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活动中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2021-09-10 07:22陈霞
健康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

陈霞

摘要:随着中国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加深,大众愈发重视生活质量、医疗保健质量和医疗健康水平,这就导致了整体的健康服务需求也趋向优质化和人性化。中国临床护理工作中,基于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数量增加、护理技术提升的影响,中国临床护理工作也趋向专业化发展,在实际的临床护理活动中应当重视护理安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临床护理活动;护理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1、临床护理中的安全问题

1.1 临床护理记录未记录完全

临床护理记录应当客观反映问题,并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护理记录就是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实际情况,客观记录实际的问题,并保障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临床护理中,临床记录未记录完全可能存在护理安全风险。例如,某患者体温39°C,但是没有描写是否采取后续的诊断,导致实际的护理程序出现中断,这样就导致了护理程序的缺失。如果患者出现后续的病情加重问题,则很难界定医院和患者的责任。另外,如对某高血压患者护理,医生开立患者降压药物,护士给药后没有记录,就容易造成重复给药。这些问题都会出现护理安全问题,影响实际的护理效果[1]。

1.2 临床护理记录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的护理记录是医院临床护理活动应当规避的问题。护理记录不准确则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导致整体的记录与实际护理存在差异。例如,在某全麻患者返回病房之后在麻醉记录中填写麻醉已醒,但是此时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再比如医嘱单上记录禁食水,但实际上记录却是饮用水500ml,都是记录前后混乱的问题。记录不全面也可能出现医护纠纷,如某患者心功能不全,心率120次/min,护理人员按医嘱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生理盐水20mL。但护理记录中无医嘱及用药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记录。这样的工作做法不能保证真实反映患者病情、可能存在违法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风险。

1.3 临床记录不吻合

面对同一位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会同时写下记录,但是对于患者情况判断的不一致会出现记录不吻合的问题。例如,在某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医生记录其肢体肌力为2级,但是护理人员记录为3级,就会出现诊治安全隐患。另外一种情况是,当遇到紧急救护的时候,医生会下达口头医嘱,但是护士并未正确补记医嘱,这样也会出现临床记录与实际不吻合的情况。

2、临床护理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

2.1 护理人员本身

如果护理人员不具备很高的职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等,就会导致护理安全不过关,如果实际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缺乏自我约束,不能针对患者情况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做到及时汇报就可能出现拖延患者诊断的问题。同时,护理人员如果存在技术操作水平低的问题,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例如,在部分现代化的医疗仪器的使用中,若不能做到流程化操作,会导致实际的护理效果不佳[2]。

2.2 患者本身

患者自身缺乏护理意识,并缺乏疾病相关的知识,在部分患者的护理中,患者机器家属缺少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因此对于整体的护理效果不甚满意。患者本身不听医嘱也可能造成护理安全问题,不仅仅可能引起护理纠纷,也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患者安全风险。

2.3 救治环境影响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护理环境作为支持,但是在部分情形之下,可能出现临床护理安全问题,在急诊护理中,针对病人的护理需要多学科和专科知识,尤其是急诊护理活动集中,人员流动性较大,医护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就可能存在护理安全问题。

3、临床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3.1 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应当统筹协调,并建立在救治生命为中心的工作原则之上,提供全方位的优质化护理。护理工作一般是由医院延伸至院前,其工作的开展以拯救患者生命为目的,要求护理人员在急救现场具备快速识别的能力并及时开展护理工作。在医院中,要通过简单的护理拓展至全面协调的护理,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让病危病人得到有效治疗。作为急诊科护士,要切实体会到患者的痛苦,要抱有对患者的关爱同情心理,并且应当尊重任何一名患者,同时要应当对患者心理活动进行了解和分析,不断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条件,最大程度满足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乃等各方面的护理需求,保证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

3.2 建立科学的护理流程,让护理工作具体可靠

各科室应当重视强化对重症护理的治疗工作,建立并完善临床监督机制,要严格对抢救设施进行管理,整体提升医院护理水平。护理人员要转变传统被动护理的方式,积极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将护理工作的特点具体体现出来。所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应当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同时对护理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各种因素直接影响的是护理的质量。针对护理专业,应当建立对应的护理技能,积极计划并开展与护理相关的专业培训,通过多渠道的方式进行护理配合,有效激发高龄护理人员对紧急情况的反映度,同时将其对护理工作的热情激发出来,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3]。

3.3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实现规范化护理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应当重视护理人员的责任认定。在填写护理记录单的时候,应当重视填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在每次护理记录单中签名。护理记录单中需要清晰填写患者姓名、科室、年龄、床号等基本信息,记录单中清晰填写护理人员的工作日期、时间、具体的病情观察情况、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根据实际的病情确定护理计划。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提升个人的工作水平,以高水平的护理、严肃的工作态度实现规范化护理,提升护理工作实效。

4、结语

总而言之,护理工作中,安全是基本要义。护理安全需要以不发生心理、生理或功能上的障碍和损害,在医患矛盾突出的今天,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具快速性与复杂性,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结合护理工作的流程特点,针对护理人员的素质需求不断学习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白秀娟,王懿.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血栓與止血学,2021,27(01):153-154.

[2]吴玲.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9):95-96.

[3]李旭锋.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2):249-250.

(四川省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
浅析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小微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防范措施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在护理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相应防范措施
论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