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脏病患者家属实施心肺复苏培训前后比较

2021-09-10 18:55赵玉合严红曾瑜刘艳艳刘玮马弋力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家属培训

赵玉合 严红 曾瑜 刘艳艳 刘玮 马弋力

【摘要】:目的:对心脏病患者家属实施心肺复苏培训前后比较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跟踪治疗的心脏病 患者 168例,采用心脏病心肺复苏培训干预方式,按照电脑随机法随机选取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 84例,男性 35例,女性49 例;对照组患者 84例,男性 42例,女性 4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研究学意义。分析差异性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综合能力评分差异,患者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不满意0例(0.00%),综合满意84例(100.00%);对照组不满意6例(7.14%),综合满意78例(92.86%),(p<0.05)。结论:综上所述,对心脏病患者家属实施心肺复苏培训干预后,其家属心肺复苏实践能力、理论能力等有较大发展,培训后,经过规范性心肺复苏后心脏病患者治疗满意率更高,建议研究推广。

【关键词】: 心脏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培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健康的观念发生改变,大多患者家属开始尝试提升自己的应急能力,提升患者应急治疗质量。心脏病猝死属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突发病,严重威胁了患者生命健康。大量心脏病急诊案例表示,心脏猝死干预时间越提前,其对急救效果最佳。心肺复苏是最为常见的急救措施,其关系到患者的抢救质量。医学研究表示,但大多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心脏病患者家属可以及时急救猝死患者,提升心脏病患者复苏成功率。本文针对心脏病家属心肺复苏培训教育为研究内容,分析对心脏病患者家属的培训效果,心脏病患者的依从性,现将相关病例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跟踪治疗的心脏病 患者 168例,采用心脏病心肺复苏培训干预方式,按照电脑随机法随机选取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 84例,男性 35例,年龄为 36 岁 - 75 岁,平均年龄为( 53.2± 3.95)岁,女性49 例,年龄为 48岁- 78岁,平均年龄为(54.2 ±4.98 )岁;对照组患者 84例,男性 42例,年龄为41  岁 - 78 岁,平均年龄为( 50.3± 5.14)岁,女性 42例,年龄为 38岁- 71岁,平均年龄为(59.2 ± 2.8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研究学意义。分析差异性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综合能力评分差异,患者的依从性。

纳入标准:(1)经心血管内科医师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家属,如有多名家属,由患者指定一名参加本研究;(2)年龄 20-70岁;(3)小学以上文化水平;(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培训计划。

排除标准:(1)过去2年内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有严重的生理、心理或精神疾病者;(2)家属为医务工作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家属采用常规化的医疗讲解干预,为患者家属讲解心脏病患者常见症状、及用药和生理特征,告知心脏病突发应急处理措施,发放心脏病急救宣传手册。

实验组患者家属采用定期入院培训指导干预,在基于对照组的干预基础上采用以下措施:①为家属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测试,分析家属对心脏病的认识程度,确定培训方向和内容。②采用一对一模拟培训,为患者家属演示并指导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操作方式。③每周测试患者家属的应急能力,心肺复苏操作规范能力(为期一月)。④为患者家属讲解应急护理措施、心脏病患者心理辅导,日常护理措施,提升其家庭综合护理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心脏病患者总满意率对比见表1

2.2两组心脏病患者家属培训前后综合能力变化对比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年化的进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同时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心脏骤停具有突发性,需在第一时间对其心肺复苏,赢得治疗时间。考虑到疾病突发性,医院急诊时间影响,可通过提升病人家属的急诊治疗能力,如心肺复苏培训方式提升患者治疗及时性。

【参考文献】

[1]范昀.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26-27.

[2]李文欢,杨和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属健康宣教中引入教学反馈策略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2):5092-5095.

[3]S. Buchholz, F. Born, S. Brunner,等. 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How to Triage the Patients?[J]. Thoracic & Cardiovascular Surgeon, 2018, 66(S 01):S1-S110.

重慶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重庆 400054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家属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