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探讨研究

2021-09-10 09:28李宏
科技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

李宏

摘要: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难度较大,且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众多影响因素,因此在选择管理手段时,需要对其进行可靠性、可行性的分析。同时,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还需采用动态化监管模式,提升管理的时效性,为各种管理手段提供充足的依据,促进工作实施的有效性、稳定性,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创造更高价值。水质采样作为水质监测分析活动的重点,若是不对其加强质量管理,会对后续的研究准确性带来影响,从而导致环境管理决策与实际不符。本文将以水质采样质量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其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改善建议,期望能夠提升环境监测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采样;管理

前言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的宝贵无需多提,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日益严重,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的重点,对地区水资源的保护前提是了解当地水质特点,通过分析,形成水质改善建议或报告,基于此,在环境监测中,要加强水质监测。本文基于对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研究,首先阐述了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了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措施,包括加强设备管理工作、加强水质样本规范等。

一. 水质现场采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采样人员

采样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水质采样的检测结果,由于专业采样人员较少,所以部分监测站的采样人员岗位并不固定,会根据工作需要频繁的更换岗位,若是没有经验的人员更是无法达到水质采样的基本要求,由于人员的缺失,部门还会招聘或调取没有经验或没有上岗证书的人员直接参与到现场采样工作中去,采样人员没有经过培训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因操作不当导致样品出现误差,这对于采样质量管理工作十分不利。

2.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部分采样人员在水质采样过程中忽视了样品保存和运输环节,在样品采集完成之后并未根据要求对样品添加固定剂,或者未及时对样品进行冷藏、冷冻,水样在采集之后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以至于水样送至实验室的过程中出现成本或形状上的变化,导致最终获取的数据信息缺乏一定的真实性。

3.采样设备和容器

在水质采样过程中,部分项目需要在现场进行测定,比如水温、pH值、溶解氧等,在测定前需要对检测设备进行测试,确保设备无运行障碍。相关仪器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在使用前需要先进行相关实验,对仪器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并对仪器进行校准。实际工作中,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对维护保养工作的不重视,使仪器设备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导致获得数据不真实,影响了最终的监测结果,对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施是极为不利的。

4.采样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不到位

我国对于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的要求很高,常见监测方法标准包括水温、含氧量、污染物含量等多项指标,对水质采样要求非常高。但是,我国很多地区对于该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设备使用多年,功能老化,加之维护和维修工作不及时,很多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在精准度上无法保障,对日常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更无从谈起,所以对设备要及时的更新换代,适应环境变化,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要到位,保障水质采样工作质量。

二.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1.加强水质样本规范

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如果水质样本在保存与运输中出现问题,会对最终的监测结果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要加强水质样本规范工作。通常情况下,水质样本与实际监测实验室之间的距离较远,为使水质样本质量得到保障,整个运输过程要尽量保持平稳,并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水质样品监测项目,做好分类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标准添加保存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因为运输晃动而对水质样品质量造成影响。如果在夏季进行运输,那么可以将样品放置在冷藏箱中。

2.加强设备管理工作

在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时,可以通过加强设备管理的方式来保证环境监测水质采样最终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因为,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设备设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可使最终结果得到保障。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定期做好设备设施维护与检查工作,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效解决措施,避免设备设施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同时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期限,为相关部门节省更多成本;第二,设备设施必须满足环境监测工作与水质采样工作。

3.采样点位的质量管理

水质采样点位需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监测方案,并科学利用规定技术。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的过程中需要使用GPS定位仪或者其他定位设备对采样点位进行定位,确保每次监测的采样点位都是一样的,并且每次都需要进行拍照留存便于进行对比确认,确认之后需要由采样人员进行签字,便于后续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查询。

4.提升采样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

首先在水质采样人员的专业水平上进行统一的规范和提高,在选择采样人员的门槛上要统一规范,应当选取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并对技能水平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考核过关才能上岗,上岗后秉着“学无止境”的理念,定期对环境监测水质采样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参与讲座、通过进修等途径来提高技能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使水质样品质量得到保障,针对水质样品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水质样品在保存以及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必须要对所有的环节加以重视,找出其中问题制定解决策略,并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提升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欣.初探环境监测水质样品采集注意事项[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58.

[2]张珊珊.对环境监测水质中总磷测定标准方法的探讨[J].科技风,2019(11):133.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管理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