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的纪念馆教育功能及应用研究

2021-09-10 10:18荆菁
科技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服务水平走出去纪念馆

摘要:纪念馆的诞生和延续下来的主要意义是在社会群众的文化精神中留下社会物质和社会精神文化本身的存在、努力和发展的历史痕迹,从而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立足于社会发展的个人存续动力。纪念馆在群众主动走进馆内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负责接待和服务的同时,要利用新时代的渠道和技术如互联网主动走出去邀约更多的群众了解纪念馆中保存的重要价值和意愿。本论文尝试从互联网的维度实现在内部提高服务水平和到外部吸引群众的目的。

关键词:纪念馆  互联网  服务水平  走出去

一、“互联网+”视域下的纪念馆的教育功能的基本所指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如同甚至远高于一所大学学校带来的人文精神价值,作为博物馆分支的纪念馆所蕴含和展示的人文精神价值将更多地落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历史、革命文化等内容上,为我们的人民群众传承和播传革命基因和民族文化,为人民群众的文化上和精神上的自信起到一定程度的激励和支撑作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经济的突飞猛进,中国的新时代是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时代,是万物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最大化的连接的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当代历史和文化从理念、制度、人员、环境、设施、宣传手段、交流形式、传播效果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被人民群众所了解认知和评估反馈的时代,是所有信息进行最大效率的双向反馈的时代。

1.1”互联网+“为纪念馆降低信息触达群众的流通成本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纪念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突破的纪念馆的运营方式,构建全新内部运营模式、全新关联领域和多元化传播方式的“互联网+纪念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本质即规模化的触达用户来打通纪念馆对内服务用户和对外吸引用户的障碍,降低用户从信息层面和现场层面触达并理解纪念馆本身的功能价值和储存的历史信息的意义的成本。互联网+”视域下的纪念馆会为其教育功能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我们将可以充分地建立现场的线上虚拟展厅,提高历史文化的具象化和视觉化,为来纪念馆的群众提供图片、文字、视频、实物、虚拟物、影视资料、关联纪念馆或博物馆资料等,实现人民群众所能接触到的信息的最大化;我们还能利用新技术VR、AR等虚拟现实手段实现群众最大感觉的体验历史文化的时代背景、行为动机、行为轨迹、遭遇阻碍、关联人员心理状态等。我们还可以打通所能连接的所有多媒体工具如微博、电视、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广播等,让纪念馆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音乐、动漫、综艺、影视、漫画、等新形式、新形象实现规模化的传播,从而扩大传播所能触达的人民群众的范围,启蒙更多的年轻群众走入纪念馆,感受纪念馆的教育价值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1.2“互联网+”背景下的纪念馆的教育功能的基本所指

随着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所有的行业都有可能转化为娱乐行业,但是我们的纪念馆必须坚持其最开始存在的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对人民群众提供可现场体验的启迪和教育功能。纪念馆的启迪和教育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启迪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启迪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文件建设的服务意识的参与意识,启迪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启迪人民群众追求高质量的精神文明生活。

二、“互联网+”视域下的纪念馆的应用探索

当今社会信息和知识的大量涌现是互联网本身成为了历史文化、精神文明传播的重要渠道,纪念馆要充分地融入到互联网的浪潮中,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效率、信息结构的多样化、触达用户规模化的特质,在实现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同时,创造性地拓展其应用场景,为社会效益的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2.1为区域和社会公共宣传体系提供经费和资源的支持

纪念馆的发展必然脱离不开经费的使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成为了纪念馆年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投入使用和网络平台的搭建,纪念馆可以通过销售文创产品、历史文化活动、讲解免费收费制度等来实现经费的增加;纪念馆还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如实体企业、互联网公司等共同为社会公共历史文化宣传体系作出贡献。

2.2为区域和社会历史文化从业人员提供现场教学的场景

纪念馆可以定期提供时间和空间组织热爱或初步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来纪念馆进行学习,纪念馆可以通过专业的历史文物知识和历史文物近距离的接触来对其进行培训,这种接触可以是近距离观察、线上虚拟模拟和馆内专业人员的指导,从而为其他相关部门提供讲解员、文物管理员、技术人员、活动策划人员等,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才的输出地。

2.3为区域和社会的基础教育体系提供历史文化场景

纪念馆可以与当地的幼儿园、小学和初高中进行合作,成为当地区域的历史文化体验馆,根据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相关性课程活动,可以为小学生开辟和提供趣味化、游戏化的历史文物文化的体验活动,为小学以上的学生提供陈列展台、专题课程、动漫动画、立体影视、比赛演讲等形式的情境空间,成为学生们研学进步成长的重要课堂。

2.4为区域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提供记录档案

纪念馆是历史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的痕迹的保存者,而所有的现在都将成为历史,所以纪念馆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为现在社会的重要关键节点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记录、传播和保存,这种档案可以是线下的实体记录,也可以是线上的电子档案记录,纪念馆可以打造线下纪念馆和线上纪念馆同时存在和发展的运营体系,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一个重要的记录者。

三、结语

纪念馆的运营和拓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需要,离不开社会教育体系的需要。互联网的用户最大效率触达和海量用户同步连接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纪念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成为启迪和教育民众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也会为纪念馆的教育功能降低传播和认知成本,并为纪念馆拓展应用场景提供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1]方秀实.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23):139-141.

[2]张飞燕.互联网+背景下的纪念馆文创产品发展[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03):15-21.

[3]张玲.中小型革命纪念馆发展前景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6,0(4):85-104.

作者简介:荆菁 出生年月:1985年8月 性别:女 民族:满 籍贯:湖北省武汉市 学历:本科 职称:馆员研究方向:文博专业

猜你喜欢
服务水平走出去纪念馆
“三方四圈”工作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
不同排班模式的比较和研究