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分析

2021-09-10 07:22邹燕
健康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邹燕

摘要:目的:研究重力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2例,按照新生儿的出生时间前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间断鼻饲喂养方式,研究组患儿实施重力喂养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耐受率。结果:研究组患儿在喂养干预后的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耐受率,组间数据大小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予以重力喂养方式,可有效缓解极低出生体重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对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该种喂养方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重力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应用效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在胎龄大于34周且在出生一小时之内的体重小于1500g的新生儿。由于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胎龄较小,在出生时新生儿的身体发育还很不成熟,这就使得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中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导致新生儿在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出现发育迟缓的现象。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发育质量以及预后效果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1]。相关新生儿医学研究表明,让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达到全胃肠内营养,不但能够促进新生儿的胃肠道器官发育,还可减少新生儿在发育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有临床研究显示,对新生儿进行奶液重力喂养,不但能够将奶量和奶流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还可促进新生儿的发育和成长。本研究旨在探讨重力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详细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在2018年1月-2020年4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2例,按照新生儿的出生时间前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其中对照组新生儿中有28例女性新生儿、23例男性新生儿,出生体重区间在988-1493g,体重均值(1125.56±80.29)g,胎龄30-34周,胎龄均值(31.25±2.08)周;研究组新生儿中有30例女性新生儿、21例男性新生儿,出生体重区间在1125-1480g,体重均值(1130±80.89)g,胎龄29-34周,胎龄均值(32.01±2.11)周;两组患儿的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经检验后对比分析,差异较小(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予以间断鼻饲喂养方式喂养:在新生儿出生24h内对其进行奶液喂养,奶液喂养量控制在10-20(kg.d),严格遵医嘱和患儿的实际喂养耐受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奶,加奶速度控制在10-30mL/(kg.d)范围内,间隔3h进行一次喂养。在进行每次奶液喂养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使用注射器进行轻缓的回抽,在确保无残留奶液之后用注射器缓慢且间断的推入营养配方奶,之后再注入少量温化的灭菌注射用水冲管。

研究组予以重力喂养方式喂养:重力奶液喂养方式的奶液喂养量、加奶速度都与对照组相同,间隔3h进行一次奶液重力喂养。在进行每次开奶喂养之前,需要使用注射器轻缓的回抽奶液,在确保无残留量之后再使用注射器与胃管的末端进行连接,之后再将注射器放置在暖箱上方的通气孔。奶液注射器的针筒需要与患儿的嘴唇正上方。与患儿嘴唇垂直,针筒与患儿嘴唇的距离在15-20cm范围内。之后再将奶液缓慢倒入注射器中,通过奶液自身的重力伴随着胃管流进患儿的胃部,在每次喂养结束之后需要注入适量温化的灭菌注射用水冲管。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喂养过程中的喂养不耐受率,不耐受情况包括腹胀、胃潴留、呼吸系统受阻、呕吐等不良情况。喂养不耐受率=不耐受患儿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组间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实施X2检验,以(%)表示率等计量资料,若P<0.05,则代表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可比性。

2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率分别为,可见研究组的喂养不耐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大小差异较大(P<0.05)。见表1。

3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临床妇产科较为常见,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善,他们的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成熟,且食物吞咽功能、吸吮功能以及胃肠道功能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2]。虽然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已经符合肠内营养目标,但是想要促进患儿的成长发育,必须要对其予以长期的重力胃管喂养,这样才能够确保新生儿在成长发育中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由于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胃管喂养,导致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延长,且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对新生儿近期的体格生长以及日后患儿各机体器官的发育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予以重力喂养方式,可有效减缓奶液流入新生儿胃部的速度,从而减小奶流对患儿胃肠道造成的压力,重力喂养方式符合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自身的吞咽吸吮速度[3]。在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采取重力喂养方式喂养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奶液自身的重力作用让奶液从经过胃管流入患儿的胃部,该种喂养方式能够减少奶液对新生儿产生的应激反应,并且能够有效减轻奶液对新生儿胃粘膜所产生的刺激,并且能够帮助患儿更好的吸收奶液中的营养物质需求,从而减少和避免新生儿不耐受情况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的喂养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可见重力喂养方式在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可知,针對极低出生体重儿予以重力喂养方式,可有效缓解极低出生体重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对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该种喂养方式在临床可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莹.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喂养护理方法对比研究[J]. 好家长, 2019, 000(006):P.252-252.

[2]靳秀花, 闫素芹. 初乳口腔滴注对高原地区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

[3]董梁, 李占魁, 张莉.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0, v.28;No.214(04):73-76.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541002)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