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2021-09-10 07:22曾小春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初中农村

曾小春

摘要: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受学生自身、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学校和教师要定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提高课堂趣味程度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其进行影响和转化。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学困生的形成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天生就笨的原因,而是受其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学校和教师要想办法去转变这部分学生的思想,调整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使其从根源上对学习重视起来,喜欢起来,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转化,为其以后的学习、人际关系乃至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产生原因

1.1学生自身原因

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们自觉性本来就较差,很难去主动学习,再加上很多父母都在外打工,无法监督,这部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作业又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日积月累,总体成绩逐步下滑,最终变成学困生。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原因,比如说学习能力天生不足、智力天生过低等,也有影响。

1.2家庭环境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功的翅膀。而受经济水平和教育普及度等影响,农村家庭自身的文化氛围与水平就要比城市家庭要低很多,这就注定了很多农村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过低,没有一个好的教育心态与方法,甚至觉得学习没有什么用处。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部分农村学生自然也就对学习充满了排斥,不认真学甚至干脆不学,逐渐变成了学困生。

1.3社会环境影响

上文提到,有很多农村父母,由于生活所迫选择外出打工,因此这部分孩子就变成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管,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与陪伴,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孩子逆反心理极强,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上弯路,比如有很多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泡在网吧,根本没有心思和精力去努力学习,从而导致整体成绩快速下滑,沦为学困生。

2.转化策略

2.1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扮演一个师者的角色,而且也需要扮演一个朋友的角色,也就是良师益友。比如,教师完全可以多找机会与家长及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与沟通,毕竟,沟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之一。通过沟通,让学生和家长知道当下的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知道这个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拼的就是综合文化素质。教师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其对学习的看法,然后家长才会对学生的看法产生影响,这样家校合一,双管齐下,多重影响,才能逐步提高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只有使其真正的重视学习才能使其拥有努力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兴趣,从而逐步脱离学困束缚。

2.2提高课堂生动程度

人们总是对有趣的东西更感兴趣,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们。作为初中教师,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综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的趣味程度,从而吸引学生,使其真正把注意力放到课堂内容上去。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幽默的话语甚至段子,当然,前提是这种段子必须是健康、正面且带有教育意义的。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入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现代多媒体手段来吸引学生,在讲具体的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或者动画片段,这样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对学习的热情,避免变成学困生,毕竟,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和认同感,当课堂不再是只是教师的讲述,而是引入了趣味性更强的影视动画,学生的兴趣便能被很好的激发,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效果,使其逐步摆脱学困的束缚。

2.3提升教师自身人格魅力

虽然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苦练基本功,广泛涉猎、多学习、多看书、多练口语。要知道,一位各方面知识只能达到教師最低标准线的初中教师,和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富五车、旁征博引的初中教师,站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对其的认可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这些农村学困生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很差,因此,越是幽默和浅显易懂的教学语言,他们越能吸收、越能听懂,而只有极其富知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以幽默诙谐却又不失专业性的教学语言对本来晦涩难懂、复杂抽象的知识进行另辟蹊径的解构,让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能听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的吸引学生。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要想让学生认同需要学习的科目,首先得让他们认同教这些科目的老师,这样他们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成绩,逐步脱离“学困”的束缚。

结束语

因为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农村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立足于学困生自身和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措施去充分激发其对学习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提高其整体的成绩,使其逐步从学困生走向优等生。

参考文献

[1] 胡友仁.浅谈差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措施[J].教学研究,1999(2).

[2] 何芳.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嘉禾县晋屏镇盘江中学 424509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初中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