良好基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做好必要的引导,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家长的价值观倾向,多与他们进行德育的探讨,提高家长的个人文化素养,使其能够为孩子进行价值导引;而学校是学生价值观形成时期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家庭与社会无法相比的,学校要明确不同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培养方向,科学地通过学生不同时期身心特点与知识水平规划德育内容,形成有迹可循的、实际的、富有科学性质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学校需要培养专门的德育教师,对其他科目教师也需适当培养,形成统一的良好学校德育风气;社会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在社会中一步走错可能满盘皆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要注意使学生渐渐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如进行志愿者实践项目,做社会调查,逐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二、全方位、立体化、多途径地构建德育网络

首先,学校可以在重大事件纪念日举办专题活动,邀请著名人物就历史事件进行讲演,或者号召学生制作板报,使学生切身领悟重大事件背后的精神内涵、人文底蕴、深刻价值,在节日时可举办主题班会,主要宣传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德育所覆盖的内涵应该进一步得到扩充,德育教育应不仅仅局限于道德教育这一小部分,对于其中的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也应该不断被提及,同道德教育一样,形成一定的制度与规范,有条理地教育给学生,教师由于自身经历与学识的限制、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观的不同,对于德育方法必然有所不同,有所侧重,但教师可以定期互相探讨授课方法,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将自己所擅长的与其他人所擅长的有效结合,构建德育网络,将德育工作做得更好;第三,德育的培养方法有许多途径,不仅专门的德育教师可以进行教育,其他科目的教师也可在自己的学科知识中进行渗透,德育工作也应该落实到方方面面,如班里的班规、学校的校训,应该让学生牢牢记在心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进行礼仪与行为规范化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在其中进行组织和引导,协同配合,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三、注重德育方法,坚持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这方面,身教重于言传,空洞的说教会使学生感到被动受教,本是培养品行的学习内容却变成反复说的“死教条”,学生容易陷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游离状态,德育效果当然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应弱化“死教条”,强化耳濡目染的影响,隐形教育对于学生具有规范、激励、引导的巨大作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和衣着服饰,课堂上要创建良好的班级秩序,使班集体整体体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富有活力、团结友爱,将无形的德育道理转化为有形的物质,通过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的物化存在来达成教师的德育目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情景,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形成诚信友爱、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无差别交往与互动,使学生感受到参与感与尊重感,体验道德情绪的感染,从而精神得到振奋,形成道德需要。德育教育需要不断地进行,其必要条件是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良好道德气氛,其有着很强的感染性,能够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有效且成功的德育教育一定是在开放和谐的气氛环境中进行的,这是多年来德育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持续的德育教育,良好的校园德育气氛熏陶,对于高中生的影响力才足够持久,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才能时时提升道德素养。

四、结束语

高中德育教育至关重要,除了要培养知识才能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学生,学校还需要培养符合新时代价值观念、素质水平达到标准的高水平人才,因而,不断深入推进高中德育教育,深化德育素質理念,构建德育立体架构网络,积极探究德育有效方法,长足发展德育教育,是有效推动高中德育工作充分展开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德育工作中也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然后进一步进行优化、完善,只有系统性、科学性、全方位地进行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地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光恒.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科技信息,2008(28).

[2]亢静静.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探讨[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0(4).

[3]张忠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3).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有效性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