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2021-09-10 07:22刘生德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刘生德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且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直观认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要注意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体现课程目标,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187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一、教师要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开展自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启蒙和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真正理解作品的含义,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分析。教师要注重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清阅读教学的思路,重点讲解阅读课文中的拼音、汉字、词、句子、标点、段落等,运用精炼的语言和恰当的隐喻帮助学生理解,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情感巧妙设置问题,激发讨论;用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在《难忘的一天》的阅读课上,教师在读完整篇课文后,可以提问“哪一天是文章中主人公最难忘的一天?为什么这一天令人难忘?”然后进行全文分析,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概述本文的主要思想,然后教师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文章的大意进行概况,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让他们回答问题,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使他们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阅读模式和思维方式,以刺激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注意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差异化的阅读要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只有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理解,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小学阶段学习的语文课文都是被精心挑选的佳作,具有启发性、教育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重点句子的感知,通过大声朗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当解释《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杨梅树吮吸甘露的图景,而后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可以结合语言和文字的图片,并通过感知“春雨绵绵润杨梅”的感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洞察,将文本语言储存在自己的脑海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形成“感知、积累、应用”三个阶段层次,朗读是“感、积、用”的基础。其将阅读与课堂上对词、句子等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阅读和感知课文的语言,然后在类似的生活场景中提高这一知识并运用好,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例如,在讲解《火烧云》时,有一句话是“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时,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说“红”这个词用得特别好,有的学生回答说“烧”这个词,有的学生回答说“火”这个词,然后学生互相讨论,反复阅读。最后大家都以为是“烧”,然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烧”这个词给人一种云在天空中移动的感觉;“燃烧”这个词让人感觉云被火改变了……这种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文本的美。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丰富阅读课堂教学方法。

三、使阅读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目标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本杰明·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基于这一理论,学者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按照立体目标框架设定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目标来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定的目标应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知识水平是渐进式的,设定的目标应具有清晰、准确的特点。通过阅读课程,学生能正确、流利、富有情感地朗读普通话,并能理解故事、描述、解释、论证、抒情等表达方式,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欣赏句子的意思,理解所读作品的内涵,真正提高自己欣赏作品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发展。

四、采用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第一,加强朗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朗读能力密切相关。如果学生的朗读能力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不会太差。这主要是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和内涵的理解。流畅的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课的效果。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等方法。第二,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在准备文章的时候可以使用默读法。默读可以加强对文本内容主题的升华和总结,掌握整篇文章的整体节奏。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第三,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想象扩展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场景和一些画面,对这种情景进行想象性的阅读。这个过程就是發挥想象力的过程。通过想象,学生可以在文本中运用阅读内容和生活经验一起,通过这些虚构的图片来制造问题,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五、扩大课外阅读

拓展课外阅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课外阅读训练,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阅读状态,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应尽量与家长沟通,在家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学生去书店,购买一些优秀的阅读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角。第二,发展小组合作阅读方法,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阅读经验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拓展阅读视角,交流阅读经验,实现阅读能力的拓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制作阅读卡片,积累好词汇、段落等,并逐步将这些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作文写作中,达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艳春.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2):7-8.

[2]孙利.探究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2):49-50.

[3]郑祥梅.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2):170-171.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