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角下实验室跨学科综合管理路径研究

2021-09-10 07:22陈婉梅欧阳友全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共享机制协调机制跨学科

陈婉梅 欧阳友全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场所,培养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本研究基于双创视角分析实验室跨学科综合管理的必要性及管理现状,探讨双创视角下实验室跨学科综合管理路径。研究发现,高校应该从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协调管理机制三方面进行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

关键词:跨学科;共享机制;开放机制;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057-02

基金项目院福建农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校级一般项目(项目编号:YB2020040)。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入贯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意改革的实施意见》重要内容。福建省于2017年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实验室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基地,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普通实验室管理机制的缺陷与优化方式;专业型、科研型实验室的资源分配及统筹优化管理;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问题探讨等。本研究从创新创业视角探讨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问题及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改革,尤其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双创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一、基于双创视角的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及个性化双创人才为主要途径的人才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及实践性。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创业氛围认知及创业实践模拟。我国高校当前人才培养对象迅速实现了“大众化”,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脱节,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仍然呈现“先天不足”,难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有利于双创人才培养对实验室的时空需求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实验室做事先准备好的实验项目,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学生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制约了我国高等学校“双创教育”的开展。基于双创视角的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一方面进行跨学科实验室管理,使学生不再受专业限制,可以在遵守相关使用规定的前提下使用其他学科实验室,打破了空间上的界限;另一方面,双创视角下的实验室管理使学生在进行“双创”活动中,可以多次进入多个实验使用多个仪器设备,打破了实验室使用的时间限制[1]。因此,基于双创视角的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有利于双创人才培养对实验室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需求,有利于双创教育的实现。

(二)有利于完善双创人才实验教师队伍

传统实验室的教师队伍是根据学科门类进行划分,由于各学科各自独立,教师队伍局限在各自学科体系下,综合创新能力不足。基于双创视角的跨学科实验室管理一旦形成,可以较容易地打破原有学科界限,实验教师队伍为了服务双创人才培养需求,需主动和被动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提高服务双创教育的能力。同时,由于双创视角下的跨学科实验室管理需满足不同学科学生在不同时间点对实验室的需求,大部分高校现有实验教师隊伍的管理方法没有办法完成。因此,基于双创视角的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将有利于更好地完善双创人才实验教师队伍。

(三)有利于促进高水平实验室管理机制形成

大部分高校现有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都是依学科需求、课程需求所建设,相应的管理机制也是各学科体系下的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利于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及一流的大学。基于双创视角的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有利于打破学科、课程界限,从服务于双创人才的角度整合多学科、多课程的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整合实验室人才资源,培养高效的双创型师资队伍,从资源管理和师资建设两方面提高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最终完善双创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实验室管理机制。

二、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的现状

创新创业的思想和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也在实践中实现,需要高校在各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上提供支持。由于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都是基于学科建设需要,通常只能满足一个专业的实验需求和实践需求,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程度较低,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很少,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学科之间很难开展综合性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双创建设[2]。高校实验室对学生的灵活开放程度不高,基本只满足课内实践,易出现部分实验室存在长时间资源闲置,部分实验室则处于长期使用紧绷状态,既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又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无法在各双创竞赛上对学生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各高校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老师只能满足某一专业实验教学需求,还没有具备跨学科实验室管理职能,同时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直接影响跨专业实验室综合管理,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3]。

三、基于双创视角的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号召,充分发挥学校各专业实验室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作用,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高校应该从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协调管理机制等各方面进行跨学科实验室综合管理。

(一)跨学科实验室资源共享管理机制

各专业实验室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实验室资源进行全方位管理,对实验室使用、闲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同时根据学校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协调各专业双创类实验室,打造与各专业相符的双创实验室资源共享管理机制;根据不同实验室的特点制定有效共享机制,如谁能共享,谁能管理,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其次应保证共享安全,如一些大型的复杂仪器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仪器毁损,甚至危及使用者安全。因此高校可以考虑借助互联网,构建跨学科实验室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对具体的共享人、共享方式、共享内容等直接在平台上体现和操作[3];同时在大学生入学的专业导论上,系统介绍学校双创实验室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引导学生使用跨学科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各专业实验室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另外可以考虑与相关企业合作,对校内实验室资源在合理的费用和时间处理上进行有效共享,依托学校实验室资源进行社会化服务。

(二)跨学科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

双创活动是一个系统、综合性的活动,可能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学科的实验室资源,又由于学生的双创活动大都是利用课程外活动时间使用各个实验室资源,因此,各学科实验室需要围绕双创活动建立有效的开放管理机制,如具体开放时段、开放时长、开放方式,确定管理方式上是统一安排实验员管理,还是在有效登记下由学生自行管理……另外,高校需要考虑如何管理开放过程的水、电、火、化学药品安全、仪器设备安全等,保证实验室相关设备安全及使用者人身安全[4-5]。綜合以上因素,开放管理机制首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实验室的专业性、危险性以及设备的贵重程度等,对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进行严格管理,如化学类实验室最好在实验员在场的时候有限开放,由实验员统一管理,其他相对安全的实验室可以考虑24小时开放,在有效登记的前提下由学生自行管理;对于一些危险性很高、专业性很强的实验室则不开放,或者在学生申请后,在相应老师指导下使用相关实验室。

(三)跨学科实验室师资队伍协调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双创实践,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跨学科实验室指导老师队伍。这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邀请长期在一线指导的实验员,可以邀请各学科领域的优秀研究人才、理论老师,还可以借助校外资源,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成功人士、自主创业的校友等,由此构建一支高水平、富有启发性的双创师资队伍。同时,高校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这支队伍服务双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制定有效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惩罚机制[6]。在培训机制上,鼓励双创教师队伍参加各类实验室管理培训、双创活动开展培训,提高跨学科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水平;在激励机制上,鼓励双创教师服务于大学生的双创实践活动,对于所指导学生获取不同级别的双创奖,给予不同级别的现金奖励,同时,对于校内指导老师可减免一定时数的课堂工作量,在职称考核方式上,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师队伍;在惩罚机制上,若由于指导老师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实验室仪器毁坏、学生人身受损等,应责令其弥补相应损失,同时取消其双创指导老师资格。

四、结语

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高校需结合自身实际,在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调整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配合双创教育进行跨专业实验室综合管理,合理协调各学科实验室资源利用,推进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孟庆繁,等.实验室管理育人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1(08):80-82.

[2]刘志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探析———评《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22):87.

[3]陈颖,等.基于高校的智能实验室建设与实施方案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8):88-92.

[4]周娟,等.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7(12):23-24.

[5]刘靓.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79-81.

[6]张晓荣,等.规范高校实验室管理,推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4(Z1):35-36.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共享机制协调机制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行政调解研究——以交通纠纷为例
论我国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协调机制的完善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协调研究
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机制
亚欧博览会绿地后续利用与共享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