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2021-09-10 07:02张颖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张颖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呈现出的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学识、技能和情感的能力,是学习文字应用的整合性的、基础的课程。语文作为整套课程的基础,小学阶段是黄金阶段,小学阶段是培养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颜是学生在语言浸润的环境中不断积累和搭建出来的,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呈现其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方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是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阶段综合素养的培育涉及到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包括语言、思维、审美等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就要求教师应该在阅读、写作中贯彻落实让学生自主探究与自我体验的策略,让学生更多的依靠自己在读写实践中摸索,从而培养起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起学生的核心素养。

1 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小学语文的学习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能力,语文中“读与写“占据了几乎这个学科的全部,所以在培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阅读能力是教师最应该注重的一个技能之一。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是每一个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课本中出现的文章大多思维比较简单,如何让学生沉浸到文章中来,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

阅读是培养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著名的中外书籍,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本国的著作也要知晓其他国家的著名的书籍,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鲁迅先生的书,在阅读国外的书籍时可以布置《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等等,这不仅能够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在书中建立一个对世界的了解,这些流传下来的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必定会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阅读的教学,例如每个星期抽出一节课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或者布置一篇具有特殊意義的文章,读完之后要求学生们体会其写作的思路以及手法,最好可以进行仿写的训练,让学生的阅读真正的有意义,使学生有进步。

2 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息息相关

小学阶段的写作是很多同学的难题,由于小学生正在处于语文基础能力形成的初期时期,他们对于文字的敏感度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系统性的训练,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没有完全的成熟,如果教师一昧的强调写作的惯式会使得学生的创造力丧失,教师不应该总是提出命题式的作文,而是要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这种自主表达可以渗透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日记,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这一做法不仅能够鼓励学生记录日常的生活而且能够在日常中就加强了对于文字的敏感度。这种行为不会给学生招致对于写作的反感,所以教师教授写作应该掌握好正确的方式方法,而不应该是为学生规划好每一段落该如何写,教师应该授之以渔,长远性的来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把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

学生处于三年级的时候,作文刚刚进入起步阶段,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图片,在图片中有一句话或者是明显的动作,让学生在这之中得到启示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切记教师是启发者和激励者,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发散,创新能力高,这是写作最需要具备的,教师不能将这种品质扼杀。记叙文是小学语文的写作重点,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是缺一不可的,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下意识的与记叙文六要素进行对照,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像再让同学们写一次难忘的经历的时候,对于这种叙事性文章每个同学都该把六要素牢记心中。

3 注重授课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和学生都是关键的一环,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注重自己与同学们亲近、沟通的技能,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教师应该由“情”引“趣”,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情感因素,把这些因素变成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语文的动力,并且由此推动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探索世界,让学生富有成效的学习。授课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如果教师能够以一种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授课的话,将会大大提高授课的效率。

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语文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富有极强的人文性,把语文教学融入到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中融入生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筹帷幄,挥洒自如,更应该是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没有被很好的调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反转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或者是积极运用现代化设备,把语文课堂展现的尽可能活灵活现,从而达到对于课堂的重塑,提高课堂的效率。

总体而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在教师和学生上齐下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并且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寻求进步;学生也不应该困于课堂、碍于课堂,相反要把课堂看作是生活的集结地,要把生活看成是语文素材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培育起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国内外的经典名著,同教师也应该转变教授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自主展开对文字的运用和表达,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的流程,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语文学习,从而真正的培养起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希明. 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6(12):58.

[2]沈华麟.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评价研究[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9):143.

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龙安中心小学 40544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