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

2021-09-10 07:22刘菲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服务社会艺术实践艺术院校

刘菲

摘要:在国内外重大活动的舞台上,艺术院校学生以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参与社会服务,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高规格、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搭建了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桥梁,成为与专业教学并行的育人渠道和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本文试图以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服务我国建设的具体实践为例,通过对人才培养效果的具体分析,探索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即专业教学、艺术实践、社会服务协同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艺术院校;服务社会;思政教育;人才培养;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108-02

基金项目院本文为北京舞蹈学院2020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项目编号:02022707/055)的研究成果之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展开繁荣发展的新篇章,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探讨“社会服务”,更多地要着眼于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的反哺,两者应是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关系。实践是人才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奥运会、APEC会议等越来越多的国际重要活动落户北京,丰富的社会服务活动为艺术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驱动力,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参与社会服务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体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逐渐形成具有艺术院校专业特色的艺术实践反哺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一、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形式与内容

(一)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2]。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天然优势主要体现在文化领域[3]。由于艺术专业的实践属性较强,其实现方式明显有别于其他综合类高校,主要内容是开展艺术实践、创作优秀艺术作品、培养艺术人才、涵养大众艺术美育等。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着重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4]。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二)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背景和实践成果

为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各类艺术专业学校,培养的大批艺术人才成为新中国艺术事业的开拓者。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专门化的舞蹈教育高等学府”[5],自1954年建校之初就先后承担国家领导人出访的随访演出,代表国家参加各类国际艺术节和展演等,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创作了一大批经典舞蹈作品,将中国优秀的舞蹈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建校60余年来,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北京舞蹈学院均将参与社会服务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师生们秉承“爱国、爱校、爱舞蹈”的优良传统,积极服务于我国的重大活动,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外宾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近年来,学校先后圆满完成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第十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中赞建交55周年文艺晚会、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庆70周年文艺演出等重大活动的演出任务。

二、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机制建立

(一)革新办学理念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所在。舞蹈高等教育一方面要遵循高等教育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要兼顾舞蹈学科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艺术院校需及时调整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艺术实践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将艺术实践成果服务于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服务于京津冀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二)完善课程设置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艺术院校在加强专业教学的同时,也应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艺术观。例如,北京舞蹈学院专门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创作”思政实践课。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互配合,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引导学生挖掘思政创作素材,最终呈现出带有思想政治理论底色的舞蹈作品。

(三)建立实践体系

艺术院校之所以能够在社会服务中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与多年来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不开。艺术院校的专业实践形式多样,包括舞台实践、教学实习、采风、毕业创作等。伴随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北京舞蹈学院经过多年探索,依托专业多样性和教学资源整合,“探索形成了‘表演-编导-理论-设计-传播’跨专业‘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表演专业以舞台实践推动教学;编导专业以剧目创作推动教学;舞蹈学专业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教学;设计和传播专业以项目设计推动教学。”[5]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形成特色模式

在近年来参与重大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北京舞蹈学院形成了“党建+艺术”的特色工作模式,注重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重大社会实践。在完成国庆70周年排演任务和代表国家执行出访演出任务时,以成立临时党支部的方式,引导师生向榜样学习,在重大实践活动一线“火线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在国家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思想引领的工作机制,将党组织战斗堡垒扎在最前沿,成为艺术院校创新实践育人特色模式。

三、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效果

(一)以完成重大演出任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参与重大社会实践能够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青年学生从艺之初便深刻认识到艺术工作的政治意义,将这种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渗入到师生艺术创作和表演的血液里,代代传承。学校以参与重大活动为契机,一方面强化专业责任感,要求学生以最佳状态和最高水准在世界舞台上树立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深刻感悟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和中国的大国风范。

(二)以对外文化交流为契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学生通过国际交流艺术实践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起传播舞蹈文化艺术的使命,丰富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北京舞蹈学院自2017年开始,连续每年赴中东欧国家执行文化和旅游部“欢乐春节”巡演任务,学生们走出国门,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亲身体会到外国观众对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高度赞誉,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专业自信心,体会到国家“一带一路”倡議的深刻意义。

(三)以志愿服务扩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渠道,艺术院校通过建立“成长积分”的机制,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增强学生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同时注重在艺术活动、赛事中开展志愿行动,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做贡献、受锻炼、长才干。

(四)以舞蹈美育促进学生实习就业

艺术院校在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同时,也引领全国相关单位开展高水平的艺术普及教育,大力推进艺术审美教育与人才战略的紧密对接。发挥艺术美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通过“高参小”“高参高”项目的实施,将教学资源与成果回馈社会。学生在中、小学承担舞蹈美育课程,参与教材与课程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

四、结语

艺术院校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在社会层面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层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形成了富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03):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20-11-13). 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 html

[3]李琳璐.“十三五”期间我国一流大学服务社会的路径选择与领域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8):26-33.

[4]本刊编辑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摘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06):4.

[5]刘岚.构建新时代艺术院校实践育人体系[J].北京教育(德育),2018(09):58-61.

(荐稿人:赫丽萍,北京舞蹈学院宣传部长,教授)(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服务社会艺术实践艺术院校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研究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思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