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大豆绿色栽培技术措施

2021-09-10 09:43张亚轩
科技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豆防治病虫害

张亚轩

摘要:大豆是当前安平县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在种植过程中由于栽培技术不规范导致病虫害严重,最终对大豆品质及产量造成较大影响。本研究结合生产实践,概述了目前安平县大豆绿色栽培技术过程,并针对出现的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希望能够为安平大豆栽培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大豆;绿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大豆是安平县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之一,但近年来大豆连续种植、管理方式简单、气候环境条件异常等多种因素,导致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为严重,对大豆产量及品质提升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日常工作实践,阐述安平县大豆绿色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为大豆生产提供一定的实际参考。

1 播前准备

1.1 选择合适地块,进行精细整地

同一地块不能连续种植大豆,如果连续多年重茬种植大豆,病虫害发生就非常严重,对于大豆质量及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在大豆绿色栽培种植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主要方式是大豆、玉米、棉花及花生等农作物进行轮作种植。大豆根系具有根瘤菌,对前茬作物要求质量不高,小麦、玉米等都可以进行轮作种植。

选择好地块之后,要进行深耕,对于大豆出苗来说深耕、整地质量非常关键。可以通过深耕整地为大豆出苗营造较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最合适的整地方式有

平翻、深松、耙茬三种。通过精细整地,可以将土壤深层次中虫卵给翻耕出来,利用太阳直接照射将其杀死。

1.2 选择合适品种,进行种子处理

在安平县大豆绿色种植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选择合适的品种,在选择过程中,要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生长发育周期、无霜期等科学合理选择。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所选择的品种具有较强的结荚能力,诸如选择粒大、茎粗品种,这样才能确保大豆产量不断提升。在水肥条件优良的区域,选择植株较高的品种。在正式播种以前,对大豆种子充分晾晒,然后进行种子包衣,进而提升种子发芽率及抗病虫能力。

1.3 选择适期播种,进行化学除草

多数情况下安平大豆都采取夏季进行播种。小麦收获后如果墒情适宜,要尽快抢墒播种,播种时间最迟不能超过6月底。大豆是喜湿植物,如果在发芽阶段土壤含水量不足就会影响种子正常出芽。所以在播种之前,要确保土壤墒情适宜,如果不足要及时进行灌溉。一般来说,大豆种植行距和株距分别是15cm和40cm,每亩密度为1.8万株左右,播种量为5.5kg左右。播种深度是4cm左右,这样才能确保大豆出苗率高、幼苗健壮。安平大豆种植过程中多是利用条播机进行精量播种,可以一次性实现开沟、播种及施肥等作业,有效提高播种质量及效率。

在幼苗出現后,如果田间有较多的禾本科杂草或是小麦苗生长旺盛,可以在幼苗3-4叶期间进行化学除草。可以利用10%精喹禾灵、氟磺羧草醚或以羧氟草醚来分别防治禾本科、阔叶类杂草。

2 田间管理

2.1查苗补苗

在播种的大豆出苗以后,及时进行田间出苗率检查,对于缺少植株的部分及时从密度高的部分进行幼苗移栽。如果缺苗断垅部分大于30cm,则需要进行同一品种进行幼苗补种。在两片子叶全部展现后,进行田间间苗定苗,来保证大豆种植密度。在补苗完成之后,及时深中耕、破除麦茶,为大豆生长发育营造合适的环境。从幼苗出苗到分枝期间一般是25天左右,在其中要进行中耕地培土,在宽行中进行植株培土,确保植株不倒伏,为以后田间排水及灌溉提供便利。

2.2科学施肥

首先,施足底肥。播种之前施入大豆专用复合肥及其磷酸二铵每亩分别是30kg和15kg。其次,追施花荚肥。从开花期到鼓粒期,要按照田间实际大豆生长发育情况,合理追施花荚肥。多数情况下,安平大豆需要追加施入复合肥每亩为4.5kg左右,来促进大豆籽粒快速发育,实现增加大豆产量,提高大豆品质的目标。最后,中后期叶面追肥。为了保证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不提前早衰,每亩需要施入磷酸二氢钾、尿素分别是150g和100g,兑水50kg,进行叶面喷洒,来有效降低落花落荚率。

2.3病虫害防治

一般来说,安平大豆最为普遍的病害有霜霉病。其主要防治方式是在霜霉病刚开始发病的时候采用7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安平大豆种植最为普遍的虫害主要有大豆地老虎、蚜虫、大豆造桥虫、豆天蛾等。对于大豆地老虎来说,主要防治方式是利用2.5%敌百虫粉剂1.5-2kg/亩喷粉,或加10kg细土制成毒土,撒在植株周围防治。对于蚜虫来说,主要防治方式是利用15%的唑蚜威乳油2000倍液,或15%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对于大豆造桥虫、豆天蛾来说,主要防治防治方式是采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亩施药液50kg,均匀喷雾,效果较好。

结语

当前,安平大豆种植主要采取宽窄行种植、垄体分层等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地块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种植方式。且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大豆种植密度、田间科学管理及包衣处理等,来保证大豆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为普遍的蚜虫、灰斑病等病害严重的话,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要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其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来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郭晶.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93-94.

[2]朱爱军.商丘市大豆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0):158-160.

[3]黄烨臻.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4):51.

[4]张明.大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1(23):35.

[5]赵雪娟,张金安.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9(9):22-24.

[6]焦振飞,邢宝龙,岳新丽.山西大同地区大豆高产优质种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8):338-340.

[7]胡晓莉.东北大豆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2019(14):56-57.

[8]李亮,陈宗金,王瑞东,等.山东东平种植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6):30-32.

猜你喜欢
大豆防治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