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图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

2021-09-10 07:02刘颖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主题图信息化探究

刘颖芳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对教学手段进行更科学、有效的优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让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题图通常是指教材在每一课开始,对本课知识内容进行形象化、生活化、直观化的图像展现,从而有利于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理解知识的教学素材。教师应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主题图进行进一步的演绎,打造出更高效的信息化的主题图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优化基于主题图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出了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主题图;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相比更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课堂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都较高的课程,小学生在认知事物时更擅于运用形象思维,教师若不对数学知识展開有效的形象化、直观化处理,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信息教学设备的引入为教师打造更直观、生动的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主题图结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主题图教学情境

“主题图”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普遍特色,旨在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在教学改革深入、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教师应紧扣“主题图”的生活化特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从图像、音频、视频等多个角度开展情境创设,让主题图形象、生动的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

以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课为例,教材给出的主题图是四种动物:丹顶鹤、蜥蜴、麋鹿、狐狸,并且列出了一个表格: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的种类。教师便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对这张主题图进行一定的演绎,优化课堂的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这四种动物的影像,在影像的选择上应当注重短小精炼,确保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不会对教学进度造成过多影响。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迅速被吸引到课堂上来,教师此时可以进行提问:“同学们,有谁能说说,这四种动物有什么共同点?”没有对课本进行预习的同学可能在此时摸不着头脑,当教师公布“都是湿地动物”的答案时,许多同学会感到恍然大悟。接着,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展现主题图和相应的图表,从而有效引入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吸引力被有效地聚集到了课堂中,并且也有助于学生将“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联系,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主题图探究活动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直观性,过去,教师在布置课堂探究环节时通常是以板书、口头的方式,教学效率不高,部分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被充分地带动,自然也谈不上接下来的探究环节。而教师运用电子教学设备,则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

以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课为例,书上给出的主题图是金字塔与桥梁,让学生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主题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教师在将主题图展示在投影仪上,让同学找出三角形后,可以进一步展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了三角形性质进行设计的物体,例如,自行车的三角车架、台球码球用的三角架...等等。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为学生们分组,让每组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木棍,利用胶水等材料展开“拼三角形”的活动,接着在探究中回答问题:三根木棍在拼好后还能改变形状吗?你觉得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还在哪些物体上得到了利用?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探究环节中,会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进一步的认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十分有利。最后,教师可以将一些拼得较为典型的作品拿出来为学生展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对主题图的交流

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是高效课堂的构成元素之一。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教材的主题图进行呈现,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主题图中获取的信息,并进一步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以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一课为例,教材给出的主题图是四张丰富多彩的图片,第一张是人们在新年联欢晚会上进行倒数,背后是一台面积非常大的圆形钟表;第二张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马路与红绿灯,绿灯正在倒数到02秒,第三张是跳绳的女同学,旁边的女生在计时,结果是一分钟能跳115个;最后一张图片是同学们在开展运动会,短跑的学生越过终点线时,体育老师数了9秒。时、分、秒的单位在这四种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有着不同的意义,教师在让同学们对主题图进行观察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时间单位在每种情境中代表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互相之间有什么不同?从而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不同样式的手表、时钟等计时工具,让一些学生到讲台上就自己拿来的这种计时工具展开讲解,说说它能够在怎样的情境下使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对不同的计时工具的特点与作用具有一定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计时工具展示出主题图上的时间,促进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与对计时工具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深入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多种综合能力的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与主题图的引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都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对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优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新时期旗帜下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优秀青少年。

参考文献

[1]胡康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利用教学工具,实施信息化小学数学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56-0056.

[2]林方.浅谈主题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85.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小学 341500

猜你喜欢
主题图信息化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设问引导探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议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